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路纲,武琦琦,张志清
(惠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广东 惠州 516000)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关于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存在睑裂部球结膜下组织变性增生,部分增生可朝角膜处发展,阻止眼球运动,严重还会使视力受到影响[1]。针对翼状胬肉,临床中往往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治疗方式目前多采取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联合手术类型为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采取联合手术的治疗方式虽有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复发,因此,在术后需采取科学的方法做进一步的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及预防疾病复发[2]。本研究探讨了对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在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进行眼表修复的价值,旨在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眼科病房收治的150例择期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的患者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均无手术治疗禁忌[3]。②患者均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且生命体征稳定。③研究前均告知患者手术目的,术前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②既往存在眼部外伤或者眼部手术史的患者。③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治疗组75例(78眼),男42例,女33例;年龄32~65岁,平均(45.5±2.3)岁。对照组75例(77眼),男41例,女34例;年龄30~64岁,平均(45.1±2.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采取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术前做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散光度测试,术前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3 d。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操作方法:在患眼部位滴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撑开眼睑在胬肉头体部位前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做深度麻醉。麻醉成功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实施手术操作,开始自头颈部剥离将胬肉切除,清除球结膜变性及增生组织,修正角膜面后止血,缝合结膜伤口,对患眼进行加压包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切除胬肉后进行,主要在患眼上取角膜缘植片,植片要对准切除部位角膜缘,之后有效缝合固定及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患眼做加压包扎。
对照组在术后予以患者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持续用药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为患者配戴角膜绷带镜,在1周后取镜。
①对两组患者术后眼表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具体观察方式主要是在术后每天进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试验,针对治疗组的患者可在每天上午8时左右使用无菌镊取下角膜绷带镜,将其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然后用1%的荧光素角膜进行点滴,将荧光面积作为上皮缺损指标,然后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区域损伤面积、愈合面积。角膜上皮愈合率=(术毕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其他时间点角膜损伤面积)/术毕角膜上皮缺损面积×100%。观察两组术后1 d,3 d,7 d,15 d角膜上皮愈合率。②术后1 d,15 d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主要将2.5 g/L荧光素钠溶液滴入受检者结膜囊,嘱受检者眨眼以使荧光素溶液均匀分布在泪膜表面,在裂隙灯钴蓝光的辅助下观察自睁眼开始到出现第1个黑斑或黑线时间,取3次平均值,泪膜施加≥10 s为正常,5~9 s为轻中度,<5 s为重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患眼疼痛,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术后各个时间点治疗组角膜上皮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术后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1 d两组患者BUT、VAS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d两组BUT较术后1 d升高,VAS较术后1 d降低(P<0.05),但治疗组提高或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BUT、VAS指标变化比较
翼状胬肉主要指的是睑裂部位肥厚球结膜、下方纤维血管组织朝角膜侵入,受解剖关系、眼睑暴露、睑裂区结膜受烟雾刺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疾病发病率非常高[4-6]。翼状胬肉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对疾病的治疗通常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7]。翼状胬肉切除术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在疾病的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该手术治疗方式却具有复发率高的缺点,且治疗效果也不理想[8]。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补充使用,则可通过自身增生及分化,促进角结膜上皮愈合,重建眼表生理环境,阻止翼状胬肉的增长及降低术后疾病复发[9-10]。
然而采取联合手术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虽然可通过手术联合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使翼状胬肉切除完全[11],但因手术过程需剥离浸入角膜的翼状胬肉组织,会损伤角膜上皮层,使得术后容易出现眼部异物感、疼痛、流泪等刺激症状,因此,为促进术后康复还需做相应的处理[12]。常规处理方式一般是采取用药干预的方式缓解眼部刺激,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而若使用角膜绷带镜则可起到良好干预效果,主要是角膜绷带镜的使用可以维持眼表功能完整性,保护角膜及缓解疼痛,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迅速消除眼部异物感、畏光及流泪,此外,角膜绷带镜的头透氧性高、舒适度高,术后患者可以持续佩戴,这样更有助于促进眼表修复,加快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各个时间段,治疗组患者在角膜上皮愈合率上均要高于对照组;术后15 d BUT与VAS两项涉及角膜功能及疼痛症状的指标两组均较术后1 d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提示对行联合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处理中应用角膜绷带镜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择期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术后予以患者使用角膜绷带镜可以促进患者眼表修复,加快角膜上皮的愈合,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