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劳动价值观教育探析

2020-07-09 03:46徐晨毅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徐晨毅

摘    要: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高中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学生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学生劳动的观察和体验,通过价值引导和榜样引领,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劳动目的,辨析劳动价值,遵守劳动规范,投身劳动实践,成为新时代的劳动者。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价值观;思想政治课;实施策略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社会财富空前丰厚,一些人的劳动观念出现了削弱和扭曲,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不重视劳动技能、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现象。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一、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把“四最”观念作为新时代评价劳动价值的社会衡量标准,明确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一)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光荣,这揭示了劳动在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享有最高荣耀。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每个人都能通过诚实劳动获得体面、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这一方面是对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员逃避劳动、厌恶劳动的否定,有利于增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更好地引导全社会自觉投身于劳动实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任何劳动都是最光荣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对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劳动要给予同等的尊重,不能有歧视对待。

(二)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崇高,这揭示了劳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享有至高的地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古以来,劳动常与艰辛相伴。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付出,离不开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倘若没有劳动,我们不可能敲开幸福生活的大门。通过劳动,劳动者才可能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劳动者的劳动,本身蕴含着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享有至高的地位。

(三)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伟大,这揭示了劳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磅礴的伟力。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没有劳动,人类的四肢等身体器官及其功能就得不到锻炼和发展;没有劳动,人类的语言和创造力也难以得到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产生了社会分工,形成了社会关系,创造了无数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刀耕火种到智能制造,其中都蕴含着人类的劳动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更会彰显出它的磅礴伟力。

(四)劳动最美丽

劳动最美丽,这揭示了劳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劳动中蕴含着“物质美”。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峡出平湖,这是一种劳动创造的壮丽美;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这是劳动创造的精致美;一路绫罗缎,一路风雅颂,这是劳动创造的共享美。劳动中蕴含着“精神美”。劳动中始终贯穿着“劳动精神”。田野里,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多;工厂里,工人们生产的零件越来越精细;超市里,服务员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好。近年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更是得到大力弘扬,“大国工匠”成为各行各业追求卓越的代名词。

二、高中思政课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挖掘

高中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高中思政课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内容。这里仅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对相关内容作一梳理。

(一)政治认同维度:明确劳动目的

劳动为了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劳动创造幸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高中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明确劳动的目的,也是在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解开社会发展历史奥秘的钥匙。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篇就指出了劳动的重要地位,在第一课中用劳动工具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展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历程,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原理,将生产力发展作为社会进步与否的衡量标准。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新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继承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民族基因,树立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改变世界、劳动造就幸福的朴素信仰。

高中思政课中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从学生步入高中生活的第一课起就已经开始。经过高中思政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辛勤劳动,从而唤起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力量的劳动意识。

(二)科学精神维度:辨析劳动价值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劳动?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想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财富,而是企图通过损人利己等种种“捷径”实现这个目标。在新时代,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树立过程也是对社会上种种劳动价值观进行辨析的过程。

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许多关于劳动价值观抉择的问题。新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46页的探究与分享讲述了“最富技术工”小吴、在网上开设专栏的小张、做传销的小马三个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辨析什么才是财富真正的源泉,鼓励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经济与社会》教材最后的综合探究中,在新课标设置的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教学提示中,都涉及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的问题,但是二者各有侧重:前者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树立职业平等的正确择业观;后者则是引导学生放眼全球发展,发现和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才干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劳动者。新课标设置的选修1“财经与生活”课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能“阐发正确的就业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通过一系列的辨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从而切实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

(三)法治意识维度:遵守劳动规范

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着一些“非法劳动”“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侵蚀着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学生学习劳动法律,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

高中思政课在进行法治教育的同时也在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懂得国家保护一切合法劳动收入,不参与“传销”等非法劳动,是新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设置的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模块中,要求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解释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政治与法治》安排了两个综合探究活动“搬运工李某通过法律援助讨回工资”(第94页)和“建筑工人老赵维权”(第107页),指导学生认识法律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权益。这也是彰显法律正义,对社会一些“非法用工”行为的震慑。

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律对于劳动者的重要意义,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在规范劳动秩序、化解相关矛盾中的独特优势,从而认识到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公共参与维度:投身劳动实践

公共参与素养要求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强调学生要自觉、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积极投身劳动,这是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高中思政课中的劳动参与,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具体的劳动方法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劳动中所蕴含的共同价值与意义。新教材中使用了多张与劳动相关的图片,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第26页),新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品加工线”(第11页),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都彰显着投身劳动的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第41页还展示了“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重要的劳动成就,透过图片,学生可以感受到通过劳动获得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一些活动,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54页中,提出开展一次以“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描述与分享投身劳动的美好实践,表达参与劳动事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通过教材相关内容的挖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个人的幸福,还是社会的发展,最终都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辛勤劳动。也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自觉投身到劳动实践中去。

三、高中思政课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符合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也着眼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这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立足学科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以劳动观察和劳动体验为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前提

劳动教育一定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是学生对劳动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如果学生对劳动没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劳动价值观教育就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

《意见》指出,“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高中思政课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不是教师包办劳动教育的所有内容,而是开发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达到深化认识、提升技能的双赢效果。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科知识,布置学科任务。教师可以布置“生活观察”任务,引导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者,如父母的工作、教师的工作、保安的工作等,在观察中认识劳动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在志愿活动、职业体验等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将劳动一线的苦与乐深化为劳动价值观。通过这些任务,学生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来源于劳动。

(二)以价值引导为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关键

劳动价值观养成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劳动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和行为,及时予以恰当的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

《意见》指出,要“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探究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劳动所起的关键作用;可探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历史中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动者主张权利的。又如,教师可在教学《经济与社会》中“我国的分配制度”时,引导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不管从事哪个行业,只有勤奋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以榜样引领为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抓手

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树立绝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完成的。榜样引领是劳动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要善于发挥榜样在劳动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激励、导向等多种功能。

《意见》指出,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倡“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这给高中思政课中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方法指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涌现了无數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采访普通劳动者,制作视频,歌颂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劳动者;也可以从《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节目中选取教学素材,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还可以去深入挖掘出现在我们教材中的劳动者榜样,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45页中的“新时代奋斗者”南仁东、王继才,必修2《经济与社会》综合探究中“改革先锋”许振超等,通过榜样的引领,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伟大不仅在于创造财富,也在于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不懈进取的劳动精神。

劳动价值观教育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时代赋予高中思政课的神圣使命。我们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努力贯彻好《意见》,积极探索劳动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