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2020-07-07 21:00米彦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米彦

摘   要: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直接对我国民族的发展形成影响。注重家风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良好的家风影响着中华儿女。学校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樹立优秀思政素养和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全面发挥优良家风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不但符合我国道德传统,而且符合人类当前的社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进步需要。本文阐述优良家风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意义,分析其必要性,提出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优良家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一、引言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社会发展到哪种程度,家风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重要话题。家庭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有较大的贡献,家庭所担负的社会功能无可代替。对大学生进行家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注重优良家风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不但能够改进教育现状,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养。

二、优良家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一)加强优良家风的传承,使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注重家风,把教育和家风完美融合。家风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实施家风教育时,应不断创新,确保思政教学水平持续提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优良家风的传承,确保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内容至今亦有影响。家风教育对人们的价值高度注重,亦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在优良家风中,对人们的诚信精神、文明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均提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这些要求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优良家风注重家庭的作用,把家庭教育看做个人思想品质提高的主要保障。大学生从原有的成长到成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家庭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优良家风包括我国优秀传统美德,注重优良家风,对现代大学生具有教学意义和作用,并且可利用这种影响力,推动大学生更成熟,使其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现如今,思政教育包含内容繁多,主要目的在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大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思想品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出现滞后局面,难以高效顺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应加强对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发展,如此既能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又能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注重优良家风对思政教学的意义与作用,能够更好地创建校园文化。伴随新兴传播媒体的持续发展与更新,思政教育教学同样应与之完美接轨,不断优化。要确保思政教学工作人员积极探究大学生群体的实践课程,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完美融合,强化优良家风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实行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育工作人员亦应实行家风家校互动,引导任职教师、学生与家长积极参加。高等院校需要积极收集并归纳和优良家风相关的素材,组织公众社会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去社会敬老院做义工,照顾老人、关爱老人,如此可使大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思想品质。总而言之,应高度注重优良家风对思政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师为人师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将学生作为主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使他们成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复合型优质人才。全面发掘优良家风对思政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能够解决以往教育教学中存有理论知识灌输的问题,加入更多的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并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大的责任意识。应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优秀榜样,真正贯彻落实为人师表。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如此能使大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不断提高综合修养。优良家风能够协助当代大学生做出最正确、最合理的判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多样性的社会中,大学生具有独到的见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部分大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及信念。需要通过优良家风教育教学,优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使学生具有坚定牢固的信念,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另外,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

三、优良家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要性

(一)缺乏对家风的重视,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家风一词,对于当代许多人而言,会有些陌生,在《孟子》与《韩非子》等书中均记载了一些古代人家家风家教的经验,一直流传至今,历朝历代基本都有家风家训问世。许多家庭,即便没有专门家风家训,但是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属于自身家庭的家风,建成特有的家教文化。许多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然而因不良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与良好的家风背道而行,给孩子们灌输老实人吃亏等多种与我国传统民族家风相背而行的想法。由于错误想法的出现,导致一些大学生存有诸多问题。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其中家长忽视家风或向孩子灌输错误思想是最重要的因素。

(四)优良家风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与补充。

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承担,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学校作为教育部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计划安排、组织管理合理,并且具有经验丰富且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职教师。高校中青少年聚集、学习氛围良好、规章体系完善、教学周期科学合理等显著教学优势。学校不但要注重思政教育主导作用,还要牢记家风的基础作用与意义。家庭是所有人生活的最初环境,家风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亦是最早接受的教学方式。家风对人们的发展具备权威性、终身性与感染性等多种特点,对人们思想道德的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并且,可以说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发展与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良好的家风可以高效提升学校教学的效能,巩固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效。

四、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以思政理论可作为入手点,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作用。

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高等院校教师需要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把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三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中,使二者完美融合,提高并巩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质量与成效。具体而言,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中,可以邀请外界相关著名专家与学者到校实行家风教育讲座或者研讨,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热情。鼓励大学生向家长老一辈人了解并掌握自己家的家风传承,从而扩充到对我国传统家风探究上,从我国家风的历史发展中了解到祖辈的艰辛,渐渐认识到先辈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自身的自律,到对家人的关心关爱,从对自身家庭的责任,到对社会的关注,最后到国家的热爱和忠诚,真正实现爱国、敬业、友善、与诚信的优秀价值观要求,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推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着力点,优良教风的实施效果。

理论只有与实践完美融合,才能够发挥作用。唯有在实践过程中实行家风教育,才可真正加强家风对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推动。在对大学生实行思政教育时,可根据大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式组织以家风作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善于观察身边存在的优良家风,加深大学生对家风含义与底蕴的了解,深化对优良家风的具体印象,使大学生逐渐认识到优良家风对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实践获得真理,大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对提升全面素养有极大帮助。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大学生可根據自身了解与认识到的家风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影响身边更多的朋友了解家风,更好地提升与完善校风与民风。

(三)以网络思政平台作为创新点,发挥优良家风的牵引带动作用。

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新是各项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中国正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新媒体时代,对家风的传承和发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高等院校在把家风教育和思政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全新趋势,根据网络这个传播介质将家风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例如微博、QQ、微信等多种社交软件被当代大学生应用并青睐,高等院校把优良家风加入思政教育网络公众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高等院校可将传播优良家风家训作为主题内容的官方公众平台,选择优秀的家风典型案例与故事,吸引大学生关注或者订阅,充分了解家风对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及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作用,真正发挥家风教育的引导性。其次,鼓励大学生展现良好家风,或展现自己了解的优良家风,使朋友圈更多的朋友与亲人了解家风,走进家风,以此真正实现家风教育的自发性。最后,使优秀的家风事迹、简明的家风语录在大学生朋友圈广泛传播,不断为现代大学精神世界充电。

五、结语

为了高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真正实现教育创新,应重视优良家风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变革教育形式与教育观念,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养。要保障思政教育日新月异,融入优良家风教育,如此高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陈岩,张植文. 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 党史博采(下),2019(04):58-59+70.

[2]方晓婷. 优良家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J]. 智库时代,2019(22):88+98.

[3]张国芳,何玉霞,张丽丽. 优良家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8):174-175.

[4]刘巧梅. 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法制与社会,2016(10):226-227.

[5]唐述壮,骆珊珊. 中华传统优秀家教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探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01):54-57.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