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辛 蔺永刚 孔 晶
助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是高校国际汉语教学的责任,也是当下面临的课题。了解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培养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准确把握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认知和学习愿景,选择潍坊职业学院“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设计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课程的愿景》问卷,调查文化教学和传播情况。问卷题目涵盖学生国籍,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看法,对中国文化课的愿景等方面。问卷共发放82 份,收回有效答卷82 份,由统计系统自动生成作答情况,后经再次核对,确保统计准确度。
(1)留学生来华时间统计。82 名调研对象来华时间超过半年的占52%,不足半年的占48%,基本上能够对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2)留学生来源国统计。留学生的来源国及人数分别为乌兹别克斯坦26 人,塔吉克斯坦22人,哈萨克斯坦11 人,巴基斯坦5 人,印度5 人,吉尔吉斯斯坦4 人,其余来自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孟加拉国和乌干达。(3)留学生文化兴趣爱好及了解中国文化途径统计。98%的学生表示对中国文化非常或比较感兴趣。60%的同学通过汉语课堂了解中国文化,40%通过网络或电视,26%通过结交中国朋友,21%通过书籍。9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开设中国文化课。最受欢迎的授课形式为课题活动和校外文化体验,支持率分别为56%和52%,其次是校内文化体验(28%)和课堂讲授(20%)。所有受调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课对学习汉语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关于学习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支持率48%,其次是名胜古迹、历史名人(44%),第三是手工艺术类,如中国画、剪纸等(39%),其余是传统服装(35%),武术(28%),潍坊手工艺(28%),传统饮食(22%),传统音乐(16%)。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存在以下现状与问题。(1)留学生大多处于初到中国、对中国文化抱有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阶段。学院担负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潍坊民间文化的责任。(2)课堂、网络和电视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最主要的途径,通过结交中国朋友和阅读书籍的情况较少,途径比较受局限。(3)留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多举办文化活动,同时期待走出校园进行文化体验。(4)留学生认为学习中国文化对学习汉语有促进作用,并支持开设文化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懂中国文化是学好汉语的前提和要求,学生对此有正确认识。(5)留学生喜欢的文化种类比较广泛,对传统节日、名胜、书画、饮食、服饰等领域都有兴趣。(6)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缺乏全面深入的知识。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学院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传播能力,优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法,拓宽传播途径:
文化人类学家R.林顿把文化传播过程分为3 个阶段:接触与显现阶段—选择阶段—采纳融合阶段。应把握留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的关键期(文化传播的第1 阶段),及时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学团队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做好文化教育规划,让学生体验更全面的文化种类,顺利融入中国文化。
目前潍坊职业学院已实践过的途径有文化课程、潍坊地域文化体验、校外文化考察和文体活动,并搭建起文化交流传播平台。(1)文化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授课,注重学生动手参与。学院创新性地开展了主题式文化课,如大熊猫主题文化课,集国画、书法、泥塑于一课,让学生通过多元形式体验国宝魅力。(2)潍坊地域文化体验在民间艺术传承基地进行,体验项目有潍坊风筝轧制、高密泥塑、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高密剪纸,并邀请专业教师和传统技艺传承人到现场指导。(3)校外文化考察组织学生到杨家埠大观园、风筝博物馆、十笏园、青州古城等实地参观学习手工艺、古建筑等传统文化艺术。(4)文体活动包括朗诵比赛、文艺晚会、中外美食节、“欢度中国年”活动等。学院留学生曾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冲破省赛进入国赛,掀起了感悟中华精神、体悟中华文化的热情。
此外,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传播途径。(1)合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数字媒体,具有受众多、普及度高等优势[2]。可尝试自媒体教学,如开设微信公众号,制作文章、视频、游戏等,向留学生推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2)借力社会机构、团体,打造文化传播品牌。学校与企业、协会等开展合作,通过“传统文化体验日”等形式开展文化活动,邀请留学生参与,推进民间人文交流。
校内课堂文化教学以动手体验为主,还要加入提问、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加强校内合作,让中外学生走进对方课堂。比如留学生跟随中国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歌曲、舞蹈,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艺的兴趣。学院层面应提供校外文化体验平台。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举办了“我带风筝游潍坊”活动,学院组织留学生走进青州贡院、参府街、偶园、阜财门城楼等文化景点进行风筝放飞。留学生体验了风筝文化,对历史、建筑、地理等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实现了文化传播的良好效果。
汉语教师应强化语言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意识。适当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体验。比如学习中国“日常问候”交际文化时,让学生表演特定场景中不同角色的交际过程,熟悉的人之间可以问“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等问题,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注重引申文化知识,例如学到“日期”的表达时,引出传统节日知识,设置节日情景,让学生体验中国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一定原则:一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内容,二是依然存在于当代的、社会性的项目,或者对当代人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起重要影响的项目[1],三是区域特有文化。潍坊职业学院选定了剪纸、国画、书法、茶艺、京剧脸谱、太极拳、传统节日、传统食物、传统服饰、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选为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
文化教学不能停留在使学生略知皮毛,要让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文化。以茶文化课为例,除了基本知识讲解和茶艺操作,要注重传播中国文化内涵,比如“中国人为什么爱喝茶?”“和谁在哪儿喝茶?”“主要在什么时间和场合下喝茶?”等。还应该注重课堂的多元文化互动,跟学生交流、讨论他们国家的茶文化,加深跨文化认识与感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