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莲,费秀梅,卓晓英
(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1]。临床治疗多以平喘、抗感染、机械通气等为主,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平稳病情[2]。对于COPD稳定期患者关注重点在预防病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但大部分患者缺乏相关康复知识,不重视康复训练,康复依从性较差,致使康复效果不佳;且常规康复指导内容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患者的康复要求。肺康复锻炼是根据COPD患者不同年龄、疾病不同程度而制定的个体化锻炼方案,能稳定或逆转全身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3]。本研究分析了肺康复锻炼干预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3~78岁,平均(59.35±5.28)岁;病程5~18年,平均(11.19±2.26)年。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2~79岁,平均(59.32±5.27)岁;病程6~18年,平均(11.20±2.3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4]诊断标准;经治疗后进入疾病稳定期;均伴有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入选前4周存在急性发作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以健康知识讲座为主,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锻炼方式,未参加讲座患者,可通过电话向患者预约时间进行家庭随访;患者复诊时,讲解锻炼预期效果,给予适当饮食指导、生活习惯指导等。观察组给予肺康复锻炼干预,措施如下:(1)呼吸肌训练:①缩唇呼吸,指导患者闭口呼吸,通过缩唇做出吹口哨状呼气3~5 s,注意收腹,同时将吸气和呼气时间比控制在1∶2,训练20 min/次,4次/d。②腹式呼吸,采取坐位或立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回缩,吸气时用力对抗手压,将腹部鼓起,用鼻深吸气,同时通过缩唇动作进行慢呼气,吸气3 s/次,呼气5 s/次,吸气与呼气比保持在1∶2。(2)行走训练:每日平地步行5 min,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逐渐延长步行时间,不超过20 min,上午9:00、下午5:00各1次,在呼吸平稳状态下,加快步速。(3)肢体运动锻炼:①伸展运动,为运动前后做热身、放松练习,包括伸展胸部、手臂拉伸、伸展肩部等8项,持续热身15~30 min,其中有氧运动不可低于20 min,3次/d,强度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为标准。②下肢被动训练,肢体功能进行被动训练时,首先以肘关节、髋关节等为重点训练部位,训练顺序由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大关节至小关节,逐渐增加被动训练时间及各关节活动幅度,3次/d。③运动频率,建议2~3次/周,15~30 min/次,持续训练8~12周。(4)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药物知识、运动方式、呼吸方法等,强调运动益处以及不坚持运动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使患者意识到运动、呼吸训练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进行自我管理。
①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心理状态,总分100分,SAS标准分界值为50分,50分以下未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分以下未抑郁。②肺功能指标: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预计值水平。③运动耐力:采用步行试验法测试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6 MWT,6 min内步行距离越远耐力越好。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MMV、FEV1、FEV1/FVC、FEV1/预计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续表2)
干预前两组运动耐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运动耐力比较
COPD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等特点,且呈进行性加重,损伤患者肺功能,使患者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无法自理[5]。COPD患者随着通换气功能逐渐下降,其运动能力严重受限,而运动量的减少会导致骨骼肌出现萎缩,加重通气障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加重还可致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呼吸肌功能损失等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生命[6-7]。
肺康复锻炼是指对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稳定及逆转疾病症状,优化功能状态,以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优于对照组,表明肺康复锻炼干预可调节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况,增强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利于患者病情好转。郑宏兴等[10]研究结果表明,肺康复锻炼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升运动耐力,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肺康复锻炼实施过程中的腹式呼吸、立式呼吸等,可改变患者呼吸模式,通过延缓呼气流速使气道内保持气压,能够有效延长呼吸气时间,预防小气道陷闭,改善肺内气体交换,进一步提升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肺功能指标[11-12]。规律的呼吸训练可缓解患者喘息、气短等临床症状,改善其呼吸肌及肺部功能;采取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进行肢体运动训练、行走训练等,以患者生理耐受程度为标准,通过伸展运动、下肢被动运动等可逐步提升患者肌肉力量及运动耐力,促进患者康复。此外,康复锻炼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引导其进行自我护理,进一步消除紧张、忧虑等负面情绪,改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肺康复锻炼干预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减轻不良情绪,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