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理论维度 历史维度 现实维度
作者简介:杨旭,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239
当前的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竞争。[1]制度背后凝结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元素。一般认为,文化包含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其中价值观念更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价值观念是人们判断是非、明确善恶,指引行为方向和目标的标准。面对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交流融与对抗冲突并存的状态,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的现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从而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上的深厚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需要透过理论分析、历史考量与现实依据这几个维度来理解。
(一)价值系统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理解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式样,比如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怎么样活着才是有意义?认知理解方式可以分为三个系统。知识系统、审美系统与价值系统。知识是认识对于事物本质的反映,作为知识,这样的认识是被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的并且被人们相信的。审美是人类理解、感知与评判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既有每一个审美主体主观的情感与知识结构,也基于世界与对象的客观存在,表现为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对价值的理解不能把主客体割裂,即单方面考虑客体属性或者主体需求,价值应当是对主客体相互關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2]基于这样的理解,价值系统在人类的认知系统中,起着指引作用,如果没有价值观念的正确引领,战争贩子掌握的科学知识会成为战争武器,犯罪分子掌握的科学技术会成为犯罪手段。在二者的关系中,价值观对处于基础作用的科学知识、技术手段等作出判断,从而引领正确的行为方向。同样,如果没有价值观念的积极引导,审美就会变成简单的对于感官的刺激和满足,而缺乏内涵与深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二者是不同的概念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体现出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追求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念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面临多元化多样性的思想文化潮流冲击下,由指导理论价值、共同理想价值、精神价值与道德价值等方面所构成的多层次的价值体系,以最大限度地达成价值共识。其次,二者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前后承继、内容上紧密联系、目标上高度一致、功能上相互促进。[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中首次提出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八大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作出了理论上的准备。二者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反映,都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价值诉求的呈现。其目的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价值支撑,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作出价值引领。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如果没有体现自身属性与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核心价值观将面临真正的社会危机!
(一)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本
1.苏联解体——抛弃了核心价值观
苏联解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结果,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民族的文化内核与基本思维中去寻求。正如雷日科夫在《大国的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中提到,“我们的悲剧在于我们失去了苏维埃价值”“我们的国家缺少一种起核心作用的思想,有的只是起瓦解作用的、外来的思想和价值”。所以,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指导思想多元化所造成的混乱,核心价值观被抛弃,导致一系列历史信仰的丧失等是其根本原因。
2.美国称霸——核心价值观
美国称霸靠经济与军事实力,同时美国依靠核心价值观输出所达到的价值渗透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称霸手段。美苏争霸时,美国就意识到意识形态的渗透对苏联的打击是致命的,正如尼克松1988年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写到的那样,“开展意识形态竞争”。先是通过养成一种消费方式,再形成文化认同,逐步实现美利坚精神的灌输,最终实现价值渗透,以达到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
3.纳粹德国——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之所以能在德国兴起,有着深厚的历史与社会根源,同时也基于当时德国的经济形势、政治特性与军事力量等客观条件。《我的奋斗》这本书是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所主张的法西斯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书中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和对马克思主义、民主制度及对犹太人的仇恨,系统地阐述了希特勒的“理想”“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可见,法西斯主义所强调的民族侵略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反人类的,最终被世界人民所主张的“和平与发展”主流价值所抛弃,全世界掀起反法西斯的浪潮,纳粹德国的灭亡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