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琵琶传统武曲《十面埋伏》谈音乐的存在三要素

2020-07-09 03:16魏冉冉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琵琶技法观念

【摘要】琵琶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独奏乐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从演奏技巧和乐器风格上看,可以分为琵琶武曲和琵琶文曲。琵琶五曲具有写实性和叙事性的特点,给人一种宏大的感觉,音乐旋律通常根据内容情节的发展进而连续叙述,结构庞大,段落分明。本文主要从音乐存在三要素方面对《十面埋伏》进行探析,分别从音乐行为、音乐形态和音乐意识(观念)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阐述该作品所富含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十面埋伏》背景;音乐;音乐存在;音乐行为;音乐形式;音乐意识(观念);三要素关系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054-02

【本文著录格式】魏冉冉.从琵琶传统武曲《十面埋伏》谈音乐的存在三要素[J].北方音乐,2020,06(12):54-55.

一、作品创作背景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我国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曲描写了刘邦与项羽决战的情景:两军交战数年,项羽因骄矜和优柔寡断,使刘邦几次从全军覆没中逃脱,然后重整旗鼓,到决战时,汉军以三倍兵力的绝对优势包围了楚军,深夜汉军吹起箫管,唱起楚歌,楚军听到四面楚歌,軍心涣散迫使项羽骑兵突围,最终楚汉两军在乌江殊死搏斗,项羽寡不敌众,自杀身亡,刘邦率领的汉军最后取得胜利。该作品主要歌颂了楚汉之战的刘邦作为胜利者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宏大,充满了金戈铁马之声,不仅属于情感美学一类的作品,而且强调技法的高超,突出音乐的艺术性。

二、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

(一)音乐的存在——行为方面

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形式、意识、行为。这三个要素通过人类各种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不断地在一个完整的音乐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音乐行为可分为操作行为和参与行为,下面主要从音乐操作行为和音乐参与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所谓操作行为,它主要是指音乐技术的操作,如乐器的演奏、声乐等。这首琵琶乐曲整体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序幕,包括列营、擂鼓、掌号、放炮等段落;第二部分是战前,包括吹打、点将、排阵、埋伏等段;第三部分是交战,包括小战、大战、呐喊等段;第四部分是战后,包含奏凯、收阵回营等段。

第一部分中,我们使用“轮拂”和“划拂”技术,在连续的重复中将速度由慢变快不断变化,划与拂的音色呈现的效果紧凑而有力,其中的轮拂模仿古代战争中军鼓、军号的声音,渲染了战争的气氛,使用的“长轮”技法,形象地模仿出了唢呐的循环换气的吹奏效果。

第二部分中的点将部分,使用了“单勾打”的演奏技法后速度逐渐加快,音量中强,在左手按音时使用快而小的吟弦,表现了点将发令时严肃而紧张的活动情景。

第三部分中的小战部分,通过“长轮”和“滚奏”的演奏技法,描绘了战斗时的冲锋,利用“煞”的音色效果来表现刀枪撞击的声音。在大战部分,出现了“夹扫”空弦后又在四根空弦上进行的滚奏来营造乐曲气氛,呐喊部分是乐曲的高潮段落,在指法上运用推、挽、吟、长轮、长滚等指法。在这部分左右手的负担比较重,指法技巧也比较难。在传号和败北段落中,使用了在中弦和老弦的同度音上作加快的双弹双挑的演奏技法,同时还加上了吟弦的技法,又在空弦上使用到“凤点头”和“夹扫”等技法。

第四部分为本琵琶乐曲的尾声,奏凯和收阵回营大多是在单音进行中加入了划拂、划轮、轮、半轮、分、双弹等技法,使乐曲在复杂的技法中不失恢宏的气势。

以上这四部分的演奏技法所涵盖的所有演奏行为都是作为一种音乐操作行为而存在。

所谓参与行为,包括所有与音乐活动有关的行为。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以赵聪在《又见国乐》中所演奏的《十面埋伏》作为例子。笔者认为演奏家赵聪的《十面埋伏》展示了其参与行为,通过这个节目想要展示给经历了战乱的我们,和平对我们来讲有着意味深长的含义,从而也通过这个音乐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人对和平的深刻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化元素对中国的冲击之大,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接触越来越少,民乐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给人们的影响极其弱小。所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展现民乐颠覆性的创新,所以我认为在这个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力求创新、探索的大型演出中,《十面埋伏》表现了音乐的参与行为。

二、音乐的存在——形态方面

动态的音响形态:音乐的音响形态不仅以声波的物质运动为外在表现形式,被人的听觉感官所感知,而且以音乐心理和情感形象的外在形式存在。《十面埋伏》中通过长轮和滚奏描绘的双方的交战的场面,利用“煞”发出的刀枪碰撞的声音,大战部分的炮声、马啸声、箫声、溃散声,用夹扫营造出的马蹄声,利用双弹双挑描绘的号角声,这些声音他们无不夹杂着人类心理情感意象的物理的声音。

静态的物化形态是某种音乐观念意识的存在。《十面埋伏》历来被看作是琵琶的代表作,在唐代诗人李白的《琵琶行》中就有表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为独奏乐器,十个手指的使用可以产生不同的音效。此外,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可以将不同美妙的音乐语言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所创造的战争场面带给观众,所以,该作品只有通过琵琶演奏才能发挥更大的艺术效果。同时,琵琶版《十面埋伏》的各种音乐文本、乐谱、音乐CD都以凝固和象征的物质形式保存下来,共同承载着同时传递音乐形式、意识和行为的文化信息的作用。

三、音乐的存在——观念方面

内化的存在是指音乐在人的心理结构中的存在。所以《十面埋伏》是艺术家们根据对楚汉之争的认知,用音乐表达出来的艺术作品的现实存在,其创作和表演都显示了艺术家们音乐艺术观念的内化存在。例如在该作品的第一部分,艺术家们用划拂的反复渲染即将开战的气氛,在《埋伏》部分通过单音节奏的短句,节奏重复,由缓渐紧并结合速度力度等表现各队人马离开营寨之后去埋伏特战,因为是埋伏而不是正面战争,不能让楚军知道,从而偃旗息鼓,人马疾趋而走的场面,表现最突出的是在小战部分仅仅通过一个“煞”的技巧就能将千军万马刀枪相击,矛盾相撞之声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本曲的高潮部分仅仅运用几个简单指法便将万马奔腾,呐喊震天,你死我活的激烈拼杀形象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在最后部分的双弹双挑中,把号角声表现的极具颠荡感,更加增强了万马奔驰的景象。在对《十面埋伏》的音乐阐述中,听众可以通过自身感觉、知觉、联想、想象、判断、意志、情绪等更深化对所处环境和安定的理解,对世俗繁杂的坦然,和对该时期历史文化知识的认同,对整个民族和平发展的憧憬的审美感知。

外化的存在:它是指各种音乐通过交流而产生的符号,如乐谱符号、音乐分析符号等,这些符号是音乐意識内在存在和外在化的载体。在这里要再次以《又见国乐》中的《十面埋伏》举例,演奏家通过对自己服饰的改变和灯光的变换要求,同时在原有乐曲一人演奏的基础上改编为两人相互交替演奏,增加了独奏时没有的或不够明显的动作,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或者还原作品原本应该表达的情绪和内涵,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更能够体现演奏者的创新和对作品内在的探索。

四、音乐存在三要素的关系在《十面埋伏》中的体现

(一)音乐行为与音乐形态

从音乐行为和音乐形态的关系来看,二者在不同的时期,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同。在《十面埋伏》这首作品中,演奏者通过各种复杂高超的技法将作品所表达的内在尽力地表达出来,比如这首作品在《又见国乐》的舞台上得以精彩演出,通过舞台服饰灯光效果营造出几千年前刘邦和项羽厮杀的音像效果,之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大型的演出把演出,节目做成了视频或其他可以保留的各种音乐文本。以上描述的就为音乐行为对音乐形态的影响,同样的,音乐形态对音乐行为的影响就是演奏家们根据所记载的音乐文本的内容加以演奏,之后经过舞台效果和服饰装扮尽力还原故事发生的真实场景,然后在《又见国乐》的舞台上作为演出节目的一支加以表演,从而达到传播民族文化的目的,我认为这样的发展就是音乐形态对音乐行为的影响。

(二)音乐意识与音乐形态

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音乐形态、风格差异,同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音乐观念对音乐形态的影响体现在音乐存在的方方面面。比如《十面埋伏》的演奏法分为很多派别,也分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作曲家对作品的理解可能也不同,所以音乐的形态中蕴含着音乐意识(观念)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音乐意识(观念)与音乐行为

音乐观念在音乐活动中逐渐形成,即实践活动决定意识形态,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即行为促进观念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例如演奏家们在起初对《十面埋伏》的理解可能没有那么完备,但是在之后的一次次舞台表演中对该作品的理解愈发深入,从而引发了演奏家们想要二度创作的想法,这就使作品的表达不断新颖起来,从而促使新的演奏技法的出现。

(四)“三要素”与《十面埋伏》中音乐美的存在的综合分析

音乐美的存在,以音乐的存在为前提,音乐美的存在及构成与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十面埋伏》是一部独具音乐特色的作品,更是一部描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琵琶艺术再创作的音乐经典,从之前的论述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关于《十面埋伏》的音乐创作、演奏技巧、历史背景以及乐谱符号和演奏者对乐曲理解程度,每一项都与曲子可以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效果有着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王月颖.音乐本体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作者简介:魏冉冉(1995—),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琵琶演奏。

猜你喜欢
琵琶技法观念
我和我的琵琶
手绘技法表现
钓鱼的观念
作品一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秀秀台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琵琶”和“枇杷”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