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 付友艳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以培养培育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优秀技能人才。本文提及的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改革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中职学生学习发展情况,适度调整语文教育的趋向,其旨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
自高校扩招以来,中职学校的招生形势陷于困境,培养体系基本沦陷。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采取免学费、助学金等政策,中职学校呈现了复兴的趋势。虽然如此,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依然存在隐患。
从学生素质来看,普遍存在学业能力较弱、心理素质较差、行为习惯不好等问题。学业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性的成绩较差,大多数距离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较远;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文化成绩的基础较差。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导致隔代抚养成为普遍,即由爷爷奶奶辈承担养育与家庭教育的功能,使得学生行为习惯不好,感情缺失导致容易早恋,缺乏关爱和关怀导致缺乏安全感,有意违反规定等问题。
在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中,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但是由于学情、学校管理层、教师自身能力等因素,导致没有发挥好该课程的应有作用。教育现状普遍性地存在课程地位低、教学混乱、教师缺乏职业追求等问题。
第一,是课程地位低。中职学校普遍重视技能课程,对于基础课程重视不够。课程学时开设不足时普遍性的问题,语文课开设两学期的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开设一学期的也有部分;学校对于语文课程的考核随意化。第二,是教学比较混乱。从语文教学现状而言,随意、任性教学普遍存在,完不成教学内容的情形为大多数;从学生角度来看,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甚至厌学语文。第三,是教师缺乏职业追求。一方面,中职学校语文教师作为非专业教师,在整个学校层面普遍性的地位不高,另一方面,缺乏教学、科研压力的语文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水平缺乏认识与提升的欲望。大多数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欠缺。
基于语文教育现状,当前语文教育陷入危机并亟待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以适应国家关于中职学校培养德才兼备、文化素质较高的中低层技能人才的目标。
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使得当前语文教育的改革迫切而必要。笔者认为语文教育改革最根本的趋向在于优化人格。优化人格,便是通过语文教育纠正学生性格,培育气质,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品质。
实现优化学生的人格,首先是要明确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价值定位,即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提高到重要地位,发挥育人功能,在教学中侧重于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文化知识学习带动提升语文基础能力以及基本的说、写、读能力。
语文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当代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着重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综合融会教学流程各个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以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组织等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从而达到使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1]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其激发的是基于个人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是优化人格的内核。情感教育涵盖的范畴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更为广泛的还包括爱国情感,人文情感,前者刺激学生关注学生,后者激励学生关注个体的生命,其重要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审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体会爷爷辈、父母对自己切身的关爱;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正确应对爱情,纠正早恋的思想等;在于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正确认知朋友的意义,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关心国家和社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意识,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通过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风景、美的人情、美的品性培养学生其目的在于美化学生心灵、行为、语言、体态,形成良好的品性,感知美的存在,提高道德与智慧。语文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感知语言、体会文学美的兴趣,并通过引导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激发学生感知美之所在,并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生活的品位与趣味,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摆脱低俗文化的影响和戕害;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关注自然和社会,激发正能量。
文化素质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够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提升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2]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学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构成其业务素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生命,能够承担挫折、爱惜生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对于当前的中职学生而言,通过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感受、体会、认知语文的魅力,认知自身语文知识的缺陷,自觉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同于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能够克服情感缺失,寻找到情感的依托;感受美、懂得美、认知生活美之所在,唤醒内在的认知,对生命有所追求;不断提升自我文化素质,提升知识和学习能力,不断优化学生自身的人格。
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改革最根本的趋向在于优化人格,其首要在于明确人文性为主体的价值定位,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摆脱厌学倾向,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专业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正确认知自我、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情感关系,丰富情感,增强品性和生命意识。在具体的策略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语文教育地位。学校要高度重视语文教育,加强语文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对外引进优秀教师,对内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并加强外出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搭建交流和合作平台,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实现科研共享、课件共享。
二是改革中职语文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从课程设置来看,中职语文教育可以修改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学习三个学期,拓展模块学习一个学期。从教材内容来看,可以打破当前的文体分单元方法,可以采取情感教育的范畴来划分,分为亲情、友情、爱情、爱国、奉献、文化等篇章,融入审美教育,注重描写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的文章,其中杂以散文、诗歌、古诗文、小说、戏剧等。另一方面,加强课文的选择,充分考虑情感、审美和文化素质的结合,强化文学教育,注重故事性、艺术性、诵读性,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朗诵能力。参照普通高中的教育,给学生设定课外必读书目,提升欣赏和阅读水平。
三是改进现有的语文教法。中职语文教法依然停留于教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强化知识的掌握,忽略学生的个体感受与学习。因此,要改进教学方法,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侧重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感受;在作文训练上,可以采取片段写作的方式,由浅及深,积少成多,逐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等等。还可以将语文教育与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增强学生兴趣,并把握音乐、电影审美欣赏原则。引进教学生活化等新的教学理念。
四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教师能力的提高是实现语文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因素,首先便在于改变并统一教学理念,将语文教育理念统一到优化学生人格的高度,正确认识到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其次,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主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结合中职学生现状探究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再次,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包括情感素养,文化素养,审美素养。最后,创设平台,激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
在当前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形势下,社会对于德才兼备人才的迫切要求,承担中职学生人文素质主要任务的中职语文教育至关重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现状,对语文教育实现改变已经处于重要进程。改革的趋向在于学生优化人格,注重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发展人、健全人、完善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