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一直以来,体制内的文秘岗位是文学、语言学、文字学、文献学、秘书学等高校中文系学生理想职业之一。然而,许多学生对招聘考试出题方向把握不准,对文秘岗位职责的认识不全面,甚至把体制内岗位当作一考定终身的“铁饭碗”,更谈不上在校期间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本文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文秘岗位为例,从高效备考、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分析、提早规划职业生涯三个维度,分析中文系学生应聘和做好文秘职位需要的能力,以期启发中文系学生在校期间充实相应知识、优化思维方式、提升专业技能,便于精准定位努力方向,顺利实现就业,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
一、从高效备考的维度进行分析
事业单位聘用考试笔试多考察时事、政治经济理论、法律法规、人文常识等方面常识,这部分统称公共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围绕某一热点话题,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议论文。公共基础知识中,政治经济理论、人文常识是文科生的传统强项;时事可以通过每天听新闻和深入了解某一重点事件相结合方式进行学习;法律法规要按法律部门进行学习,一般侧重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另外,重点关注热点法律事件、新法和新修订条款。议论文写作,考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表达等能力。如何通过繁杂无序或寥寥数句的给定材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抓住问题要害,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是写好关键。目前,有的学生写议论文看似情感丰富、文采飞扬,实则空话套话连篇,缺乏理性色彩和逻辑思维,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言之有物都做不到。多读时评、改写时评、撰写时评可以训练逻辑思维,同时提升对热点事件的敏感度。在面试环节,一般采用结构化方式进行,即考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题型涉及自我认知、人际沟通、活动组织、应急应变、社会热点分析等某方面或多方面。另外,面试场景中对个人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压能力的要求较高。
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五个模块。其中,常识判断模块与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相似;言语理解模块主要测查用词用句的准确性和文字概括能力,要求考生平时多读文字,有较强的语感;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三个模块,在考前进行强化密集训练即可。
二、从入职后岗位职责的维度进行分析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文秘职位主要负责调查研究、综合文稿、新闻宣传等,有时还要承担单位的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任务和其他日常事务性工作。文秘即文字秘书,是一个单位的“笔杆子”,与生活秘书、机要秘书等职位不同,其首要职责是写稿子。稿子一般用于沟通工作、总结汇报、发布政策等。沟通工作类稿子,如通知与通报、函与请示、报告与申请等等,这类材料多要求撰写人尽快完成初稿,同时,撰写人必须准确表述所沟通工作的背景、前后经过、事由、诉求等要素,确保实现最终沟通目标。现实中,因为制文慢错过沟通时机、内容表述不清导致意图传达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总结汇报类文稿,内容一般包括梳理一定时期工作、分析经验不足、明确下步工作方向三部分内容,有时用在素材和数据的积累、搜集和归类,并掌握数据来源渠道。政策类文稿的撰写一般需要经过调研才能形成初稿,后期还要经过反复征求意见、集体讨论,撰稿人不仅需要扎实的调研本领,还要具备精准的理解能力和很强的整合加工能力。
文秘职位除了要撰写以上三类材料,有时还要记录会议,撰写活动主持辞、节庆贺信等应用文。前者以纪实为主,后者很注重文采。
三、从提早规划职业生涯的维度进行分析
中文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一定文学基础、人文素养以及较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就业意愿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倾向到党政机关、媒体机构、教育机构等体制内企事业单位从事综合写作、新闻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与此同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体制内相关职位对实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干什么就得会什么”已成为必然趋势。有志从事文秘职业的中文系学生在校期间有必要规划职业生涯,苦练相关专业技能,夯实文科生基本功,这对未来做好工作、保持工作热情、实现自身发展十分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干部除在政治上可靠外,总要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这不仅是对宣传干部和其他各领域干部的要求,对文科生夯实相应基础也具有很强、很现实的指导意义。首先,文秘要学好理论,除了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题主线,还要多研究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重要讲话,把每项重要工作置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工作部署中去思考,把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向的变化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去考量。其次,文秘要練好笔头,一方面,要有传统文人把写文章当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荣誉感,把文稿写得让人看懂、内容务实、逻辑清晰、思想有力当成一种责任,另一方面,要在日常中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和狠练写作技巧的“苦心人”。另外,文秘有好的口才,不能只会写不会说。语言的背后是素养、是情感、是思想,说话人平时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重视自身形象塑造,说话前要准确把握受众特点,确保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清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