天水师范学院
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科技”与“艺术”早已是耳熟能详的两个名词了。但如果我问什么是科技,什么是艺术,或许没有人能精确地表达出它们各自的意思。科学家利用理性的逻辑思维促进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艺术家运用直观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影响着艺术家和公众对当代艺术的想象与表现。本文以帕特森的装置艺术作品为例,分析当代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下,作品的内涵与艺术家的情感表现。
凯蒂·帕特森常常与一些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合作,运用最新科技手段来进行她的艺术设计,创造出蕴含诗意与哲理性的作品。反映了随着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艺术作品的创造也更加多样化。帕特森运用复杂的科学技术,设计出包含哲理性的装置艺术作品,表现了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亲密的交流,打破了观众与时空边际的遥远界限。她的作品将浪漫主义情感、复杂的科学技术以及极简主义的呈现结合起来,并赋予了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
当代艺术创作中,装置艺术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维空间“环境”中的呈现。艺术家根据特定的环境去设计自己需要的作品,将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以实体化的形式用艺术的方式来改造、重组,重新展示出富有精神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着装置艺术焕发出更加灿烂的生机与活力,科技的应用使艺术作品更有感染力,并充分体现艺术家的情感思想,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将科技融入艺术,大大拓宽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使艺术更具有时代气息,对当代艺术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给冰川的电话》是帕特森早期的作品,简洁空白的展厅里仅有一串白色霓虹灯管展现的一组电话号码。电话的另一头是淹没在瓦特纳尔湖的水下麦克风,当你拨打这串特别的电话号码时,你会倾听到大自然中的冰川融化的声音,清脆的冰裂声和缓缓的水流声,使你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当中,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寒风。艺术家用作品来警示人们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危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帕特森凭借这个作品在英国艺术界一举成名,正是这样也反映了在科技发达的当代,人的审美以及对情感的表达与理解已经有所变化,越来越注重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也从此开启了帕特森独具特色的装置艺术设计之路。
《E-M-E,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月光奏鸣曲》,该作品是一个有趣的艺术项目:EME通信就是将无线电信号从地球传到月球,然后再由月球表面反射回地球并被接收,所以也称月球面反射通信。简单来说就是让无线电信号在地球和月球之间走个来回。利用这个通信技术,凯蒂·帕特森将贝多芬的名作《月光奏鸣曲》作为无线电信号的文本,进行EME传送。乐谱经过月球表面的反射,当它重新回到地球时,部分信息会遗失在月球中,之前的乐谱经过反射变成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那个乐谱,成为一首全新的演奏乐谱。在简洁空旷的艺术展厅中,一台黑色钢琴自动演绎着这个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新的乐谱。作品打破了观众与时空的界限,使观者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沉浸在优美的旋律所带来的浪漫氛围里。身处这个简洁空旷的展厅中,听到这首真正的“月光奏鸣曲”,空旷的空间配上美妙的音乐,令人不禁思考到艺术创造的魅力和科学技术的强大,以及人类对于艺术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开拓,充实着艺术领域技术和手段。
纵观过去和现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必然的,虽然受到发展背景、情感态度、科学与艺术普及程度以及时代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我们应当注重和大力倡导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推进科技与艺术的发展。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生事物,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不仅影响着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而且对艺术领域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突破,艺术家应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新兴事物带来机遇,科技和艺术的融合,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或多或少地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或者是拓展了新的表现领域,或者是赋予材料的新生命,或者是打破以往的传统表现手段,对其新艺术形式的革命影响促进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艺术设计更加丰富,作品呈现方式更加多样,更能表达出艺术与科技交融的创造性,使得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未来的展示空间设计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需要时常否定自己惯常的行为和认知,是否还适应于当前的社会和节奏。在科技十分发达的当代,人们对于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影响着新世纪人们的审美和创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作用,促进着越来越多的人和艺术家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投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发展和创作,为艺术殿堂添砖加瓦。
对艺术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促进艺术的质和量的飞跃,扩大了艺术视野,对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创新性与智能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艺术美化世界,以科学和技术为艺术基础,通过多种新兴方式来表现人类的情感,传达一定的社会的意识形态,寻找世上“真善美”的普遍性。
艺术家利用科学技术传达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一种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语言。使艺术作品具有科技感与时代性,展示了在科学与艺术交融下,艺术家个人内心情感魅力的释放与表达,这也是对时代产物的艺术情感显现。例如,帕特森的《蜡烛》艺术品,这件作品中蜡烛一共二十三层,每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味,一共二十三种不同的香味,不同的层的气味对应着宇宙中的某个地方,观众静静地嗅着气味,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宇宙当中,体会到太阳的炽热、月亮的阴冷,还到达到金星、水星……通过感受《蜡烛》的美妙体验了一场与宇宙的“接触”和“对话”。这个作品也充分显示了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大大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手段,而艺术作品融合科技元素,表现出艺术家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与情感。
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就像艺术滋润我们的心灵,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一样。艺术和科学合作,不断融合发展、开拓创新。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想象。艺术家们用最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表达情感,让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而丰富全世界人们的精神生活。
“艺术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和现代科技手段,并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和方式,使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当然,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物理性质的转化或改造,试图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在赋予材料新生命和责任的同时,也在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与观念。也正是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的影响,艺术家也在尝试新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正在出现的新事物有了新的了解和感受,探索如何从新的视角来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艺术家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创作出发人深省、触动人心、反映时代的艺术作品。艺术可以为科学插上翅膀,科学技术可以为艺术提供技术支持,使艺术随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