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国
摘 要:“大智移云”背景下集团企业相应实施了以财务共享为基础的集中核算,财务会计人员业务及能力转型必将引致高校人才培养面临升级,升级不仅是软件硬件等技术设备提升,更是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以财务共享为基础的财务转型,以“1+X”证书试点培养及考核方式的转变不断逼迫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云财务;财务共享;研究
“大智移云”背景下全球经济环境急劇变化,人流、财流、物流已经实现无缝链接,未来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深度学习、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商业。未来社会交易的平台化,金融的泛在化,支付结算、票据、合约的电子化,数据资产化,还有企业组织变得更加灵动,业务流程化、知识工作自动化,管理、经营决策智能化等等,人在商旅途中完成系列经济活动已成为现实。
一、新时期云财务的含义
云财务是基于财务共享、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后的一种财务信息系统和财务工作模式,以智能报账、智能核算、智能共享等为核心,以社会化商业服务的连接、融合、共享为基本特征的新商业范式。未来以此为基础建设数字化政府将成为现实,云财务以云技术为依托,以财务共享、业财一体化、数字化财务、数字化资产有限共享为未来发展趋势。
二、云财务与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发展引领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生代企业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财务机器人的出现,非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及转换技术的发展,使得11%的财务工作已由人工智能承担,未来比例将继续扩大,诸如凭证编制、账本登记和报表编制等基础性工作正在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会计工作的环境和未来应对的技术发生了实质性转变。
(一)人才培养内容面临更新
面对技术更新传统会计的会计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仅围绕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后续手工技能的培训加之以经济业务驱动的线上仿真会计核算,存在滞后性,缺少新兴会计学科综合技能的培养。未来会计处理将会运用“云技术”在网上实时做账、实时报账与实时审账的批量处理,那些琐碎的事后核算将由会计软件所代替,会计工作将从会计核算向财务分析与管理决策的方向转移,人才培养应围绕财务分析与预测、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全面预算、资本市场运作等相关知识,人才培养内容面临转型与提升。
(二)硬件设施需要完善
传统的做几门会计核心课,买几台电脑就能开办会计专业的传统理念已经完全丧失了未来学生就业市场,了解未来的就业市场,熟知就业技能需求,理念更新、理论晋级、设备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传统的单一的实训模块固化,应对未来业财税一体化、经济发展财务核算数字化的趋势明显应对不足,应改善学生实习实训设备,从硬件软件及实训环境多方入手,解决人才培养的新仿真模式,让学生毕业即就业。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未来财务发展方向,会计工作的重心将由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偏移。传统会计教育中,会计教师的工作是备课与教学,是理论知识和手工技能的传授,“互联网 + ”时代的会计教师不仅仅应通晓会计专业理论,还更应该熟悉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网络科学、信息管理、软件操作等其他学科实务知识,产业转型带来的知识更新使得教师不仅要具备会计核算理论,还应具有相应的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知识,应该从会计专业的专才向多学科交融的通才转化。
三、“云财务”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建设专业试点班探索未来专业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未来“云财务”的发展方向,部分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了“云财务”班进行试点合作,开启“双师教学、双元育人”的教学模式,企业派驻员工作为学校外聘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开设专题讲座。校企双方完善体现智能财务趋势的课程体系,引领专业课程改革,完善智慧财税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标准和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点,在专业课程安排及职业素养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重视实战能力,实行学分互换。产业、行业企业相结合为依托,以岗位、能力、课程对接为抓手,通过开展动态真账训练、企业真账模拟等多业态实验模式培养,将实践教学贯彻于“云财务”班学生职业教育全过程中,递进式对学生职业选择与发展进行引导式的指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教师与师傅双导师,学生双身份,不断深化“岗位需求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丰富“学校和企业一体化、教师和企业家一体化、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实训室与工作室一体化、学生和员工一体化”的“五化”建设内容,培育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同时利用新型现代学徒制与社会企业紧密合作,建设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享资源,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使学生接触新技术,适应新环境,实现毕业即成才、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化培养模式。校内培养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场景, 打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及实训基地文化环境,打造设施设备先进、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教育环境,传播优秀的财经文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入校,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师生成果展、主体班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加快1+X证书试点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截止目前国家已经公布了三批X证书评价组织,目前依托“大智移云”技术的证书有“智能财税、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数字化财务应用、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等。开展基于1+X证书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认证工作,学校参与试点并联合认证评价组织培训师资,鼓励学生报考证书,与学历教育并行,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探索建设1+X证书培训中心,开展校内外证书培训。
(四)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形成新商科培养体系
以 “双高”建设为契机,以“大智移云”技术发展为导向,以“1+X”证书试点建设为平台,构建新的商科专业群。以“财务共享”为目标的新型智能财不仅要解决财务核算的智能化,更要解决智能核算前端和后续业务的信息化、因此“云财务”不仅要解决智能财务共享,还要解决业务财务一体化应用,从业务起点到最终财务成果、数字化信息资产的一体化培养。要建立起商务、贸易、财务、物流、金融等经济业务融合的专业群,提高“云财务”的辐射范围。
(五)师资培养与人才引进
坚持“名师、双师、导师”三师战略,创新校企师资协作机制,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建成“双师结构、技术跨界、国际水准”的名师团队。依据智慧财税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制度,按照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严格把握标准、条件,联合社会评价组织、优质教育机构培养并认定一批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确保专业群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智慧财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按要求从社会引进一批专业技能强,理论水平高的一线行业专家真正走进学校培训师资、成为专职教师培训学生,引进一些懂信息技术和会计知识的跨专业通才,提升学校双师队伍能力水平。引进培养一批省内国内知名的教学名师,引领制定行业规范,发挥引领作用,使学生培养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转型与提升[J]. 茅玲华.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12)
[2]“互联网+”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研究[J]. 章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1)
[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 吴利. 中国商论. 2018(33)
作者简介: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