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发现式学习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世界

2020-07-09 10:37武洁
新纪实 2020年1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幼儿

武洁

【摘 要】培养幼儿主动探究性学习是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本文首先明确了发展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别指出的是,探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培养幼儿发现式学习是顺应其天性,随后本文分解了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最后针对这一过程提出相关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世界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入,幼儿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由于对幼儿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出现了“片而”或“形式”跟从的现象,由此导致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被束缚或放任自流,难以推动幼儿在深度与复杂性方而的探究。

一、幼儿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可行性

(一)一般过程

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下:

1.观察和探究。(1)乐于(自发地)用感官观察和探究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好奇心;(2)能提出有关的问题;(3)能用各种感官,并尝试用工具积极寻找与问题有关的信息;(4)敢于进行有关的猜测,预想可能发生的事情;(5)能依据感知的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并有口的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探究方式收集信息;(6)能对所观察(探究)的事物進行比较,表现异同、变化和简单的联系。

2.记录有关的信息。(1)能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自己所观察和探究的事物;(2)能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3)能用简单的图表收集、记录有关的信息;(4)能用简单的计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对观察(探究)结果做简单的统计;(5)能记录自己的想法、探究过程及结果。

3.解释与交流。(1)能描述自己的发现;(2)能整理自己的记录来说明结果;(3)能用结果得出结论;(4)能将结论与预想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5)能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发现。

由于目标表述层次的不同,在活动的探究中,教师就能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就能有效地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可行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特别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对幼儿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对教师来说,如何支持和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转变其学习方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探究教学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亦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二、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学习、认识世界的对策

(一)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通过各种手段形成安全、宽松、和谐、温馨的心理关系和尊重、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心理关系与人际关系条件下,极有利于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深层次发展。

1.教师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表现。接纳和支持幼儿的表现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做出积极的行动。因此,在幼儿的行为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活动。

2.允许出错,鼓励尝试。教师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和尝试的空间与时间,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幼儿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中可能是合理和征确“的。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幼儿,而要真城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和观察,并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幼儿也正是在不停的失误之中得到提高,获得发展的。

3.激励评价,保持幼儿的信心。教师要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游戏活动中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自主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无论幼儿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儿没有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幼儿的自主活动的价值,尤其对那些表面上看是失败了的幼儿,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要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二)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在科学教育领域,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正是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教师必须利用一定的教育策略,使幼儿产生学习和探究的需求和兴趣,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因此,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就极为重要。我们应该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学习。

1.创设情景,让幼儿通过材料的支持去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包括的内容很多,现就问题情景的创设举例说明。小班数学活动《长与短》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一的小纸棒,幼儿有的敲、有的当筷子用、有的在桌子上磕。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景:“有一只小猴要学本领,需要一根长长的金箍棒,谁能帮助他呢?”在这样的情景中,幼儿开始了积极的思考:“我怎样把短的变成长的呢?”于是,借助材料,他们或用胶布粘、或用线绳捆、或用别针穿等等,使短的变成了长的,有效地使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入。活动中,教育目标通过小棒这一凭借得到物化,教育内容隐含在情景中,不知不觉转换成了幼儿的自身认知需要,推动幼儿不断的探究。即:在教师不断的为幼儿创设情景,提供易于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操作的、并且隐含教育目标的内容和材料后,幼儿通过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感悟未知的事物和道理,从而形成自身对新知识的建构,达成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

2.具体的过程方法。以问题的方式。例如:教师出示小棒,幼儿开始并未有太多的关注,然后老师问:怎样把你手里的小捧变成孙悟空的金箍棒呢?这样,小棒与幼儿之间便建立了联系,幼儿在思考中将老师的问题不知不觉的转换成了自身的问题。随着活动的展开,其他幼儿的成功,更促使孩子本身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需求。以一定的外在操作活动,将探寻的机理蕴含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同样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水杯后的感觉。幼儿通过反复的几次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产生了疑惑,从而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去寻找答案,积极主动投入到相应的探索活动中。而我们知道,教师让孩子将水往杯子中倒来倒去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仅仅讲感觉,而是为了由此现象发现液体的守恒。

另外还可以作与材料相关的小游戏、猜猜关于材料的谜语、讲关于材料的简短小故事等,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幼儿探究的欲望。还要与孩子平行,共同操作材料,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探究、共同奔向教育目标。

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创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获取、建构知识。探究教学重在以幼儿为本,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关注幼儿的主动交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万茹,莫磊.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教学法[J].体育学刊,2008,08:64-67.

[2]刘娜.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践——基于“发现式学习”理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9:80-81.

[3]段筱箫.英语阅读自主发现探究学习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5,27:122-123.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