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
蜡染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内容之一,而且蜡染在贵州有非常丰富、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当今文化教育体系中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保护的内容,可以说是当今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继承与保护,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实际的客观情况来深入研究保护内容,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机制,探索学习与研究的方法,从而实现保护与继承蜡染这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蜡染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深入分析其艺术特色、将蜡染制作与艺术样式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借此来探索实现对蜡染发展的新途径,把传统蜡染融入现代时尚大潮中,复兴贵州传统与现代蜡染的辉煌历史。
蜡染是我国传统的印染技术之一,蜡染这门技术直至今日依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蜡染技术就是在织物上将蜡作为一种防染介质进行涂画,之后通过染色获得特定纹样的一种工艺技术,蜡染技术广泛流传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日本等多个国家与地区,而且在不同的地区均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通常情况下,传统的蜡染技术主要用来制作本民族的衣物饰品,这种具备龟裂和绮丽冰纹的面料现在同样受到越来越多非少数民族人群的喜爱,广泛用在衣食住行的家居用品当中[1]。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蜡染技术、风格特点也表现出多元化的差异性。
就我国的蜡染技术进行分析,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蜡染技术,随后发展至唐朝,蜡染技术已经大量制成为装饰纺织品,并远销至欧亚等地区,目前在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聚集地依然传承着很成熟完善、精湛的传统蜡染技艺,图案样式非常丰富,比如取材于自然界动植物形象、代表民族图腾的几何纹样等,每一个纹样都有自己的寓意。所采用的图案大多来自本民族的传说故事或生活中所见所思,比如花、鸟、鱼、蝴蝶、青蛙,龙、凤等等,同时具备非常浓郁的民族神话色彩,这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采用蜡染技术所制成的图案花纹,不仅结构严谨,而且线条排列也非常富有变化节奏,不仅有形式美的构成,同时也极富线条变化多样的韵律感,与世界艺术同样成长并且发出耀眼的国际范的光芒!具有非常强烈的装饰性意味。一般情况下,蜡染制作通常为棉、麻,丝织品,所使用的染料大多为天然靛蓝,因此我国的蜡染作品大多为蓝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2],而蜡染技术的色彩也更加多样化,图案内容也更加多彩,而且蜡染技术也不仅仅只应用于服装的制作中,并且也被应用至手提袋、桌布、窗帘,枕头等家居用品,沙发坐凳等家具物品同样深受人们的青睐与喜爱。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色就是具备丰富的地域民族色彩,与地域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关联,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个性的民族服饰特点以及审美习惯等,换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依托人本身而存在的,通常可以以形象、声音以及记忆等手段表现出来,并通过口口相传和身口相传的方式作为本民族文化得以世代传承和延续[3]。
在我国贵州苗族的蜡染技术中所采取的传承方法,均根据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习惯,由每一位母亲亲自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民族族群里所有女性均有责任义务去传承与延续蜡染技艺,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蜡染这一门技艺,从小在母亲的带领与熏陶下,自己种植蓼科植物—蓝草,而后随长辈学习织布,期间逐渐完成画蜡、浸染,挑花刺绣和裁剪制作民族服饰等民族技艺的工艺学习,也正是因为如此蜡染工艺才可以如此完整的延续留存。于2006年苗族的蜡染工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举措使得蜡染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得到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为了能够使蜡染这些非遗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国家投入人力、物力来打造各种平台。其中就有与各地高校合作共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这一项国家公益项目,不仅提高了社会对非遗的关注度,同时增强蜡染工艺的影响力,传播传承也得到有效的推广。利用高校资源优势把懂得蜡染工艺的优秀传承人群到大学里与专业的设计老师探讨交流,坚守研培工作基本要求“强基础、增学识、拓眼界”他们来到高校引起了社会关注与媒体的宣传,在他们精湛技艺的引领下使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们认识蜡染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大家了解蜡染技艺,进而关注蜡染技术[4],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蜡染技术与人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得到人们的喜爱认可,从而找到并实现更多的保护与传承。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积极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加入蜡染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为这项工作出谋划策实现优势互补,良性发展。
蜡染技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关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各种措施可以顺利开展,对于蜡染技术来说,该项技术作为我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特色,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不仅仅是传承人的义务,而且也是整个民族不可推卸的责任[5]。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与政府会议都多次特别强调传统文化是民族血脉,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位。在蜡染技艺的培训中各级各部门都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工作,省、市级非遗中心,妇联,乡政府都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非遗工作,在脱贫致富学技术的政策下在家门口创办蜡染刺绣坊合作社,由技术骨干带头开班研习技艺,带领大家会手艺,精进技术,进而实现脱贫目标。
传承人可以说是传承保护蜡染工艺的先锋,传承人必须要有责任做好带头作用,首先整理好完整的技艺传承的教学学习资料,列好教学步骤清单。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学习蜡染有专业的地方研习,同时配合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其次应为蜡染技术的展示提供技术支持,使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和直观地完成观摩学习,比如在贵州贵阳市的多彩贵州城有民俗博物馆可以看到各项非遗的展品,优秀的非遗传承人长期驻扎在博物馆提供的平台展示技艺,售卖产品的同时实现市场效益的推广。广西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将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白裤瑶服饰、传统工具以及传统习俗文化图片进行陈列,在博物馆内使其与整个环境氛围相结合,不仅为人们前来的观摩提供展厅,而且还配备原生态的制作体验空间。除此之外,为了使蜡染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相关的部门创造机会让非遗传承人走进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实现蜡染技艺的学习,从小满足和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好奇心,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娃娃抓起,立志培养出一批批更加优秀的蜡染人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保护与传承工作也并非几个人就可以实现的,只有各界有识之士大家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早在2004年年底,北京开展的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中,正式提出与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呼吁各个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走进课堂、走进教材并走进学生和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离不开教育,教育也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最基础传播学习的保障。即使我国现如今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依然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但是各大高校与教育部门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具体的教育教学措施,使蜡染这项工艺可以深入地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中与生活中,增强学生对蜡染工艺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传统工艺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总之,高校的蜡染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个非常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这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反思,总结问题。虽然初步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传承发扬这一目标,高校必须要尽快完善、优化教育工作模式,帮助学生在产品设计上提高产品的时尚性,实用性,更重要的是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到有经济效益的路径。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加强产品的研发能力与市场的接轨,做出营销策划方案,利用便利的自媒体的运营能力,找到匹配的客户群,这是教学中新的挑战,任重道远。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可以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当学生学习蜡染技巧时,在引导学生了解蜡染的制作和工序步骤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引入其中,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符号含义。在教学传承实践环节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蜡染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技能,而是在蜡染工艺中包含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可以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特色充分地反映出来,进而使学生关注生活,从中体会到当地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独特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蜡染这项技能的时候可以综合性的掌握多元化的文化碰撞,感染民族文化的魅力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做好铺垫。
学生在传承蜡染技巧时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这种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文化语言,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将其比作为一种特殊的爱国教育浸润,也无可厚非的。
纵观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体系,很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入其中。而现在蜡染技艺的学习作为一项新的内容被注入美术教育体系中,不仅丰富了美术工艺课教学的内容,从而使美术样式可以得到创新与改进,进行融合发展。跨界的碰撞正好可以使美术艺术形态的再现可以有新鲜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蜡染技术教学时应该从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向入手。1.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放蜡染实验室的时间,使学生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开展蜡染学习,精炼技艺。2.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有本专业老师进行教导,还需要邀请更加专业的蜡染传承艺人进行讲课与演示,这样一来就可以打造出生动且有特色教学的课堂,增强学生对蜡染工艺更直观、更专业的理解与认识。在推进“非遗进校园”的工作常态化部署中,教育部近日发文鼓励全国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兼职任教。早在2017年10月8日,教育部在《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2018年5月10日《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就特别指出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都可以吸纳进美育教育兼职队伍。3.学生和教师开展保护蜡染文化的相关展示活动,使蜡染这项民族艺术可以广泛的、深入地走进校园生活,比如开展蜡染艺术家专场讲座、蜡染艺术展览等活动,对相关的蜡染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宣传,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师生的艺术修养和增添审美情趣,而且也能够帮助师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非遗传承保护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使其可以自觉担负起传承与保护蜡染技术的责任和义务。
相比于其他艺术教学科目,蜡染属于一项非常特殊的艺术。而在蜡染技术的实际教学中,也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完成时效,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中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安排学生去往非遗传承人的蜡染工作室,博物馆等实地进行考察与调研,通过统计对比、实地考察收集手艺人录音采访以及现场摄像等方式来收集资料,对蜡染工艺进行宣传与保护,并利用现代化科技将蜡染工艺进行保存与记录,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学习与了解蜡染绘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蜡染这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得到真正的保护与传承。除此之外,学校应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通过多渠道开展以蜡染为对象的学术研究、课题申报来强化学生对蜡染技术的深入关注研究。在推动蜡染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性认知,从而全面提高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蜡染工艺属于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而将蜡染工艺进行保护与传承也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责任,因此,应重视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出综合素养全面、优秀的传承人,从而使我国的蜡染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弘扬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