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池店镇教委办,福建 晋江 362212)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既要指向儿童全面、长远的发展,更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习的规律。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解和教学设计模式,旨在通过整体的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活动,使体现学科本质、关注学习过程和富有深度思考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1]
北师大版“数学好玩”中编排的《密铺》,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密铺的意义,探究平面图形密铺的因素,以及对平面图形能进行密铺的理由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在体验平面图形密铺的实践活动之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初步培养空间概念以及猜测、验证和推理能力,使学生不断深化理解数学文化,体会数学魅力,促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玩”的数学课堂,必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能给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乐趣,提升学习效率。[2]
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围绕数学的核心内容展开,整体分析和理解这一内容所反映的数学内容特征和数学思想。细细研读教材后,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1.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和四边形,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四边形可以用于密铺。2.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单元中的《欣赏与设计》,初步呈现了大量的类似密铺的素材,使学生体会复杂的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3.三年级下册学习的旋转和平移,为密铺提供了操作经验。在本节课之后的知识里,也有相呼应的学习内容:1.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中,学生了解了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换。2.在六年级下册学习的“图形的运动”单元《欣赏与设计》一课中,课后练习中强调:“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巧妙地运用平移和旋转创作了大量图形艺术作品。”
所以,瞻前顾后,联系教材前后的学习内容,确定《密铺》这节课的重难点为:运用平移旋转的原理,感受“密铺”的神奇。教师作为教材的解读者与操作者,应在教学活动之前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这是教师理解学科内容、理解学生学习、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的过程。[3]
陈省身认为,数学是一种科学工具,帮助人们掌握数字规律,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把神秘变成常识,把复杂变成简单。简单既是思想,也是目的。真正“好玩”的数学课堂,能拓展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1.关注生活,就地取材
教材上呈现的素材是各种墙面砖,其共同特点是“没有空隙,也不重叠”。长方形、正方形的密铺十分直观,可以不再作为后续学习的研究对象。因此,教师取材生活,在课前拍摄了丰富的以长方形、正方形密铺的地砖照片,让学生体验密铺的特点,并得到结论(长方形、正方形都能密铺),为学生提出其他图形能否密铺的猜想做好铺垫。
2.关注数学,优化素材
基本图形只要经过平移,就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基础,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动画《神奇的骑士图》(见图1)。学生乍看,只感觉是密铺,继续观察便能发现其中的变与不变: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形状大小都一样,只是方向不一样。随后,还原基本图形平移成骑士图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神奇的、好玩的。教学内容的丰富,课堂结构的合理,来自教师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及学生生活实际的整合加工。[4]
图1
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交流,而要多让学生探索数学,体验数学。教师要积极搭建数学活动平台,以问题为载体,融入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密铺》属于综合实践课程,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做出深刻而简单的诠释,即“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或数学实际应用”,要让学生比较清晰地经历有目的的实践过程:1.选题——选择研究问题。(发现问题)2.开题——告诉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结果可能是什么,困难是什么,怎样克服等。(提出问题)3.做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调整策略等。(分析问题)4.结题——以各种形式报告结果。(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研究发现,四年级的学生正在从数学的具体运算发展为形式运算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加注重抽象思维,但是思维活动也会受到具体内容的制约。因此,教师不仅仅需要向学生讲解教科书上的内容,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发现和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设计三次猜想,带领学生经历“从头到尾”的过程。
1.第一次猜想。观察完地砖后,教师提问:“关于密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提问:“还有其他什么图形可以密铺?”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猜想、验证,得出第一个结论:三角形、四边形都能密铺。
2.第二次猜想。第二次猜想由第一个结论引发:“密铺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充分的讨论猜想后,教师适时介入,为学生提供学习单,供学生操作实践。第二次猜想里,学生操作和思考并行,得到第二个结论:三角形和四边形密铺的原因是一样的,即拼接点处各个角的和是360°。
3.第三次猜想。基于之前的经验,学生很快提出第三个猜想:“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密铺吗?”教师不再提供学具,而是呈现教材中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学生的第三次猜想开始上升到思维的层面,他们不再动手操作,而是运用想象和推理进行“密铺”。
三次猜想,将研究不断深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猜想、验证、结论”,又引出新的猜想,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求知识,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就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主动探求知识,产生一个良性循环。
教师可通过问题不断追问。“不能密铺的五边形,再添上什么图形就能密铺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展示大量埃舍尔的作品,在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熏陶,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末,将平面上的密铺拓展到立体空间上的密铺。“如果把多个正五边形的边紧紧挨在一起,就能密铺成足球。”丰富学生的思维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密铺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