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钢琴二重奏是钢琴演奏具有一定弹奏难度和特殊性的演奏形式,对于学习者有一定的要求,其难度要求在钢琴教学中要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传统钢琴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新的发展要求,认清当前钢琴二重奏的要点和重要意义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厘清思路,探索更适用的教学模式。
最早产生于19世纪欧洲的钢琴二重奏,顾名思义,是由两名演奏者共同完成的弹奏方式,分为钢琴双奏和四手联弹两种形似,钢琴双奏是两架钢琴共同弹奏,四手联弹则是由两名弹奏者在一架钢琴上完成统一曲目。从实践上讲四手联弹的难度稍大于钢琴双奏,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难于钢琴独奏,需要弹奏者对于乐谱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并对两名弹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教学中,钢琴二重奏更具有趣味性,这是由于在学习中,钢琴二重奏在练习中是两个人同时进行的,互相交流弹奏感受对于促进理解曲目感情具有促进效果,两个人共同成长也充满这乐趣。
钢琴二重奏进入我国的时间短,专门做相关研究的专家也比较少,尤其是在教育上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也比较少,缺乏研究材料和经验指导。基于此,开展钢琴二重奏教学尤为重要。相较钢琴独奏的教学,钢琴二重奏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更多方面,比如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能力等,当前阶段,我国的钢琴二重奏教学尚处于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分析钢琴二重奏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完善教学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在能力要求上,钢琴二重奏与钢琴独奏相比,对于弹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琴二重奏更加注重弹奏者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对曲目的理解程度,与搭档的默契程度等。因此,进行二重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配合能力和弹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一首曲目需要成百上千次反复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因为枯燥而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习的进行。钢琴二重奏的学习是两人一组搭档学习的,两个人可以互相交流,增强对与曲目的情感理解,共同练习,改变了一个人独奏时的枯燥和乏味,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弹琴的积极性。
两个学生共同弹奏钢琴,为了达到良好的弹奏效果,两人需要相互协调与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流与合作,能够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提升合作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1]。另外,钢琴作为乐器之一,在大型演奏中是需要与其他乐器进行配合的,在进行钢琴二重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配合,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更能磨炼学生的耐力值和协调能力,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进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尤其是钢琴二重奏,这种弹奏形式从16世纪就开始形成,到20世纪末才逐渐开始出现在我国的表演舞台上,教学的历史和经验也是少之又少,仅从教材来看,尽管我国一些知名的音乐家、钢琴家已经注意到了钢琴二重奏这一领域的缺失,并且开始着手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就,但是对于初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领会内涵上还有所欠缺,难度较大,总体上来说钢琴二重奏的曲目没有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一定的体系,为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钢琴二重奏在我国钢琴教育中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教育经验上还比较匮乏,同时适合我国钢琴教育的理论书籍比较少,可供查阅的教学资料较少。这样就致使钢琴二重奏的教学呈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教师只能是在摸索中开展教育工作,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基于没有成型的教育模式可以参考和借鉴,所以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所欠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但是由于教学理论知识等方面的缺乏,提供学生学习的范围较小,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完整[2]。并且尽管我们一再强调的理论联系实践,离开了理论的指导,实践是无根据无样板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不利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极大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家长对艺术学习的重视,钢琴学习的生源越来越多,钢琴教师成为稀缺的资源,家教式的单独指导模式被瓦解,钢琴教育市场的急剧扩张使得“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不同于专门辅导,课堂化教学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钢琴教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并且钢琴二重奏的教学难度更大,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钢琴教育中加入钢琴二重奏的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尽管,家长对于学生学习钢琴或者是学习钢琴二重奏具有较大的期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钢琴教育的发展,但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于认清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尊重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在充分运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好学生的基本功,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合理配置。
在弹奏中,并不是所有的曲目都适合作为钢琴二重奏的练习曲目,选好曲目是钢琴二重奏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因人而异选对曲目,教师作为引路人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兴趣爱好以及弹奏水平合理选择钢琴二重奏的曲目,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情感上的引导,要选择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弹奏习惯,能够向学生传达正确价值观的曲目,有利于学生弹奏水平提高的同时,关注到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的培养。
不同于钢琴独奏,钢琴二重奏的重要一点就是培养弹奏者之间的默契程度。好的演奏不仅体现在音乐上,弹奏者之间传达的情感也会影响观者的体验,同时,弹奏者之间的默契和情感共鸣,也影响着弹奏的效果[3]。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分组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脾气秉性和兴趣爱好,将性格相投的学生进行搭档,以此来实现学生默契度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弹奏水平的提高。
创新教学模式是钢琴二重奏教学的必然要求[4]。为适应发展,不断地调整相关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如今教学工作的需求。钢琴二重奏是一个灵活性较强的演奏模式,必然也需要更加灵活的教育模式来配合[5]。正是因为其弹奏方式的独特性,钢琴二重奏成了钢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演奏形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为钢琴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的作用被弱化,“一对多”“多对多”的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即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针对性的具体化指导,教师自身知识的单向输出已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水平,更高效的课堂才是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学更加注重从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现有专业情况、发展侧重点等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如师生共同弹奏、学生互相配合,小型音乐会等课堂形式,提升教学整体的有效性,对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有益处[6]。
根据概念我们了解了钢琴二重奏的演奏形式可以分为双钢琴和四手联弹两种形式,两者的弹奏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
双钢琴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在众多的演出中,双钢琴的演出形式出现的比较少,学生对这一演奏形式接触的机会少,了解的也比较少,在教学中更容易遇到更多的困难。基于双钢琴弹奏的复杂性,在制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对曲目的理解程度,与人搭档的能力及两人之间的默契程度等考虑在内。另外,双钢琴的训练方式对于器材和场地方面要求较高,演奏环境对演奏的效果影响比较大,为此注重硬件设施的配备成为双钢琴教学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7]。
四手联弹更加注重弹奏者之间的默契程度[8]。在传统钢琴教学中,钢琴合奏主要的训练形式是四手联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曲目的选择,可以选择浪漫时期或者是古典时期的音乐曲目,可以通过组织小型的音乐会等形式,调节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将硬性要的反复的练习转化为学生的自愿行动。但是课堂设计是课程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依旧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纠错。只有在兴趣的带动和正确的指导下,才能展示四手联弹的魅力。
钢琴二重奏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再加上系统研究比较少,对教育方法的引导上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参考,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忽视了钢琴二重奏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该以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加强对钢琴二重奏教学的研究,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技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钢琴二重奏教学的内涵,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钢琴二重奏作为一种大众音乐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净胜生活,提高人们的情趣修养,进而促进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