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通过空气及接触传播,潜伏期1~14 d,且存在无症状的带菌患者[1]。新冠感染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2]。为保证疫情防控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迅速做出应急措施,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搭建健康码扫描三色动态分类管理,通过“互联网+”多部门合作的普通病区管理模式,该模式应对疫情成果快速、准确、高效、灵活,值得推广。
1.1 对象2020年1月18—25日我院特殊单元病区管理(门急诊及儿科门急诊、传染科)及普通单元病区管理为对照组,2月10—25日我院特殊单元病区管理及普通单元病区管理为观察组。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专项应对检查安排表,主要包括4个方面病区管理:①疫情期间规范防护着装;②病区环境管理(空气、物表、地面消毒);③护理人员防护知识知晓情况;④陪护探视人员管理。检查人员为护理处成员及病区管理小组成员,分为9组,每组2人,检查后由组长填写质量检查反馈单,并对本组存在问题汇总后交护理处。观察组在对照组原有基础上把病区管理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包括是否按照防护要求着装;病区管理人员及出入管理是否规范;陪护、探视管理是否严格;临床科室工作区域、办公室、值班室是否持续开窗通风,是否每日1~2次进行物体表面及地表消毒有无记录;临床接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后消毒内容护士是否知晓;科室防护用品请领与消耗是否有出入库登记等。检查人员分为6组,每组3人;组内成员采取跨学科多部门合作,包括感控科、护理处、医务处。医务处负责临床病案书写领域,护理处负责病区管理与手术室检查领域,疾控科负责感控检查领域。为避免人员聚集,减少纸质版接触感染,提高检查效率,检查内容均采用电子表格,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网络链接方式,在电脑端、手机端以及平板电脑上进行填写汇报,网络自动汇总。此检查表格附相关二维码,检查人员用手机扫描或者用IPAD长按二维码即可进行评价,检查完后提交即可,后台自动汇总数据。对2组管理方法其表格上报时效性、护理检查者满意度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2组管理方法其表格上报时效性、护理检查者满意度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对照组普通单元和特殊单元(门急诊及儿科门急诊、传染科)和观察组普通单元和特殊单元的病区管理资料10次的上报时效,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病区管理从下发资料到上报结果时间情况比较2组普通和特殊单元检查表格时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普通单元和特殊单元病区管理从下发资料到上报时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病区管理下发资料到上报结果时间情况比较
2.2 2组护理检查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理检查人员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2)。
表2 2组护理检查者满意度比较[例(%)]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院实现了医务人员检查过程信息化管理“互联网+”多部门合作的病区管理模式,检查人员以扫描二维码或网络链接方式,在电脑端、手机端以及平板电脑上均可运行。“互联网+”多部门合作的病区管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构建,相比传统的纸质版登记、检查及人工再汇总的方法,节省了人力、物力及时间,工作人员可随时进入网络平台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对医、护、患、属及保洁人员均能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随时进行提问及监测,内容详细,针对性强,时效性也大幅度提高,且减少了医院内部人员的密切性接触,对更加安全、高效地提高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分类的健康扫描也提高了疫情期间的医院人员管理及疫情的有效防控,而“互联网+”的病区检查管理在节省人力、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应用“互联网+”模式病区管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防控,能够提高护理检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随机的监测管理,也提高了医护、患者、陪护及保洁人员对疫情防控知识的掌握能力,对防控重点不熟悉不了解者,也可随时通过网络进行传送,同时这种方式更加便利了护理人员的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