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又现黄颡鱼烈性死亡事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2020-07-08 02:30王明闯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当代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开春投料鱼体

■ 王明闯(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面对今年黄颡养殖开局就近乎失控的局面,需要为大家梳理几点要点:一、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二、当前养殖管理的关键是什么?三、接下来又会出现哪些新的问题?四、建议与反思。

1 病症描述

这一波显性的死亡是“开春问题”的继续,但在发病特征上又有一些差异。

发病突然:在养殖户喂完一餐料后,到了下一餐投喂时间,鱼群就直接闭口。1d之内,黄颡死亡量明显增加,从第2d开始,出现爆发性的死亡。如果使用抛网,从鱼塘边打样,就可以从鱼塘“斜坡”的位置抓到很多“趴底”且奄奄一息的病鱼个体。

死亡惨烈:出事的塘口,在3~5d之内,累积死鱼可以达到“几千”甚至“过万斤”!鱼死的太绝了,首先死亡的还是那些“偏大”的个体。水上漂1条死鱼,水下还有4~10条。由于现在水温升高,沉在底部的死鱼往往在2~3d后浮出水面(低温阶段的死鱼,更多是烂在塘底的)。

鱼群抱团:在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些“阴影区域”——那是残存的黄颡在“抱团”。抱团的个体中有相当比例出现了初期腹水的症状,且鱼体颜色加深。没有见到早期那种——大量鱼群集中“趴边”的情形。抱团的现象会持续很久,且鱼群大多远离岸边。如果打开增氧机,抱团的鱼群就会向其靠拢。鱼群取样镜检,可以发现大量斜管虫感染,严重的甚至出现烂鳃现象。

解剖观察:通过对病、死鱼和抱团个体的解剖与观察,可以发现:黄颡头部充血发红,肛门红肿、体表脱粘(甚至局部脱皮)且有明显的褪色斑,病、死鱼有严重的继发“水霉”感染,鳃部肿胀,眼神僵直,腹腔内有少量血水,肠道严重浮肿或者僵直发黄;最早的死亡个体——肠道排空,但胃囊里还有采食的饲料;发病3d后的鱼,肠胃中的饲料排空,但都有积水,鱼体脱水明显——眼窝下陷。

水体特征:检测某些发病池塘,溶氧并未过饱和,但部分鱼塘的氨氮、亚盐,明显超标。“养殖户如果外用消杀药物,死鱼更快、更狠。如果在施肥后发病,那么死亡也会更加惨烈。发病后的鱼塘水色,明显黯淡发黑(死亡越惨的,颜色变化越大)。

唯一例外:开春的前两波黄颡暴死,让养殖户心惊肉跳。“意外”的是——水质浑浊的池塘,发病和死鱼都不算多。但是这次,“浑水塘”还是不幸中招了。目前,就湖北养殖区域而言,开春至今能够完全保证平顺、安全养殖的,基本只剩下那些坚持足量做内服的养殖户。

2 发病过程

原因:为什么再度出现黄颡的烈性暴死呢?这次的原因可能相对简单——“过量投料”。

过量: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群采食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养殖户更是急切期待“正常投料”——导致鱼群过量采食。发病的池塘,基本上都经历了“过量投料”,大概在1.5%左右。1.5%的数值虽然看起来并不高,可是养殖户基本上忽视了——鱼塘里面即便有1万斤鱼,每次来采食的鱼群,可能还没有5,000斤!按照1.5%的饲料用量来投喂,很可能喂出超过3%的结果。

结局:经过开春阶段的磨难,黄颡的肠道普遍都是浮肿、“无力”的。在大量采食的情况下,灾难性的后果几乎是注定的。温度的的回升,加速了黄颡病程的发展——肠道快速的崩溃——黄颡快速的闭口、死亡。首批死亡的个体,基本都是“吃料最凶的”,死后胀肚、翻白,浮在水上。这些是鱼群中的“精英”,就这么简单粗暴的死掉了;吃伤、吃残、吃料少的鱼带着严重的肝肠问题苦苦挣扎,抱团成群,靠近增氧机。大批黄颡,最终是被持续的继发感染慢慢“耗死”的。

3 当前措施

对于现在还能勉强吃料的鱼塘:建议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建议保持在0.5%左右),坚持到5月10日左右;在饲料投喂过程中,建议继续添加,养肠、护肝、促代谢的组方;关注天气,只要有降温或者降雨,就提前强化治疗肠炎药物的添加;避免肥水,消毒,杀虫、“转塘”等操作,以免再次刺激鱼群。

4 后续问题

从黄颡鱼体现状,可以预期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腹水:随着水温的持续回升,开春阶段的“暴死”问题,最终能够停止,但马上就是“腹水”病症的高发期……鱼群采食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观,生长速度持续受限;

虫害:入夏之后,“车轮虫”问题可能比往年更加频繁、顽固、致命。普通养殖户一定会选择外用杀虫,但是在鱼体虚弱的情况下,虫会“越杀越多”,而黄颡的生长速度也会被“持续延缓”;

水质:水体的氨氮,“亚盐”在后续高温阶段也会持续上升,并限制鱼群的正常采食;

烂身:烂身是黄颡养殖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鱼群体质持续虚弱的情况下;

经营:多数黄颡养殖者,在进入三伏天之前,养殖很难走上正轨!整个上半年养殖是“停摆”的,如果下半年黄颡价高,那么养殖户为了追赶行情必然要加大饲料投喂——带来新一波的鱼病高峰。

总之:今年黄颡养殖,如果开春阶段没能顺利度过,那么接下来会是困难重重的。这些悲观的预期能否成为现实,取决于养殖户当下的操作。

5 建议与反思

5.1 建议

我们建议各位养殖朋友,抓紧三伏天到来前的这个“时间窗口”:

谨慎投料,强化内服——养肝、护肠、促代谢——加速修复。

在减轻鱼体肠胃负担的同时,加速鱼体自身的修复——这是极端重要的。这第3波的黄颡死亡,就是血的教训。

在鱼体修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饲料投喂,以供应鱼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一直保持低投喂率,肯定是不可取的!但是“放开投喂”又会是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养殖管理者一定要强化内服调理——尽可能缩短“控料”的时间。

在恢复阶段投料时,建议一些养殖户改变“一日只喂一餐”的习惯;

虽然有“研究表明”——“有胃鱼一日只喂一餐”可以有效降低饵料系数,但是这样的操作,对养殖管理的要求很高,也不适应当前黄颡养殖实际。

5.2 反思

黄颡养殖经过2020年这一场巨大的灾难,我们必须反思几点:

5.2.1 杂交黄颡在开春阶段不能“强化肥水”

肥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小瓜虫,但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春日里溶氧的超饱和PH值过高并对虚弱的鱼体造成强烈的刺激和损伤。而小瓜虫问题,即便在清瘦水体中一样是可以高效安全应对的。开春阶段,环境改善的越快,鱼群的“采食欲望”就越容易失控。开春鱼群必然“分化”;“分化”就必然意味着“过量采食”;“过量采食”就必然会遇到“溶氧过饱和”;“溶氧过饱和”也必然会遇到“强降温”;“强降温”就是养殖失控的起点;这个过程反复经历几次,鱼群就毁了。

所以,为了黄颡养殖风险的可控,在开春阶段请不要“肥水”(其它常规鱼可以)!把资金和精力用在强化内服——改善“鱼体代谢”方面——从根源上降低养殖风险。

5.2.2 开春阶段,一定不要盲目投料

在黄颡养殖方面,很多人有一系列的错误认知。

一是认为过冬会让鱼体“严重瘦身”,而选择越冬前“育肥”。鱼体确实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重,但减重的部分主要是“水分”,温度回升后“减重的部分”就能自然的快速恢复。而育肥操作,在鱼上面是错误和致命的!(草鱼只要肠系膜脂肪不厚,几乎不会发所谓的“鱼瘟”)。

二是认为开春黄颡鱼在“正常情况下”虽然会积极采食,但采食的饲料几乎是无法消化的,吃的越多浪费就越大!管控投料,积极内服促进代谢——可以让肠胃的消化机能快速恢复。

5.2.3 强化内服,养肠、护肝、促代谢是关键

开春的内服工作,不是一点点,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足量”并且“坚持”。在这次灾难性的黄颡问题之下,能够保持鱼群平稳安全的养殖户就是这么操作的。

猜你喜欢
开春投料鱼体
自动化分装投料系统设计与实现
吨包拆袋投料站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浮法玻璃生产线斜毯式投料机在线检修实践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春天
谁打裂了酸菜缸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我是小小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