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管理用于血液内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

2020-07-09 08:11:3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意外事故危重内科

刘 倩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8)

本文主要探讨全程护理管理用于血液内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为后期调研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任意选去12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血液内科进行就诊的危重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50.6±4.1)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35例和25例,年龄为20-74岁,平均(48.9±4.3)岁;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P>0.05,无显著差异,可用于临床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其中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观察,心理护理、健康管理等[1]。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全程护理管理,具体如下所示:①转运前管理工作。在转运前,首先应构建转运小组,对患者转运做好风险评估,转运过程中小组间的成员应进一步明确责任,责任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制定可行性的转运方案,其中包含了应急处理、物品(抢救药品)、器械(氧气筒、抢救仪器等)等。同时,还要与相关的科室进行沟通,在患者到达时需进行及时的检查与治疗,最大化的缩短交接与等候的时间。注意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免震动,降低患者的痛苦,注意患者体位上的舒适度。②转运中管理工作。在转运的过程中,管理小组应密切注意患者病情的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

面色等情况,特别是管道与设备方面[2]。同时还要注重患者的隐私、保暖等相关工作,避免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其中给氧支持、输液等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需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给氧工作与输液,特别是呼吸困难与依靠补液维持的患者等。③ 转运后的管理工作。在转运工作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全面性评估,依据患者的意识情况与瞳孔、呼吸、血液循环等情况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管路等进行全面的评估,排除患者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血压波动、缺氧等情况,对患者的意识水平应密切进行观察,在交接患者中转运人员与接收的科室应进行协调工作,做好交接的记录,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血液内科患者的转运质量与工作效率[3]。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在转运中事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发生的事故给予相关措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转运时间大约要15-40分钟,其中对照组转运的过程中有12例出现意外事故,占的比例为20%;研究组转运的过程中有4例出现意外事故,占的比例为6.66%;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关处理后成功转运到预定的科室中,研究组的事故发生利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组间明显有差异(P<0.05)。

表1 两组间转运事故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在对血液内科危重患者抢救中,转运工作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实际的监护治疗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在院内的转运中,其危重患者既有巨大的收益,但是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转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与监护工作,为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4]。因此,危重患者转运中需要严格对其执行全程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以此来进一步强化与完善转运工作的流程。同时,装运之前呀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危重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掌握,必要时给予预先处理,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做好监测与管理。在转运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其做好评估与交接等工作,以此来提升患者的护理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转运的过程中有4例出现意外事故,而对照组转运的过程中有12例出现意外事故,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关处理后成功转运到预定的科室中。可见,研究组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对血液内科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给予全程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升患者护理的疗效。

猜你喜欢
意外事故危重内科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冬季滑雪意外事故损伤及其安全防护研究
冰雪运动(2019年3期)2019-08-23 08:10:32
白熊格兰特的意外事故(上)
少年科学(2017年1期)2017-03-29 16:42:20
我国幼儿园幼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07:42:24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