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商直接投资与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

2020-07-09 19:56潘春阳刘静
中国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外商直接投资

潘春阳 刘静

摘 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索了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对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占比、师生比都显著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同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积极因素。因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新常态下,不但要继续发挥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也要着力加强教育投入,形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力大军,为推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贡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教育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a)--02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融入全球产业分工链,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目的地。2017年中国吸引外资流入136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可以说,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有激励投资和改善基础设施以吸引外资并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通过修建和完善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来“招商引资”,而相对忽视了对教育这一重要的公共产品的投资。但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积累,基础设施吸引FDI的“边际效应”可能存在下降的趋势,同时,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却成为社会稀缺的资源,成为跨国公司争夺的主要对象。

本文基于1999—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城市大学生占比和各教育层次师生比来衡量城市教育发展,并利用城市人均公路和铁路里程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旨在探索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吸引FDI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FDI的地区分布规律,以及设计和完善教育公共政策,以推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 相关文献

1.1 基础设施与FDI关系研究

从理论上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获得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并将最终产品运输到目的地都需要支付运输成本,因而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因而一个地区对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助于FDI的流入。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基础设施也存在一定的资源错配和潜在风险。一些学者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过度投资的可能(Shi和Huang,2013),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以来债务融资,可能导致高杠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些都意味着基础设施的积极作用可能不再显著。

1.2 教育发展与FDI关系研究

教育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获得较高人力资本的先决因素。从理论上看,较高的人力资本可以提高外资的投资收益率,从而吸引跨国公司和FDI的流入。Lucas(1990)的经典研究也强调,较好的人力资本是解釋国际资本从穷国流向富国的关键因素。同时,较高的人力资本也意味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承接较高技术含量产业的能力,即“吸收能力”(Borensztein等,1998)。

经验研究则基本停留在人力资本水平影响FDI的层面,而较少考虑教育发展这一先决性的变量。Noorbakhsh等(2001)、Reiter和Steensma(2010)的跨国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促进了FDI的流入。在针对中国的研究中,孙永平和余珮(2008)通过分析1996—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发现,每千人初中生、高中生、大专及其以上学生数量与FDI流入正相关,从而验证了中国区域间的“卢卡斯悖论”。王晶晶和陈启斐(2013)基于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发现一省的人均受教育年数促进了东部地区服务业FDI的流入。相比现有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从“教育发展”的角度对FDI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而不仅仅停留在人力资本的层面。同时,本文采用了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用省级数据所导致的“加总偏误”。

2 实证策略

根据上述文献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数据,我们设定如下计量方程:

其中,i表示地级市,t表示年份(即1999年到2016年),FDI表示实际利用外商实际投资,EDU表示教育发展,INFRA表示基础设施,X为控制变量,Xi表示城市异质性。各变量具体构造如下:

(1)被解释变量

外商直接投资(lnFDI):历年各地级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并取对数。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解释变量之一:教育发展

第一,在校大学生占比:历年各地级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占该城市总人口数的比例。

第二,各级学校师生比:师生比指数。我们对历年各地级市的小学师生比、普通中学师生比、普通高校师生比进行因子分析,旋转后分别获得第一个主成分,即“师生比指数”。

上述两个指标描述了地级市的教育发展状况,代表了城市未来的人力资本潜力,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3)解释变量之二:交通基础设施指数

交通基础设施指数:公路和铁路空间密度指数。由于地级市并没有系统的公路和铁路里程数据,因而我们将各省份的公路和铁路里程按照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规模(GDP)进行分配,从而得到各地级市的公路和铁路里程的估计值,并根据这两个估计值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提取,得到各地级市的公路和铁路空间密度指数。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4)控制变量

第一,工业化程度:历年地级市第二产业产值占该市GDP的比例。

第二,总人口:地级市年末总人口取对数。

控制变量的数据都源于相应年份《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3 估计结果分析

表1汇报了地级市层面教育发展与基础设施影响FDI流入的估计结果。针对地级市固定效应αi的F检验显示,模型(1)到(3)的F值分别为526.3、369.6和373.9,说明固定效应模型明显优于混合OLS估计。Hausman检验卡方值分別为60.3、141.7和35.2,表明固定效应明显优于随机效应,因此我们主要根据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在引入教育发展相关变量之前,交通基础设施的系数显著为正,交通基础设施指数每上升0.1,城市FDI流入量将相应上升12.7%。但在加入教育发展相关变量之后,交通基础设施系数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忽视教育发展将高估基础设施的作用。

第二,教育发展各变量显著为正。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每上升0.1,城市FDI流入量将相应提高1.05%。类似地,师生比指数每上升0.1,城市FDI流入量将相应上升2.3%。上述结果表明,发展教育、改善一个城市未来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吸引当前的FDI也具有积极意义。

4 结论与思考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索了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对城市FDI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占比、师生比都显著促进了FDI的流入。同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影响FDI流入的积极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强国战略”,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而实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人力资本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升师生比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同时,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基础条件,对于吸引FDI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应积极调整基础设施供给方式,通过放松行业限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提供,以缓解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

孙永平,余珮.人力资本、FDI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卢卡斯之迷”的实证检验[J].经济评论,2008(5).

田素华,杨烨超.FDI进入中国区位变动的决定因素:基于D-G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2(11).

王晶晶,陈启斐.扩大内需、人力资本积累与FDI结构性转变[J].财经研究,2013(9).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外商直接投资
大数据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试论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