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良 闫德发
摘 要: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应该对新闻采访心理有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和人打交道。新闻采访除了纯自然现象的新闻,就是有关人的新闻,所以免不了和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一个合格的记者,应该能够在采访场上把控全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采访的效率。
关键词:新闻采访;记者;采访对象;互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1-00-02
一、引言
新闻采访工作是需要新闻采访记者以及被采访的对象二者共同参与,才能够完成的。无论是记者还是被采访对象都非常的重要。所以新闻采访记者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把握好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对方的心理情况,调整采访的节奏,设计采访的活动。
二、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
(一)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受访动机的把握
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采访记者了解采访的目的,为什么要采访被采访对象,和采访对象接受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个人的宣传或是为了挽回声誉,还是为了表现自己等等。记者根据被采访者不同的采访心理就能够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动机,确保采访内容的真实性,或是清晰地知道被采访内容中是否掺杂了个人动机。因为民生新闻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中的一些敏感话题负面内容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所以采访记者更应该把握好采访,对象的动机。
(二)记者确定采访对象是否为合格的对话者
记者在采访之前要考察采访对象是否合格,如果采访对象不了解新闻事实的发生经过或无法真实地反映事实,那么他的观点可能就没有权威性,没有代表性。例如发生了一场火灾,道听途说的人和火灾的目击者相比,显然目击者的话语,更有力度更有权威性。所以,记者要针对被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的身份以及和事件的关系,判断被采访对象是否是合格的。
尤其针对一些敏感的社会话题,或突发事件。新闻记者一定要确保被采访对象符合采访的要求才能够确保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
(三)记者对采访对象心理状态类型的把握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当根据被采访者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多种表现,来判断他的心理状态类型。在把握这方面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采取合适的采訪策略,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采访效果。一般情况下被采访者的心理状态类型分为理想合作型和不理想合作型两种。
1.理想合作型
这是在采访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乐于接受采访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类型。往往这种类型的被采访者和记者的采访目的没有产生冲突。
2.不理想合作型
这种类型的被采访者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比较乐于接受,但因为心理素质比较差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语意。在民生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这种心理状态的被采访者占绝大部分。这是因为这部分被采访对象文化层次比较低,而且很少接触媒体采访或者是大的场合。甚至有一部分从来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所以在针对这部分人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避免过于严肃或者是过于正式。
三、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互动心理的科学方法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和被采访对象建立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在科学应用人际互动,心理的基础上加强和被采访者的沟通交流。这种方式能够让新闻记者挖掘更多,有利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新闻记者在把握人机互动心里的基础上应该占主导地位,应该在合理利用的过程中提高采访的效率。
(一)重视互动中的情感吸引心理
不同的采访对象有不同的差异性。因为每一个人都受教育程度和生活阅历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价值观也各不相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采访对象的差异性,再把握新闻事件的基础上,抓住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利用情感来吸引心理引导这些被采访对象表达自身的诉求以及自身的想法,能够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当前一部分新闻记者存在着错误的采访观念,经常带有自我优越感。在采访过程中,会自上而下的审视被采访者,导致一部分被采访者产生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失衡,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不愿意配合或不敢讲真话。
所以,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利用情感吸引,让被采访者对象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新闻记者还要在把握被采访者对象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判断被采访对象大致的受教育程度,或是文化素养,之后调整情感吸引的方式,以便于达到采访的目的。
为了提高采访的效率新闻记者在快速采访的过程中应该从主观上判断被采访者,快速的把握分析被采访者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采访的视角,把握采访的方式语言。这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和被采访者的心理互动,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或微表情等多种方式进行情感吸引。例如在采访农民时,可以一边帮助农民干农活,一边进行采访。在采访大学教授或一些知识素养较高的知识分子时,应该提高采访语言的专业性。如果被采访对象比较害羞,更要用鼓励或激励的微表情来带动被采访者的情绪。
(二)充分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新闻采访,无论新闻记者面对的是哪种特点的被采访者,都不能出现冷冰冰的语言、面不改色的神态,这会增加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心理隔阂,切断两者的心理沟通和联系。
所以,记者要和被采访者进行心理互动,心理沟通,合理的利用人机互动心理,对采访的整体进度进行调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应该表现出真实的感受、真听、真看,能够给被采访对象一定的反馈,让被采访对象感受到记者表达出的真情实感并被这些感情所打动。那么被采访者和记者之间的心理隔阂距离感将会被消除。
所以,每一个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都要以普通人的身份和被采访者沟通交流,还要带入新闻事件中去,成为新闻事件中的一个角色,在融入真情实感的过程中展现给被采访者,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
(三)以共同话题切入采访
在采访开始之前记者和被采访对象可能从来没有见过,从来没有沟通交流过。如何在采访过程中快速的拉近和被采访者的距离,是每一个新闻记者应该考虑的。只有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二者的关系,新闻记者才能够和被采访者有共同话题,才能够达到采访的目的。在采访过程中绝对不能为了赶时间或是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切入主题,如果直接把采访提纲中的问题一条一条的提问给被采访者,那么就不能达到采访的目的。新闻记者应当根据不同新闻事件的性质,以及被采访对象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沟通的过程中逐渐的渗透采访。当前很多成功的采访案例都没有特定的采访形式,绝大多数采访者都是在和受访者平等对话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的。例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记者需要针对受害者进行采访。但受害者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由于心理波动比较大,所以,无法冷静下来与记者沟通交流也无法思考,所以记者得到的答案只是只言片语,甚至连事件的经过都无法描述下来。这个时候记者如果换一个方式和被采访者寻求共同的话题,在沟通过程中稳定被采访者的情绪,之后再进行采访那么采访工作,将会变得更加顺利。
四、结语
新闻采访工作并不是新闻记者一方就能够完成的工作,应该是新闻记者和被采访者二者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的工作。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把握被采访者的心理特点,明确新闻记者和被采访者是平等的关系,并端正自己的态度,才能够在采访过程中把控对方的心理状态,调整采访的节奏。
参考文献:
[1]王玲.如何消除采访对象的心理障碍——浅谈广播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7(3):128.
[2]车铭毓.浅谈广播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心理互动[J].新闻传播,2016 (7):73.
[3]敖盛良.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J].科技传播,2010(15):4,11.
[4]王晋宁.刍议记者与采访对象间的心理互动[J].新闻世界,2012 (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