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与高校学生党员价值教育

2020-07-07 21:28谭诗蔚苏贵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三全育人学生党员

谭诗蔚 苏贵

摘   要: 本文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依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基于高校立德树人的“三全育人”理论,提出高校学生党员价值教育的三种路径,分别是全员育人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教育路径、全程育人的情境-合作式价值教育路径、全方位育人的理论-实践式价值教育路径,建构高校“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党员价值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特殊教育   学生党员   价值教育

“三全育人”理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指引。高校学生党员价值教育需要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完成。高校需要依托全员育人教育机制,完成对高校学生党员解决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教育。需要依托全程育人教育机制,完成高校学生党员树立远大志向的价值教育。需要依托全方位教育机制,完成高校学生党员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一、全员育人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教育路径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1](5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70)。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锋,更应该担当责任、践行使命,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3]奋斗的场域是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奋斗出幸福。奋斗的力量是信念和实践,将为何奋斗和以何种方式奋斗合二为一。奋斗的价值是多元价值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并存。高校学生党员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及国家的富强。

学生党员是高校全员育人中的教育对象,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生力军。社会生活中的短板问题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获得幸福,学生党员的使命与担当是助推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生力军。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群特殊儿童急需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关爱和支持。站在决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特殊儿童存在的发展问题解决好,关乎拥有特殊儿童的家庭幸福。残疾人是一个有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政府及社会关心其成长。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4]拥有残疾人的家庭是不幸的,除了承担高额的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外,还要承担社会民众有意或者无意加之的舆论压力。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政府与高校相协同,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之中,高校教化学生党员参与到社会的帮扶行动中,在帮扶行动中塑造学生党员的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

學生党员在全员关爱弱势群体中开展全员育人的价值行动。关爱弱势群体,关心底层民众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高校在特殊教育宣导行动中加强学生党员的价值教育,让学生党员走进特殊儿童,了解特殊儿童。当孩子迟迟未能言语,未必如乡亲们所认为的“语迟”,而可能是自闭症患者。自闭症是发育障碍疾病,无关鬼神。高校学生党员带来的知识科普,让乡亲们走上了寻医问药的道路,而非为迷信所蒙蔽心智。教育进步的意义正在于对民众智慧的启迪。学生党员将在课堂里习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9)。

学生党员在全员育人中促进群众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高校学生党员是有政治信仰的优秀代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当学生党员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的时候,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民众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学生党员运用理论知识说服民众,启发民众将认知的方向投向科学,从而改变心智。当民众改变心智,让特殊儿童得到及时诊治,社会民众将会感恩学生党员的作为,从而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意味着高校“三全育人”不仅是依托广大民众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求学进步,而且在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党员与民众进行理性交往、情感交往,增进群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学生党员在全员育人的视域中审视现实问题,引导高校学生党员选择远大的志向与培养扎实的专业能力。《中庸》言道:“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广大”要有广博深厚的境界追求,“尽精微”是尽心于精细微妙的境界。对于学生党员的价值教育而言,要引领学生党员认识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有实现中国梦的致广大追求,又要有激扬青春梦尽精微的实践。高校学生党员自觉将专业知识与专业使命相融合,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激起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党员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感,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体力行,深入社会,服务民众的时候,社会才能渐渐培养出扶贫扶弱的社会良心。社会良心的形成首先是有一群先锋者,在社会民众中起到范导作用,高校学生党员理应成为这群先锋者之一。

二、全程育人的情境—合作式价值教育路径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有大量的特殊儿童没有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面对如此众多的特殊儿童,我国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十分稀缺。原因之一是高中生对特殊教育了解甚少或者因为特殊教育行业的特殊性,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没有将特殊教育作为第一专业选择,常常作为备选专业。据广东一所本科高校特殊教育专业2017年的招生数据显示:92.1%的学生因为调剂而选择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入学之后,普遍面临一个专业的抉择问题。是否转专业,转与不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出于对人生志向、职业发展、个人利益、社会公益等因素的考量,学生要做出价值选择。如何引导特殊教育学生群体中的学生党员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再通过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坚定学生对于特教专业的选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学生党员在高校全程育人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反复权衡中做出合理的选择。多元价值的选择,寻找的是一种方向,更是一种与自我的和解。我需要什么?什么是我的眼前利益,什么是我的根本利益?这份利益的获得与未来的幸福之间有什么关系?都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党员面临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方向的时候常常遇到的困惑。多元选择,特别是多元理性选择,要清楚明确选择的方向,需要在合作探究中加以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情境创设,从身心合一上引导学生党员合作探究,让学生党员从情感、理性上把握何种价值对于自己的幸福更具根本性的意义。

学生党员从高校全程育人的长远利益出发,树立远大发展的志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真情实感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具体而言,通过设置视觉障碍体验、听觉障碍体验、肢体障碍体验、学习障碍体验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党员认识到:人有天生的差异性,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获得受教育权的机会,“他们更需要的是信任、尊重、交流感情,彼此追求属于自己的也是共通的生活意义”[6]。特殊儿童只是在某些方面发育不健全,需要学生党员的专业帮助。意味着: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党员需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致力于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帮助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全面发展潜能。这是每一个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如果能发展中国特殊教育事业,改变一个家庭的生存境况,助益社会的发展,这样的远大志向值得全社会给予应有的敬意。

学生党员在高校全程育人中找到一生的价值所在。全程育人是对于学生党员的全过程教育,既有在校的教育,又有长远未来的价值教育。人的一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人处于不同的站位,远近高低,有不同的见识。古有孔子的“两小儿辩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今有崔卫平教授的:“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7]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7]在学生党员价值教育中,通过价值探索的方法(价值澄清、人物访谈、角色扮演、障碍体验、价值观拍卖),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站位,确立人生的价值目标。

具体而言围绕以下问题,在实践中讨论,在讨论中实践,不断赋予实践的价值承载。什么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党员的时代价值?学生党员的价值从何体现?价值是否有层次?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党员的价值?

1.一个农村家庭出了一位自闭症儿童,这个家庭可能面临什么?

2.这个家庭的家长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和行为?

3.这种家庭在中国出现的最大概率是多少?

4.如果没有足够的特殊教育资源,这种家庭在我们国家的持续存在又意味着什么?

5.是不是不能改變这种现状?由谁来改变?靠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还是特殊教育?

当学生党员认识到:每个特殊儿童都能实现他们或大或小、美丽的梦,人们可以欣赏到学习障碍儿童画出美丽的油画。那么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党员将为一个家庭的幸福,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做出贡献。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9](459)应当引导学生党员认识到:或许特殊教育专业的选择是一种机缘巧合,那就让机缘巧合成为历史的选择。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特殊教育人才的力量,我们不作为,谁来作为?这是每一名学生党员的使命与选择。

三、全方位育人的理论—实践式价值教育路径

爱国情怀的培养是全方位育人的首要。爱国,是高校学生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代价值的体现。学生党员是否有爱国情怀,从根本上而言,首先是对国家是否认同。有学者提出国家认同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治-法律取向的认同,另一种是文化-心理取向的认同,“即赞同性国家认同和归属性国家认同,分别与公民的政治-法律身份和文化-心理公民身份相匹配”[10]。根据这两种不同取向的国家认同,培育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要突出政治导向、文化传承及实践教育。

学生党员在全方位育人的理论学习实践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政治导向上,将政治建设摆在全方位价值育人的首位。全方位培养学生党员,高校需要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站位。学习内容具有代表性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全国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等发表的重要讲话。学习形式采用微党课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党员研习营,进行合作、探索、分享,培养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

学生党员在全方位育人的文化传承实践中培养爱国情感。习近平同志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3]情感来源于认知和体验,是理性认知与身体感知的合一,在心理学上称为“具身认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高校组织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党员,走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教育活动。学生党员在红色教育基地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志向、胆识、魄力和作为;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感。一直以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爱国情感教育重视不够。高校通过发挥音乐教师、舞蹈教师、美术教师的专业力量,设置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课程,培养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

学生党员在全方位育人的志愿服务中培养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高校学生党员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具备宗旨意识的体现。高校采用党支部合作共建的形式,实现学生党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党员认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融合党建模式。学生党员通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设置特殊人群障碍体验区,为有需要的人群赠送辅具,并精心筹备科普特殊教育知识的公益晚会。开展自闭症宣导活动,促进普校学生对特殊人群的常识性了解,弘扬社会正义的价值观念。同时,加深社会民众对特殊教育的了解与特殊人群的理解,让处于学龄期的特殊儿童得到及时的理解和帮助。

四、结语

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座“孤岛”,而是在资源环绕的育人生态之中进行。孤立的工作方式必将处于孤立的地位。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全员育人教育机制、全程育人教育机制、全方位育人教育机制。这是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优秀青年学生党员的必由之路。

本研究以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依据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基于高校立德树人的“三全育人”理论,提出高校学生党员价值教育的三种路径,分别是全员育人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教育路径、全程育人的情境-合作式价值教育路径、全方位育人的理论-实践式价值教育路径,建构高校“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党员价值教育体系。

是否选择过有价值的生活,是个人的信念选择,信念深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员的价值教育易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其一,理想信念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如果学生党员在成长的过程中偏离了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取向,要么会“离经叛道”,要么处于“中间地带”,中间地带的学生党员既可以是正道力量,又可以走向反面;其二,社会思潮的涌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不经意间,也在解构人的主体精神。所谓“主体精神”是懂得什么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什么是自己需要的真实幸福。如果高校学生党员沉迷于物欲的满足,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将离党的宗旨意识渐行渐远。高校学生党员应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兼顾国家发展的至高利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4]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N].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6-07-29.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张曙光,陈占友.个人自由、社会公正、人际友善——論现代社会的和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6).

[7]崔卫平.为什么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J].求知导刊,2014(2).

[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9]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郑航.国家认同教育:培养理性的爱国者[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3).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JDSZ3109)、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广东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GXSZ03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三全育人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