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系列力促文化产业和音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当前国家战略性产业。通过列举代表性指导文件,阐述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和发展现状,并结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如何把握文旅融合的时代发展机遇,力促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并提升空间竞争力。
关键词:音乐产业;集聚区;文旅融合;音乐产业基地
中图分类号: 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20)02 - 0085 - 05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0.02.012
对不断升温的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热潮,如何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和打造区域特色,是当前我国音乐产业发展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当前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阐述音乐产业发展的主要现状,探讨如何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和借鉴文旅融合的理念,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中国音乐产业发展。
一、音乐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
从2000年至今,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3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5年)等力促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当前国家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也开始引发各地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其中,《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① 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② 明确提出支持音乐产业发展,尤为值得关注。2015年1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国音乐产业建设发展带来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从政府层面出台关于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尚属首次,给区域音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2017年5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将“音乐产业发展”列入“重大文化产业工程”中,具体内容为:“释放音乐创作活力,建设现代音乐产业综合体系,推动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这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发布的明确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文件。之后,在“2017年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中,又将“大力支持和促进音乐产业的发展”正式写入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征集的项目之中。
在中央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之下,北京、成都、西安等地纷纷出台地方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与方案,如《关于推动北京音乐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 《西安市建设“音乐之城”实施方案》等。新时代,密切关注和及时把握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和时代机遇,有助于借音乐产业发展的“东风”,扬帆再起航。
二、音乐产业发展的主要现状
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原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准,从2009年至今,已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广东、浙江6个省市建立了十余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园区)。从地理分布来看,早期音乐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三地,之后音乐产业集聚区不断拓展延伸,并主要形成了首都音乐产业集群、长三角音乐产业集群、珠三角音乐产业集群和川陕音乐产业集群(见表1)。
首都音乐产业集群以北京城区为核心,涵盖京津冀部分地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众多音乐产业人才。2011年12月,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包括中唱园区、中国乐谷园区、天桥演艺区、1919园区、数字音乐园区。“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这是老北京天桥历史的生动写照。如今,经过初期的基础建设和后续的经营管理,天桥演艺区逐步形成演艺区的整体布局,并强化演艺区服务功能。中唱园区依托传统优势资源,把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作为园区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并取得重要进展。中唱园区还出版了《红歌宝典》 《中华儿歌珍藏集》等众多典藏性精品出版物,并加强与青年音乐家的合作与交流,在新时期吸引新用户并获得更多新用户认可。中国乐谷园区重点打造音乐休闲公园的建设,已连续多年实现常态化、市场化举办和运营音乐嘉年华活动,并形成一定影响力。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首都音乐产业集群整体特色与品牌建设比较显著,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凸显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园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园区之间协作联动不够、有的园区在新阶段发展定位不够明朗等。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综合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投资环境。长三角音乐产业集群包括上海、浙江等地,通过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创建等方式,形成了旧城区改造型、新城区创建型、传统产业区升级型等音乐产业集聚区形态。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虹口园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级音乐产业集聚区,于2010年7月正式挂牌,初期主要建设音乐制作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多个先进录音棚以应对不同录音制作需要。上海音乐谷位于虹口区中部,于2017年正式升级成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园区在凸显音乐主题的同时也力促音乐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杭州市萧山区于2018年1月获批创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主要以人工智能为导向、以音乐版权为核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科技音乐产业园区。相比较而言,上海音乐谷属于旧城区改造型,上海虹口园区属于传统产业区升级和旧城区改造型,萧山园区属于新城区创建型。
珠三角音乐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广州和深圳两市,是我国音乐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珠三角音乐产业集群的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也成为新阶段音乐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如深圳数字音乐园区,依托民营企业A8新媒体集团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与音乐娱乐产业的结合,打造以音樂为基础的互动娱乐服务。广州南方传媒园区和羊城创意产业园为新时期传统产业区升级型音乐产业集聚区,正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活力。羊城创意产业园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于2007年创办,新时期以新型文化产业为目标,以互联网音乐为特色发展新型产业生态园区。
川陕音乐产业集群主要以成都、西安为代表。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较为活跃的成都东郊记忆作为成都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唯一物理载体,从规划建设初期就明确了以音乐为主题,并明确提出以音乐产业为核心打造多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新时期发展定位。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音乐文化遗产方面亦有丰富的资源。在西安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设下,曲江新区的音乐产业集群建设也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
在多地助推音乐产业发展的当下,如何加强内容与空间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音乐产业活力,使其实现新的腾飞与发展?笔者曾提出:“内容为王、创意致胜、协同发展, 是力促国家音乐产业园区发展的三组关键词;加强音乐原创, 打通音乐产业链, 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媒体音乐产品培育孵化系统, 是推动音乐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方面。” 然而,当下我们还需密切关注理念融合,研究“大文化”和“大产业”的概念对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时兴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能够给正在建设发展的中国音乐产业带来的些许启示。
三、文旅融合下的音乐产业发展新思路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特别是自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国家层面力促文化和旅游在产业培育和共生建设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更趋明朗。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也给新时期我国音乐产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一)文旅互补,力促区域音乐产业新发展
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关注并依托自身风景名胜和文化资源等优势,挖掘和打造音乐主题的旅游IP,以音乐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文旅融合体验模式逐渐为更多人们所喜爱。
以北京为例。作为首都音乐产业集群的代表性音乐产业园区之一,中国乐谷园区地处北京五环之外的中国乐谷园区,周边拥有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度假胜地,如京东大溶洞、大峡谷、石林峡、金海湖等。近年来,中国乐谷园区发挥周边旅游优势,主打短期文旅项目,探索开发音乐休闲娱乐项目。在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期间,推出持续2至3天的主题音乐节,并逐渐形成了小长假期间的常态化的音乐演出项目。从2011年举办首届乐谷音乐节至2017年末,园区共吸引约70余万游客现场观看,同时带动周边文化、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实现效益达7000余万元。
由于“文旅融合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强关联性和高渗透性” ,因此新时代旅游产业与音乐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满足人们在周末和假期期间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还能实现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目的。二者在实现资源优势天然互补的同时能够为区域音乐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融合发展,赋予音乐产业发展新动能
音乐文化和旅游资源在产业上的融合发展,能够积极推动“音乐+”的大产业结构调整,并赋予文旅产业新动能。
以成都为例。近年来,成都东郊记忆园区先后举办了“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成都峰会”“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活动”等音乐产业品牌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探讨城市音乐文化交流新思路,以及研讨新时期力促音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举措。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周边涌现了彭州白鹿音乐小镇、安仁音乐小镇、邛崃音乐小镇、街子古镇等以音乐为特色的小镇。由于仅仅依托历史文化景点的小镇发展空间仍十分有限,一些小镇开始积极探索以音乐为主要元素发展旅游产业,并以旅游促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从本质属性上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拥有经济、文化双重属性的综合性产业,二者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互动共赢。” 鉴于此,区域音乐产业集群可以加强关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政,积极推动地方音乐资源与名胜旅游资源的相生共荣。
(三)突出特色,提升城市空间发展竞争力
当今,以音乐艺术为主要抓手来加强提升城市空间竞争力,已纳入众多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蓝图。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于2020年初发布了《关于推动北京音乐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和华语音乐的全球中心的总目标,引发普遍关注。此外,还有诸多以音乐为发展重点的城市。比如,成都市抓紧“大师” “大作” “大厅” “大街” “大团” “大事”六大音乐要素,国际“音乐之都”的建设如火如荼;哈尔滨正在激情满怀建设“音乐之城”;古都西安也提出了建设“音乐之城”实施方案;宁波提出要打造“音乐港”的建设方案……各地以音乐为特色,提升城市空间竞争力的力度不断加强。
如火如荼的音乐城市建设之下,如何避免“千人一面”的同质化发展呢?笔者认为,应加强突出特色,注重发挥地缘优势的产业规划与发展,方能有效提升区域空间竞争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各地文化艺术各具特色且独具魅力。以地理环境为依据,我国民族音乐可以分为秦陇音乐、三晋音乐、关东音乐、齐鲁燕赵音乐、江淮音乐、吴越音乐、荆楚音乐、巴蜀音乐、青藏高原音乐、北方草原音乐、新疆高原与绿洲音乐、闽台音乐等,共计十六个音乐文化区。 鉴于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新时期中国音乐产业的建设,不仅要结合城镇建设发展的新规划,更需重视发挥不同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参考我国音乐文化区的划分,从而进一步规划不同地区的音乐产业内容布局。
结 语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挂牌,促成了“诗和远方”真正走到了一起。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正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新时代背景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目标和新使命。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应充分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發挥地缘优势,开拓创新思路,力促中国音乐产业新的腾飞与发展。
本篇责任编辑 钱芳
收稿日期:2020-02-12
作者简介:李小莹(1978— ),女,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北京 1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