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0-07-07 09:31罗有花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维度目标

罗有花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目标越清晰具体,实现目标的路径也会变得越明确。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和行动,这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指出:许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不知道该教什么?怎样教?目前正在教什么?这一现状的背后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把握不准。调查发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识字、朗读、情感熏陶等教学目标仍常常被忽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首先和有些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有关。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没有具体目标,目标笼统,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失去了教学目标的约束。于是一些教师的公开课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识字、朗读,语言训练,情感熏陶等具体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实。导致这种象出现的原因既与部分教师只追求课堂气氛活跃,不科学的思想观念有关,更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理解不深有关。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语文教学瓶颈的基点在于准确把握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作用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具体地说,它有以下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整个教学过程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这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致有效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

2.调控作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教学目标被确定后,就会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起着调控作用。无论是识字、朗读、阅读、语言锻炼等,它作为一种既定力量,把教师、学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奋斗。

3.激励作用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师生有共同的目标,教师有教的意愿,学生有学的动机。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识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个别差异,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如根据刚学过的课文,刚掌握的生字等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4.联结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语文教学目标是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开展的识字教学、朗读训练,语言积累等都离不开这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正是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功能系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发挥作用。

5.评价作用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主要是以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为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教学目标这个准则,就能避免语文考核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教学评价科学化。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方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一)解读有关教材,把握目标的价值取向

教材解读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關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一般来说,解读教材应从解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解读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二)整合“三个维度”, 精准目标的标尺

2011 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 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三个方面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新课标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就应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三)强调可操作性,保障目标的可行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看,目标的可实施性存在着问题,或过于繁杂,或目标与内容脱节。教学目标的可实施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可检验性和可操作性上,否则教学只能是空对空,谈不上效果。

“教学目标”其实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优势使自己所陈述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可操作性,可观测性,而且要使他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应围绕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设定教学目标,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维度目标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