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要】英语是目前世界通用的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在国际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交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加强对这一时期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文化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文化教学与英语学习的作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两方面进行的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英语文化;英语教学;学习
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才能真正学好英语、掌握英语,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英语文化的背景下去学习英语,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言特点、语言习惯和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通过对文化英语的学习,提高小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1]。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学习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理解和掌握語言的文化背景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前提。因此,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英语文化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与中华文化迥异的英语文化背景,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在英语文化的背景下去理解和学习英语,避免因背景文化差异而在英语交流使用中出现障碍。
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明确指出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英语文化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的语言习惯、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准确的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和信息交流;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语言文化的比较,逐步扩展视野、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发育时期,让他们进行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同步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文化背景下对英语的掌握,减少了不同文化习惯对英语学习所造成的“冲突”,学到地道的文化英语。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
小学学生的英语文化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途径,而课外教学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溶入,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一)充分利用和挖掘小学英语教材内容
补充和丰富教材涉及到的英语文化,英语教材是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首先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挖潜,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并结合英语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学的溶入;其次,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对教材所涉及的英语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收集和整理出较完整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介绍和讲解。比如在英语课文中涉及到“dog”这一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对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向学生进行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狗”除了表示一种生肖外,多以贬义出现在词语里,成语中涉及狗的多为贬义,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等。而在英语文化中,狗却是朋友、伙伴、家庭成员,更多是以一个与人类平等的形象。如:英语中以“top dog”称呼当权者;将大亨、重要人物叫做“big dog”;英语习语中的“Love me, love my dog.”则是中文的“爱屋及乌”[2]等等。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将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英语语言习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真正地进行“文化英语”的学习和掌握,逐渐培养他们进行熟练、准确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时,应关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避免单纯的课堂讲授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可以组织学生在一些西方节日自己动手制作英语贺卡,同时向他们讲解和介绍这些节日的节日习俗、习惯饮食和祝贺用语等等,还可以组织他们在这些节日期间排演简单的英语情景剧等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这些节日相关的问题,引导和鼓励他们去自主地寻找答案,比如: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都是西方英语国家的宗教节日,这些节日的由来是什么?节日与哪些宗教人物有关等等[3]。通过这种启发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养成自主地进行知识积累,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总之,小学英语的“文化英语”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英语文化,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使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而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溶入,更加有益于打好文化英语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英语这门语言,为英语的终生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洪云.走进英语文化,远离Chinglis——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J].基础教育论坛,2018(22):33-34.
[2]覃静.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J].教育观察,2019,8(18):121-123.
[3]林春玲.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