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钰 卢新
【摘 要】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一、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1]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而且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二、精准扶贫的意义
贫富分化是一道世界性的发展难题。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不仅是中国政府多年来致力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必须理性地承认,贫富分化是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和结果。精准扶贫,就是在如何处理好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之而建立的一种良性互动机制。
改善民生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另一个是扶贫脱贫。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扶贫工作尽管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贫困面依然很大,扶贫脱贫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体现了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增强政治敏锐性,提升认识水平,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安排部署上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来多少代人的梦想,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目标,是改革成功的标准之一。[2]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心。中国扶贫工作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设,是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划时代事变;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扶贫工作是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抓手。有助于老少边穷人民发展史的转变有利于带动整个社会民生的极大改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更加注重了兜底,更加注重了扶贫工作,并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谋划布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會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各级政府也都把推进精准扶贫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正在全力推进,这是当前改善民生的重头戏,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三、实现精准扶贫
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共产党人面向世界的铮铮誓言和郑重承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3]
四、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与过去相比,通过多年的持续奋斗,现在贫困面大幅缩小了,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了。
精准扶贫,任重道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只有持之以恒在“精”和“准”上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能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有限的资源解决更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亚鹏 [J]《精准扶贫之我见》2019-02-07
[2]杨帆《什么才是共同富裕》[J]中共青年报 2013-03-18
[3]高考升学网 [J]《“五个一批”工程是什么》2019-07-02
作者简介:
韦钰(1996.10.1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临沂,学历:本科,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指导教师:卢新,山东协和学院,女,民族:汉,籍贯:山东泰安,学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