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7-09 23:01马娇
乡村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扶贫乡村旅游云南省

马娇

[摘 要] 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构建宜居的农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弱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带动产业发展以及老百姓就业创业。当地百姓把自身的生产生活及风土人情展示给游客,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逐渐提高自己生活及交往能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村民的能力与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乡村贫困现状,是实现农村人民获得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云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云南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旅游;扶贫;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F592.7;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6--2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云南省地处边陲,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数量众多。旅游具有较大的扶贫带动作用,在政府主导的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云南省乡村旅游得到飞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1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云南全省16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根据发展实际,对各自的乡村旅游进行了统一规划,实施系列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例如,玉溪市按照产业扶贫领导小组的相关要求制定了《玉溪市旅游行业扶贫工作方案》,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乡村生态保护方面展开了扎实工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推进“政府+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开展“旅游千企千村帮扶专项行动”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昆明市将“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予以明确,全市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昭通市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推进工作与农业产业、民族文化、异地搬迁等相关工作协调推进,旅游扶贫示范户培育工作以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开展。曲靖市在旅游产业方面,结合全域旅游发展,以旅游产业基金为推动,持续开发旅游扶贫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富民工程,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楚雄市结合全州扶贫开发、整乡整村推进、特色村庄建设等,着力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乡村旅游扶贫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云南省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程度不均衡,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多种模式,推出“旅游+农业”“旅游+民间传统工艺”“支部+旅游企业+贫困户”“旅游+节庆”“景区+扶贫”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发展乡村旅游进行脱贫。部分州市根据当地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依托各自民族节日通过节庆活动群众助演增加收入。相关学者组建团队,扎根于具体的乡村案例地进行研究推动当地旅游发展,如保继刚团队的“阿者科模式”。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出游意愿的增加使得城市出游人数与频次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本地村民求发展改变贫困现状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使得云南省乡村旅游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2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旅游业态单一,示范引领作用尚需提升

乡村旅游开展受限因素较多,发展模式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加之乡村自身发展缓慢,无法提供有深度的体验式旅游产品,游客体验度低。部分旅游产品粗糙,缺乏创新能力,生产方式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

需求。

2.2 建设资金缺乏,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部分贫困乡村地理位置较差,交通可进入性差。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相关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旅游基础设施较差,相关服务设施不足,旅游环境较差,制约乡村旅游发展。

2.3 整合项目困难,协作推进合力尚未形成

旅游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进入乡村旅游建设,以期形成坚实的发展基础,多方合力,共同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旅游部门与各部门统筹协调不足,资金整合、配套政策与旅游部门衔接度低,无法合力形成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建设的新格局。

2.4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较多的乡村旅游地严重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致村民缺乏参与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日常经营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经营户经营模式老化,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经营理念、管理能力、服务技能等多方面难以适应发展要求,竞争能力低。相关从业人员只能提供初级的劳务服务,个人发展受限,无法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部分从业人员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低,发展眼光、发展能力皆不足。

3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3.1 加强交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各主体应加强交流与学习,不断走出去扩展思路,把优秀的、成功的发展经验带回来。同时,立足本村实际情况,挖掘文化资源,结合民族特色,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让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受益,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强化村民发展意愿。

3.2 提升旅游发展主体的发展积极性

部分乡村旅游发展主体认识不足,积极性低,对农业生产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的关系等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带动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就业、创业,改善贫困现状,创造美好生活。因此,乡村旅游发展主体应加强学习,主动提高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3.3 发展形式多樣的乡村旅游产业

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完善和延长旅游扶贫产业链,促进贫困农村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增强贫困农村“造血功能”,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能力。

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体育、商贸、互联网和电商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开发农耕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农业观光+农事娱乐+农耕文化展示+乡村生态体验+购物美食游+度假休闲”等旅游融合产业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智慧旅游,开展“旅游+互联网+电商”创新成果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3.4 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改造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政府应支持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优先发展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乡村绿道等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通达能力,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内部的通达性。尽快实现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加快环境整治、改厨改厕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农副产品销售点、旅游标牌标识等建设,建立日常营运和管理制度。

3.5 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商品

充分挖掘乡村物产、环境、生产劳动、生活起居、社会文化、民风民俗和人物故事,坚持创意开发,推出不同类别的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等乡村旅游商品。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实现旅游商品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在乡村旅游点开设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商店,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

3.6 加强培训,提升村民素质

强化智力支持,组建专家服务团前往村寨指导村民发展,鼓励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引进创意人才,带动村民发展,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能力和水平,推动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带农户、公司带农户,推进贫困户乡村旅游扶贫财产性收益分配。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加强对村官、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户、从业人员的培训,采取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内生动力,坚定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和信心,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创业,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扶贫乡村旅游云南省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证监会“扶贫”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