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金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作为互联网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无论在适应性和拓展能力上,都有着极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得不做出改变,才能够更好的和学生形成密切关系,方便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对其面临的工作难点和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让高校辅导员能够更加合理的展开思政工作,提高教育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
引言:
互联网技术因其便捷性,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日趋普遍,高校大学生受到飞速发展的网络环境影响,已经明显改变了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很多能够在网络上、在手机上操作的环节取缔了原本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去完成的事情。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的前提下,高效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尊重这种习惯,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尽量切合这种生活方式,既能够方便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可以取得更加效果。
一、“互联网 +”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理清网络与现实生活
互联网的浪潮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让信息的获取途径变得越来越便捷,很多人会选择在网络上完成沟通、交易和学习,但是这种情况同样导致了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变得难以和人交流,由此产生的“宅”文化等,会使得对网络的虚拟感觉过度依恋。在网络和现实生活的游离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无法分辨真实和虚幻,甚至还发生过学生把自己当成游戏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人身伤害等事件。虽然高校大学生已然成年,但是在面对这种虚拟感的事物时,仍旧缺乏自控能力,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应该适应这种发展,利用互联网和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需要辅导员能够监督学生的成长状况,避免过度沉溺于网络当中,帮助学生理清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区别[1]。
(二)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模式
随着互联网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很多高校都选择了适应这种发展,通过全新的模式来进行和学生的沟通和对自我的宣传,而且这种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变得愈发灵活和有趣。例如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社会各界都能够在官网上对高校进行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又开通了微博和公众号,不仅内容变得灵活,而且方式也更加亲民。现在,很多高校又开通了短视频或者其他自媒体的账号,负责相关工作的辅导员和学生一起运营账号内容,有些高校的账号下甚至有上千万的粉丝。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对高校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推广,甚至还能够拉动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可谓一举两得。
二、高校辅导员在“互联网 +”模式下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难题
(一)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弱
互联网技术发展过快,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流量庞杂,高校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导致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难以进行正确的辨识和认知。例如在网络上,很多人会处于各种目的宣扬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思想、炫富等,心智正在逐渐成熟的高校学生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思维误区,形成扭曲的价值观。还有很多网络“毒鸡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同样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而高校辅导员又很难做到随时跟进学生的思想状态,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网络信息的干扰下,难以对其进行辨别,做到为我所用[2]。
(二)网瘾和网络暴力
长时间的沉迷网络会致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丧失,变得自闭。在互联网中,无论是游戏还是其他活动,相对现实生活约束较少,而且获取相应的成就感会变得更加轻松,很多学生都会在这一过程中沉迷网络游戏。还有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心情不佳的人会在网络上肆意宣泄形成网络暴力,进而影响更多人的生活状态。目前很多学生都是手机不离手,不定时的就必须翻看朋友圈和微博信息,这种习惯对于辅导员而言,很难做到根除。
三、高校辅导员“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方式的探究
(一)应给予学生相对隐私的空间
私密性是互联网络的一大特点,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善于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挖掘互联网的价值。例如高校的贴吧功能,能够让学生匿名咨询或畅谈一些不方便公开的问题,包括个人情感、对未来的规划和自身遇到的心理问题等,在匿名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放下心里戒备,更好的释放自己,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的时候,互联网也不失为一种更合适的解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还能够满足对学生需求的及时反馈,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还是一个开放平臺,辅导员需要甄别公开的信息中是否有不当言论,需要及时删除。
(二)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互联网络主动出击
互联网作为开放性的平台,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主动出击,借用互联网的传播性,积极宣传政治思想工作。上文提到目前有很多高校和教师已经开通了个人媒体账号,通过运营账号内容对其思想进行宣传,辅导员也可以收集有效内容,利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线上教育,这种模式能够在相对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同时开可以展开积极互动。总的来说,辅导员应该将互联网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更加便捷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面对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下,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摆正心态,不能一味的抗拒和阻挠学生使用网络。其次就是应该对学生做出正向的引导,让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能够做好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和吸收。最重要的是,想要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辅导员能够站在比学生更高的高度上去使用网络,掌握主动权,为学生做好规划,让其在互联网环境下尽可能更多地接触正能量的信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戴娜.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3):9-10.
[2]曹露丹.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