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明玲
摘 要: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出现了一大批例如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相比传统的农民,他们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思维更加活跃,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更强。这就要求技术推广部门在推广新技术时做到更快捷、更便利、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不仅是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三农”政策的重要保障,也是畅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就多年的基层推广经验,分析阐述了传统推广模式的利弊,同时对互联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和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互联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6-0264-01
1 传统基层农技推广方法利弊
1.1 传统基层农技推广方法之利。
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主要有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试验示范、开现場会、向农民发放各种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明白书等。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把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农民,手把手教给农民;通过试验示范、开现场会的方式让农民眼见为实,更易接受;通过发放明白书可以使农民更好地掌握品种特性和技术要点。近几年农业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增强基层农技推广力度,如玉米、小麦、花生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配方施肥、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增四改”、花生“一控双增”等技术已然成为农民普遍认可并使用的技术。可见,通过基层农技推广,能够把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政府部门通过举办阳光培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加大了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与农民有机会接受来自农业专家、教授的直接指导,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传统基层农技推广方法之弊。
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农产品供给侧的不均衡成为了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农业生产从最初的产量农业转变为效益农业,农业经营模式从单纯的原料生产转变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时刻掌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生产加工规模。以往的基层农技推广模式信息传达速度慢,经常用以往的经验去解决问题,用20世纪的办法,干21世纪农业的工作,已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虽有所改善,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技术装备仍十分简陋,主要靠一张嘴两条腿开展业务、指导生产。工作方法也相对落后,通过层层培训的方式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农民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
2 互联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之利
2.1 更广泛。基于互联网技术,农民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各种农业种植技术,通过数据筛选,找到一种适合当地的农业种植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例如,干旱地区可以引入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能让农户获得农业生产、农产品需求等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让农户更好地把握商机,精准投产,增加收入,提高务农的积极性。
2.2 更高效。互联网的普及使农产品的供需信息更加透明,也让各地农产品销售变的更方便、快捷,本地的农产品能够推广到全国范围甚至世界,销售渠道越多,农民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大,农民的收益就能得到大幅的提高。例如今年受疫情的影响,通过互联网,农户与商户消费者之间互通产品供需信息,通过电子平台将积压的农产品及时销售出去,避免出现农户丰产不增收的现象。
2.3 更精准。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日渐打破了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农业生产因此获得了“类工业”的属性。大数据让农民开始用移动设备管理农场,通过下载APP等可以实时实地掌握环境温湿度和作物状况等信息,大幅度提高了管理的精确性。农户通过下载“爱植保”等APP,自己就能识别大多数病虫害,做“庄稼医生”,更能符合大规模种植农户的个性化农业服务要求。
3 如何发展好互联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3.1 政府在农技推广中起到指导与扶持作用。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科技的帮助更依靠政策的指导与扶持,有了相关政策的指导才能明确发展的方向,有了政策的扶持才能更好的让科技落地生根。目前新技术的普及主要受限于推广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部门应本着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的初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推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同时对于成效明显的,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3.2 基层农技人员应着力扩大新技术的受众面。一项技术再好、再先进,如果不能被大多数人认同和使用,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目前,农户文化程度、思想观念、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参差不齐,基层农技人员应通过微信平台、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以“一帮十、十帮百”的模式,快速让更多农民掌握并使用新技术。例如,笔者在浙江大学培训期间了解到“爱植保”APP,该APP能识别主要作物、蔬菜、水果的大多数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非常方便实用。在推广该软件的过程中,首先教会一些科技示范户,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农户能下载并使用该软件。
3.3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要建立属于自己辖区范围的互联网农业技术平台。基层农技人员应利用自身优势,总结多年的农技推广工作经验,分析当地农情,提高对应的农业知识,准确把握农民需要,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推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的新技术,以此提高社会效益。例如,笔者已经在自己辖区建立了相应的农技推广群,及时向农户推送农情情报,提出技术意见,供农民参考。清明前后是当地小麦纹枯病、蚜虫发生期,笔者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田间地头录制并播放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方法,农户观看后第一时间就能进行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结束语:近几年,中国农业部门全力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着力搭建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间高效便捷的信息桥梁,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为农技推广注入新能量。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手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农民会注重使用线上农业服务平台,从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卢小磊,杨凤书,陶佩君.完善河北省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1(3).
[2] 袁正亮,石业贵.基层农技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09(9).
[3] 郭长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