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蛰虫丸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探究

2020-07-09 03:54:58夏雪晴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主证氧氟沙星盆腔炎

夏雪晴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泰州 225300)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出现的慢性炎症反应。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女性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高达40%。此病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加、子宫压痛、慢性盆腔痛等症状[1]。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药,但单用一种抗生素治疗此病的效果欠佳[2]。大黄蛰虫丸又叫大黄蟅虫丸,是一种具有祛瘀活血、舒筋活络功效的中成药。本文将近年来在泰州市高港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98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大黄蛰虫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在泰州市高港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98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其病情均符合中医及西药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3],均存在下腹疼痛、腰骶部疼痛、带下量多且色黄味臭等中医主证及神疲乏力、低热、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小便发黄等中医次证,其年龄均>48 岁,均在门诊接受治疗,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对左氧氟沙星或大黄蛰虫丸过敏、对服药的依从性差、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病历资料缺失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OBG 组(n=49)与REG 组(n=49)。OBG 组患者的年龄为20 ~53 岁,平均年龄为(40.85±10.37)岁;其平均病程为(5.48±2.26)年。REG 组患者的年龄为22 ~55 岁,平均年龄为(41.96±11.07)岁;其平均病程为(5.72±2.57)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用左氧氟沙星对REG 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先用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对患者进行3 ~5 d 的静脉滴注,每次用药 0.5 g,每天用药1 次。待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后,改用左氧氟沙星片对其进行治疗。左氧氟沙星片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0.5 g,每天服1 次,共用药1 个月。用大黄蛰虫丸联合左氧氟沙星(其用法与REG 组患者相同)对OBG组患者进行。大黄蛰虫丸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1.6 g(4粒),每天服3 次,共用药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15 d 后及30 d 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患者的子宫内膜越厚,表示其病情越严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中医主证积分和中医次证积分两方面)。中医主证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疼痛、带下量多、白带色黄味臭,中医次证包括神疲乏力、低热、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小便发黄。每个主证的积分均为0 ~6分,总分为24 分。每个次证的积分均为0 ~3 分,总分为15 分。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 d 后及30 d 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 d 后及30 d 后,OBG 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均低于REG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mm,±s )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mm,±s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5 d 后治疗30 d 后OBG 组4912.89±1.868.76±2.02*5.22±1.85*REG 组4912.33±1.7310.43±2.16*7.46±2.34*t 值1.5438.68712.296 P 值0.1260.0000.000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主证积分及中医次证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主证积分和中医次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OBG 组患者的中医主证积分和中医次证积分均低于REG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s )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s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例数 中医主证积分中医次证状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OBG 组 4917.62±2.43 7.66±1.30*10.75±2.07 4.78±0.95*REG 组 4916.78±2.68 11.05±1.72* 10.36±2.12 6.78±1.07*t 值1.62511.0060.9219.784 P 值0.1070.0000.3590.000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临床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患有急性盆腔炎且未彻底治愈、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输卵管通液术或宫腔镜检查、性生活不洁及患有阴道炎等因素有关[4]。引起慢性盆腔炎的病原菌主要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无乳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5]。目前,西医常采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腹痛”、“带下”、“癥瘕”、“不孕”等范畴,其病机多为肝肾不足、肝血亏少、阴阳失调、瘀血内阻、痰湿内蕴、气机阻滞等。中医主张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等方面着手治疗此病[6]。本研究所用的大黄蛰虫丸是由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其中,熟大黄可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土鳖虫可破血逐瘀、消肿止痛,水蛭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虻虫、蛴螬、干漆可逐瘀消癥、破血通经,桃仁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苦杏仁可润肺降噪,黄芩可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地黄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白芍可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甘草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之功。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大黄蛰虫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减其临床症状,降低其子宫内膜的厚度。

猜你喜欢
主证氧氟沙星盆腔炎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辨证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大众科技(2015年2期)2015-03-31 06:26:53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30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33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5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