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商业模式分析

2020-07-09 19:56叶杨
中国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商业模式

叶杨

摘 要:本文基于对瑞士时间银行体系发展现状的研究,结合中国养老服务产业的背景,尝试提出基于时间银行体系的互助养老商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 公益服务 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a)--02

1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

我国早在2000年便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之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多。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5亿人,占总人口比例18%,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1.9%。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35%,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与此同时,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行,我国抚养比不断提升,2017年我国总抚养比达39.2%,老年抚养比15.9%,預计至2030年,我国总抚养比将突破人口机会窗口50%(人口负担系数小于等于0.5的时期),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断扩大,一方面对单位劳动人口赡养老人的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对社会养老金的支付也造成巨大压力。

2 时间银行的定义与试点

时间银行体系由埃德加·卡恩提出,具体为人们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利用每日的业余时间去照顾临近社区的空巢老人。其服务时长会被存入当地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在今后自己需要他人照顾时,可得到同样时长数的免费优先护理。当提出需求时,社区“时间银行”一方便会在核实信息后,指派义工前去照顾,提供护理。这类义工的工作包括与老人聊天解闷、替老人做家务、购物等,做一些老人力所不能及的事。

需要注意到的是,现在除了退休人员外,还有很多年轻人也在“时间银行”申请当义工,这也正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老年人在年轻人的帮助下,也变得充满了活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身体也比以往好了许多。一般而言,在一个城镇或大型社区里,这个项目有300人参与就可以实现,上限是每位义工最多工作750小时。另外,对于那些已经把时间存起来,但由于住进养老院等原因,不再使用时长的老人,“时间银行”会将义务服务时长按比例折合成一定的物质奖励,返还给老人或其继承人,以此激励志愿服务的循环。时间银行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良性循环,只要明晰制度,便可将其运作为现实。

3 时间银行于中国市场的可行性论证

人口老龄化催生出老年经济,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需要得到满足,未来养老市场空间大。因此可以说,作为老龄产业潜力最大的国家,中国未来体量最大的新经济便是老龄产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虽不可避免,但只要应对方式得当,便可加以利用。据统计,2014—2050年间,中国内地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骤增至近110万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老龄产业将逐渐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在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间,或将迎来老龄产业发展黄金期。

近年来,中国养老体系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为居家养老,亦即以家庭成员作为养老支撑主体,这也是中国最普遍最传统的一种养老模式,以乡镇为例,广大农村人口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第二为社区养老,也就是借助政府扶持与社会力量,以医养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第三为机构养老,例如养老院与老年公寓等。

近年来,养老产业的政策内容也在框架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多元化、精细化、落地化发展,热度与执行力度双增。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现阶段政策偏向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信息化建设,为应对老龄化力图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国家层面养老相关的政策频发,覆盖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等方方面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推进信息化建设。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推动各有关部门涉及老年人的人口、保障、服务、信用、财产等基础信息分类分级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推动搭建全国互联、上下贯通的老龄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涉老数据、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发掘运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可信统计分析决策机制。支持各地积极推进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在城市社区全覆盖、在农村地区扩大覆盖,推进信息惠民服务向老年人覆盖、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更好地服务于保障改善老年人民生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高质量规划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有力地保障落地变现。规划紧跟时代发展,提出应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着力推动各产业与有关部门涉及老龄群体的保障、服务、信用等基础信息分类分级互联共享,搭建全国互联、上下贯通的老龄工作信息化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可信统计分析决策机制。较之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前景,这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隐患的利器,也有利于政府、企业协同社会三大部门应对老龄化风险。

而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现端倪。“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由此可以看到,意见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路,由此开启“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新时代。信息化系统是构建居家养老互助体系的重要支撑载体。通过汲取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呼叫、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互助模式。此平台双向收录志愿者的基本信息与老人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家庭构成,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等,通过使用这个公益平台,老人运用一系列智能设备(如老人机、腕表、无线传输的健康检测设备)实现与志愿者、子女、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信息交互。如此一来,老人无需在养老院里被动地接受护理服务,足不出户便能够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在此平台中,养老服务涉及生活帮助、康复护理、紧急救助、日间照料、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娱乐活动、法律援助等多项“医养”结合的服务项目。

这种“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方式的核心是互助,平台基于养老产业混合公共的属性,属于半公益性质。需要强调的是,互助平台的运营基础是“时间银行”。从本质上看,时间银行是平台会员间的一种服务交换机制,是一种劳动的延期支付,但其在自身的运转过程中,兼具了相当程度的志愿服务性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养老问题将愈发严峻。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与就业难问题的深入,新一代典型性年轻家庭将面临以二养八甚至以一养八的窘境,而地方财政也将面对家庭养老能力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政府养老财政压力大、市场化养老服务资源稀缺等难题。在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背景下,时间银行开始走上社会舞台,凭借公益志愿服务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巨大优势,日渐进入公众视野,为缓解我国巨大的养老压力提供了新的政策选择。

从文化层面分析,可以看到智慧养老互助模式中,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

从社会层面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上海市、辽宁省、山东省、四川省、江苏省和重庆市已提前跨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红利正在削弱减退,未富先老成为我国养老的一个典型现象。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如今老龄化问题不再是个人或家庭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互助养老模式提供了共同解决的平台渠道。

从政治层面分析,智慧养老互助模式与互联网行业,养老体系建设相关政策不谋而和。“十三五”规划中多次强调养老产业信息化建设,“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推动各有关部门涉及老年人的人口、保障、服务、信用、财产等基础信息分类分级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推动搭建全国互联、上下贯通的老龄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涉老数据、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发掘运用”,而这恰恰是智慧养老互助平台搭建的基本准则。而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更是与互助养老模式的基本思路相吻合。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新的技术和设备推出,将会成为老年人、家人、企业和养老机构的养老升级服务工具。大数据时代使得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成为可能,大同社会也未必不能到来。时间银行模式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在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背景下,时间银行凭借着公益和激励相结合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智慧养老互助平台的盈利性问题。

综上,开展互助型养老方式,通过共建、共享以及共同管理的方式,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望成为政府和社会解决养老问题的良策。但是智慧养老互助作为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一种模式,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源扶持。只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才能让此模式可行。

4 基于时间银行体系的互助养老商业模式

我国老年人群体大致可被细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能够自理,甚至有能力帮助照顾更困难的老人;

(2)生活难以自理,但身边有子女全权照顾;

(3)生活难以自理,且身边无人看护。

而提供服务者多为以下几类:

(1)有正式工作的中青年人群,工作之余愿意照顾老人;

(2)无正式工作的中青年人群,闲暇时间愿意帮助老人;

(3)本身属于老龄人群,但有精力与能力照顾更体弱的老人。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平台运行的难度,我们加入薪金支付手段,并将薪金与时长进行不等比例对应以鼓励人们进行志愿服务。在当今环境下,子女愿意付出一定报酬以类似方式雇人照顾父母长辈。加入薪金支付,是为了平台的运行活力。志愿服务理念非一朝一夕可形成,需要循序渐进。

现存问题如下:

(1)如何保证工作质量,即如何建立监督机制

建议:可以参考淘宝评价与支付宝芝麻评分,通过老人及其子女打分评价予以积累评判,但要严格监督机制,即避免出現制度漏洞。

(2)如何保证安全性,即如何确保老人得到好的照顾。

建议:学习现有成熟家政公司体制,通过员工的历史档案与信用评分去评判员工可信度,对员工进行在岗培训与不定期考核,划分员工服务能力等级,严格奖惩激励制度。

如果将报酬改为时长记录,在志愿者帮助并评判质量后予以存档,在未来进行优先帮扶,便可形成良性的公益循环,则养老之危可立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社会亟待又极具价值的项目。

参考文献

唐梅芝,王忠政.社区居家互助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9(2).

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夏辛萍.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J].人民论坛,2012(17).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商业模式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调查报告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商业模式那些“坑”!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
商业模式考验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