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熟悉的旋律回荡在耳旁,一首《童年》勾起小时候的回忆,坐着80后末班车降临的我,看着现在孩子的童年,不禁感慨岁月,感慨停留在那个时刻属于我的童年。
回忆童年,想起的是三五成群的小伙伴。童年的玩伴是邻居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出门吆喝一声,大家一会儿的工夫就聚在一起,开心地盘算着玩什么游戏。跳皮筋还是跳方格,剪刀石头布,分成两队,开始比赛。夕阳西下,晚饭开始,在妈妈的一声“回家吃饭了”愉快地结束。而如今尽管到处都有摄像头,但是小区的邻区不再那么熟悉,有的甚至住上几年都没见过对门几面。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丢孩子的事件让人心有余悸。即使孩子出去玩,大人也寸步不离,不敢有一丝松懈。
回忆童年,想起的是垂涎欲滴的泡泡糖。童年的零食种类没有现在的丰富,当时的零食选择,也没有现在的琳琅满目。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零食——泡泡糖,那时候超市还不多见,大多都是在小卖部里陈列出售。隔着小卖部的玻璃盯着当时最时兴的“大大卷”泡泡糖。记得便宜的好像1毛钱1块,像“大大卷”这样的泡泡糖贵一些,5毛钱一盒。其实喜欢吃“大大卷”泡泡糖不是因为它甜,更关键的是它和别的泡泡糖相比,吹出来的泡泡更大。那时候嚼个泡泡糖,嚼的都没有味道了,也不舍得吐掉,还是津津有味地嚼着,吹一个大大的泡泡,“蹦”一声灭掉,接着嚼,接着吹……
回忆童年,想起的是冰甜爽口的小冰棍。炎炎夏日,来个5分钱一根的小冰棍,咬上一口,入口即化,那冰爽的感觉,简直是“透心凉,心飞扬”。想起冰棍,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就是刚拿到冰棍,千万不要立即舔,如果迫不及待地舔上一下,舌头立马粘住,吓得赶快寻人帮忙用水浇化。被粘那么一次,可长记性了,下次再也不敢先舔了。时隔多年,遇到了“老冰棍”牌的冰棍,那口感像极了小时候5分钱一根的小冰棍,价格却长了10倍,5毛一根。
回忆童年,想起的是一分一根的粘牙糖。现在的一分钱能买什么?手机付款,电子货币成为现在支付的主要方式,恐怕现在的孩子有的都没有见过1分钱了。小时候的1分钱可以买一根粘牙糖,细细的,有红色、黄色和绿色的。1毛10根,2毛20根,买上2毛钱的吃上好一会,也舍得和小朋友共同分享。后来,上大学后,偶然间看到有卖的,竟然有几分激动。久违的熟悉感,久违的童年记忆。时隔这么多年,价格一点没变,还是1分一根,豪放的来上100根才1块钱。来一根尝尝,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感觉,粘在牙上弄不下来,老老实实地等它化了……
回忆童年,想起的是家门灯下的捉蛐蛐。童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也充满了比较和竞赛。记得夏天的时候,晚饭过后,大人们在家门灯下打扑克作为饭后消遣。我们这群小孩也围着大人转,寻找灯下活蹦乱跳的蛐蛐。一人一个瓶子,或酒瓶子或矿泉水瓶或罐头瓶子,手忙脚乱地捉蛐蛐。有时候一捂一个准,有时候一捂一个空。印象中,灯下的蛐蛐或者蚂蚱格外多,好像也慌着出来纳凉。一晚上捉个不停,看着瓶子里的蛐蛐越来越多,当然有时候也有蚂蚱凑数。边捉边向周边小伙伴炫耀,自己捉的多,捉的大。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记得那个捕捉的乐趣,10点左右,大人们散伙,各回各家,我们也都恋恋不舍地抱着瓶子跟着回家了。现在回忆起来,已记不得捉来的蛐蛐后来怎么处理了,但回家后用香皂洗完手那盆脏水倒是印象深刻,那是捉了一晚上蛐蛐,忙碌的见证。
回忆童年,想起的是姥姥家里的大枣树。童年住的家离姥姥家不是很远,每到周末都会跟着爸爸妈妈回姥姥家,有时候2周回去一趟。姥姥家院子里有个大枣树,好像比妈妈的年纪还大一些。每到枣子成熟的时候,到了姥姥家,总会拿着勾枣的竹竿去打枣,那个竹竿对年幼的我来说,还不轻,勾枣的时候总是不能精准勾到。摇摇晃晃地歪打正着打下那么几个,多数还是靠爸爸勾下来的。大枣有的青,有的红,有的青红相见。没有打过药,纯天然无公害,有时候懒得洗,用衣服蹭一蹭就迫不及待地吃了。后来,搬家了,离姥姥家远了,上学时间紧张,差不多一个月回去一次,错过了打枣的时间,姥姥总会给我留着,拎出一大袋子,吃着也拿着。如今,姥姥去世多年,仍然时不时地会想起姥姥家院子里的大枣树,想起姥姥……
回忆童年,想起的是翘首期盼的新衣服。小时候对什么都充满了期待,最最期待的当然是过年。小时候年味十足,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就开始春节倒计时。小时候过的年有新衣服、新鞋子穿,而且就算是提前买了,也不会提前穿,一定要等到大年三十的早上,里里外外都穿着新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买新衣服也不再用等到特殊的日子了,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想买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方便是方便,好像缺少了大年三十早上的那个期待。
回忆童年,想起的是热热闹闹的鞭炮声。小时候,大年三十过了晚上12点,鞭炮齐鸣,家里的鞭炮大人放,我们小孩玩烟花、钻天猴类似相对比较安全的。每到过年的晚上,吃饱喝足后,都兴奋地看着春节晚会,瞪着眼睛不忍睡去,听着春节晚会的零时倒计时,撑到零点过后,彻底迎接新的一年。如今环保意识增强,取消放鞭炮这一仪式,缺少大年三十晚上的放鞭炮、点烟花。大年初一出门拜年的早上,很难再闻到那浓浓的鞭炮余烟的味道。虽然现在有电子鞭炮,但声音再响,也不是小时候的感觉。一天,老公看了个视频,是记录大年三十晚上,万家灯火、鞭炮齐鸣、烟花满天的场景。他默默地存下来,说道:“将来给孩子看看,让她看看我们小时候的年,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童年,忆往昔,想起的是再也回不去的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