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札记:猪肉与白粮*

2020-07-09 06:48王守亮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白米李逵好汉

王守亮

(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一、梁山好汉饮食中的猪肉问题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梁山好汉喜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么,他们是否吃猪肉?对这个问题的文字探讨,较早见于王珏和李殿元两位先生所著《水浒大观》,书中有《〈水浒传〉百谜》之一为“《水浒传》里很少吃猪肉之谜”,认为“《水浒传》中也有几处提到猪肉,但避免吃”,进而推测《水浒传》“作者可能是回族人”,并认为这个“可能性最大”[1]。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和推论。这一意见为有的论著所认可和接受,在网络空间中更成为一个颇有热度的话题。

在《水浒传》这样一部长篇巨著中,梁山好汉吃什么肉的问题看起来无关小说宏旨,大可只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之资,以供消遣。不过,这个问题实际上却又反映出读者对《水浒传》文本的细读程度。若其进而关涉到对《水浒传》作者身份问题的探讨,那就有必要认真对待了。

根据《水浒传》的描写,梁山好汉饮食中的肉类品种相当丰富,包括牛肉、羊肉、猪肉、马肉、狗肉、鹅肉、鸡肉、鱼肉等,甚至还有令读者毛骨悚然的人肉。其中涉及猪肉的故事情节,最精彩的应数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这里写的猪肉不是吃的,而是鲁达借以拳打恶霸郑屠的引子。真正以吃猪肉作出一段好看文字的,当数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李逵道:“太公,我是蓟州罗真人的徒弟,会得腾云驾雾,专能捉鬼。你若舍得东西,我与你今夜捉鬼。如今先一猪一羊,祭祀神将。”太公道:“猪羊我家尽有,酒自不必得说。”李逵道:“你拣得膘肥的宰了,烂煮将来。好酒更要几瓶,便可安排。今夜三更,与你捉鬼。”……老儿只道他是好话,安排了半夜,猪羊都煮得熟了,摆在厅前。……李逵掇条凳子,坐在当中,并不念甚言语。腰间拔出大斧,砍开猪羊,大块价扯将下来吃。……李逵吃得饱了,饮过五六碗好酒,惊得太公呆了。李逵便叫众庄客:“恁们都来散福。”捻指间,散了残肉①。

整只煮的猪、羊,被李逵拿板斧砍开,“大块价扯将下来吃”,何其粗豪!单论文字的描写,这远比武松在景阳冈下吃尽四斤牛肉的情节要生动得多,而与鲁智深在五台山大吃狗肉的精彩程度不相上下。

在写好汉大聚义的第七十一回之前,也有多处写好汉筵席上有猪肉的文字。如下表所列: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前涉及猪肉的文字略表

由上所列可见,梁山好汉的重要筵席上必有猪肉,他们对猪、羊、牛、马等肉类一概来者不拒。

当然,在读者通常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喜食牛肉。这是有例证支持的。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十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第十五回)、景阳冈武松打虎(第二十三回)以及李逵偷吃牛肉被戴宗捉弄(第五十三回)等故事中,都写到主人公饱餐牛肉。不过,小说对好汉吃牛肉,往往多作数量或重量的说明,如“一盘”“二斤”“二十斤”之类,一般不予细节性的文字描写。除此之外,小说写好汉吃牛肉时,大都以“杀牛宰马”“椎牛宰马”等文字一带而过,或者如上表中所示牛肉、猪肉等同上筵席。

因此,所谓梁山好汉喜食牛肉,这作为读者的一个大概印象当然不算错,亦无可厚非。但要说梁山好汉很少吃甚至避免吃猪肉,就应属缺乏文本细读的片面观感;若进而由此推测《水浒传》作者的民族身份,则不免有缘木求鱼之虞了。

二、平方腊故事中的“白粮”

《水浒传》三次写到“白粮”,都在宋江平方腊故事中。相关情节如下:

(一)张顺喝道:“你是甚人?那里来的船只?实说,我便饶你!”那人道:“好汉听禀:小人是此间扬州城外定浦村陈将士家干人,使小人过润州投拜吕枢密那里献粮,准了,使个虞候和小人同回,索要白粮五万石,船三百只,作进奉之礼。”(第九十一回)

(二)吕枢密道:“你将来白粮,怎地装载?”穆弘道:“大船装粮三百石,小船装粮一百石。”(第九十一回)

(三)小弟(按:解珍)……又问他道:“你原何却来此处?”他说:“为近奉方天定令旨,行下各县,要刷洗村坊,着科敛白粮五万石。老汉为头,敛得五千石,先解来交纳。……”(第九十五回)

以上文中“白粮”的意思是白米,这在第九十一回有故事情节可为印证。接上引第一条文字之后,小说写宋江、吴用根据张顺所获情报,将计就计,派穆弘、李俊扮作陈将士(陈观)之子押送粮米到方腊部下润州吕枢密处,到达之后,“客帐司下船来问道:‘船从那里来?’穆弘答道:‘小人姓陈名益,兄弟陈泰。父亲陈观特遣某等弟兄,献纳白米五万石,船三百只,精兵五千,来谢枢密恩相保奏之恩。’”此处“白米五万石”与上引第一条文字中“白粮五万石”相为参证,可知“白粮”指白米。

然而,根据明清史料记载,白粮并不是普通的白米,而是始于明朝初年的江南地区特供帝王和朝廷的白米。明史学者指出:“明代白粮作为一种赋与役的结合体,肇始于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定鼎南京后,于江南富庶之地苏、松、常、嘉、湖五府秋粮内派遣白粮,令民运。”[2]迁都北京后,明朝廷继续从江南征运白粮。《明史》卷七十九《食货志三》记载嘉靖初年的情况:“漕粮之外,苏、松、常、嘉、湖五府,输运内府白熟粳糯米十七万四十余石,内折色八千余石,各府部糙粳米四万四千余石,内折色八千八百余石,令民运,谓之白粮船。”[3]所谓漕粮,是官府直接收缴的粗米;白粮则是朝廷专门从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等江南五府征运的白熟粳米、糯米。因为专供帝王和朝廷高官之食,所以白粮是质量上好的特供米。有明一代,一直存在白粮赋役。这反映到明代小说中,除《水浒传》外,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卷十《济穷途侠士捐金,重报施贤绅取义》都写到解运白粮之事。在《水浒传》中,方腊“自为国主,仍设三省六部台院等官”,所占八州二十五县中,就有苏州、常州、湖州、嘉兴、松江等州县(第九十回),而这些地方正是明代的白米贡地。因此,《水浒传》写方腊的亲信和高官科敛白粮的故事情节,或者就是基于明代白粮赋役制度的一种文学创作。

“白粮”作为明初洪武年间才出现的一种特供帝王和朝廷的江南稻米,而见于《水浒传》中,这一点似尚未被人们所充分注意。如将其作为一个辅助的证据,这对我们考察《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时代背景等问题或有些许助益。

注 释:

①引文据施耐庵、罗贯中著,李永祜点校:《水浒传》,中华书局,1998年版。以下引文均据此书。

猜你喜欢
白米李逵好汉
致大海(组诗)
白米青蒿社饭香
“又”字歌
爱情没什么逻辑,就看谁追得合你心意
像好汉一样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戴松高:一个好汉三个帮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李逵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