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落实,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做好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调研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来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获得长远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教育是振兴民族,促进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关键。而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坚持优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与目标,以培养全能型的优质人才为任务,才能为社會与国家培养大批优质人才,加快社会发展。作为教师,就要做好自身教学工作,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要求不够严格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十几年,但是很多地区的要求不够严格,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与表面,无法取得较大的成效。主要是因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给予严格监管。因此,很多地区的教师,仍旧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按照固定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教学评价等方面,没有丝毫创新与优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下,还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增加了教学难度。此外,很多学校的领导不够重视,将管理重心放在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上,忽视对教学改革的重视与规范,阻碍着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不够重视
虽然很多学校都格外强调,要求教师遵循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使用新课改的方法与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没有落实,还是按照旧的标准与方法。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不够重视,仍旧保留自身传统、落后的观念与想法。课堂教学也是按照教材大纲以及自身经验,严重缺乏实践性与创新性。在历史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内,全部的时间都为知识的强制灌输,既没有为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与机会,也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与目标。导致课堂互动较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三)技术不够成熟
新课改提出,教学方法、技术、设备等,要进行创新优化,尽量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方法,为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库,来保障教学工作的高效完成。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开始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课堂增添了一定的趣味与新颖。然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学校对资金、设备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多媒体技术都相对落后、陈旧,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再加上很多教师忽视备课工作,教学课件都是模仿网络资源,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优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还有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与管理任务繁重,留有课件制作的时间较少,也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教学课件的内容与流程,无法准确、全面理解,致使课堂缺乏趣味与生动。此外,大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没有融合其他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四)实践不够理想
新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创新实践能力,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局限于课堂与课本上,忽视了课后实践操作,导致实践不够理想,学生无法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此外,由于学生的任务繁重,留有课后探究的时间较少,导致整体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教师也缺乏指导与鼓励,带领学生踊跃参与课后实践,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二、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给予正确指导
只有给予正确的指导,并且严格要求教师,才能全面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第一,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初中阶段属于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与研究,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再加上历史作为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将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命运。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就需要国家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等,给予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持,加大教学技术、设备、场地的建设力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要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目标中,给予支持的态度,规范的管理。第二,加大宣传力度。由于存在地区上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教学改革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要积极借助电视、广播、社交软件、报纸等宣传渠道,普及初中历史教学以及课改的价值,获得更多大众的支持与认可,来共同参与到新课改的工作中。第三,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作为学校领导,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课改实施策略,制定具有特色的实施策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通过博物馆、纪念馆、革命胜地等资源,展开高效的历史教学。
(二)组建师资队伍
教师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时,还要组建一支高素质、全能型的师资队伍,来丰富师资力量。第一,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在人才招聘环节,通过福利制度与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前来任职,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适当的提高历史教师的薪资,并且积极鼓励历史教师参与职称考评、教学管理中,来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校园领导还要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为历史教师送去生活上、心理上、工作上的关怀与温暖,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此外,还要积极利用各种节日活动,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父亲节等等,为教师送去物质上的关怀,来提高教师的归属感。第二,给予培训教育机会。校园领导要为历史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利用闲余时间,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能够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还要定期进行教师资源的调整,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鼓励其进行不断深造,鼓励其评选高级职称。此外,还要建立长期的教师培训基地。鼓励教师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方法,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定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促使教师获得成长。第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只有将教师的薪资报酬与教学能力挂钩,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身本职工作,积极踊跃参与教育培训以及教学改革,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果过度依赖以及重复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还会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带领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第一,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情境教学的结合。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知识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通过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创设,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交流与互动,挖掘历史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第二,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小组合作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的成员控制在四到六人左右,然后选一名小组长,带领组员展开学习。在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出课堂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并且踊跃发言,回答问题,发散思维。第三,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翻转课堂结合。翻转课堂就是课前进行知识的预习,然后将自身问题圈画出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获得提升。在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教学课件与资源,上传到微信群、QQ群、钉钉群、学习平台上,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提出自身疑问,然后在课堂上展开互动交流,教师也可以参与整个互动中,与学生一起获得成长。
例如,在《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活动中,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抗日战争的相关影视资料,然后为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如:大家对于昨天有什么总结?对于今天有什么要求?对于明天有什么规划?今天,我们就以昨天、今天、明天的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接下来,来分析一下1945年的时局;最后,来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展开互动交流。
(四)展开教学拓展
课堂教学工作,不能局限在课堂与课本上,还要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第一,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布置相应的课后实践任务。允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小组合作、自主完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第二,可以定期组织各种比赛竞赛活动,如红色文化手抄报比赛、红色电影表演比赛等,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胜地、纪念馆、图书馆等,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并且让学生做好总结。
例如,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课后探究作业。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与意义,那么同学们在课后继续通过调查访谈,来总结一下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在课后探究中,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且做好记录总结,在课堂上进行回答描述,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 结语
綜上所述,由于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遵循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低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给予正确指导;组建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拓展等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加快新课改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春荣.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20(1):18-19.
[2]吴军利.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数码设计,2019(10):385-386.
[3]符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中学,2019(10):152.
[4]黄晖娅.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考试周刊,2019(51):137.
作者简介:
张少清,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