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精神的学理探讨与实践路径

2020-07-07 23:34
乐府新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

马 颖

[内容提要]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蕴育出的鲁艺精神对中国近现代文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对研究鲁艺精神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试从其形成、内涵、外延等方面探讨鲁艺精神,以期归纳总结鲁艺精神的本质,阐释其学理及其实践路径,寻求鲁艺精神的实践路径。

鲁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革命历史上所形成的众多精神[2]根据社会科学大词典的定义,精神指人所具有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诸如延安精神、鲁迅精神等之一。2018年在纪念沈阳音乐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成立80 周年之际,国内学者纷纷对“鲁艺精神”这一话题展开新一轮研究。截至2019 年12 月,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以“鲁艺精神”为主题的相关期刊条目有172 篇,在超星发现中对“鲁艺精神”进行搜索后显示的分布图如下:

图一、近三十年(1989-2019 年)关于鲁艺精神各类型学术发展趋势

如图一所示,鲁艺精神研究的学术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期刊是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研究阵地,从1989 年到2004 年,关于鲁艺精神的文章基本都源于各类期刊,且至今期刊仍是鲁艺精神探讨的主阵地。从2008 年开始研究曲线呈波浪式上升,在2012 年达到一个高峰,这应与纪念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 周年有直接关系。论题方向主要集中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鲁艺精神的关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鲁艺精神的关系;音乐、戏剧、文学作品与鲁艺精神的关系等。之后六年此类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在2018 年纪念鲁艺成立80 周年前后又出现一次高峰,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鲁艺精神的当代价值、如何传承鲁艺精神以及在鲁艺精神的指导下推动文艺发展等。这两次高峰出现的时间节点证明: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在当代的创新发展,学界对于鲁艺精神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此外,围绕鲁艺精神为主题进行一系列深度研究的学位论文是在2005 年前后开始出现,数量较少但发展相对平缓,这类对鲁艺精神的研究往往更为细致、深入、系统,对鲁艺精神的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图二、研究鲁艺精神的相关机构分布

如图二所示,以研究机构的相关性排列,排名较靠前的分别为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延安大学等。由此可见,在现有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作者多是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尤其来自于和鲁艺有血亲关系或具有鲁艺传统的院校。

图三、研究鲁艺精神的中文学科分类统计

由图三可见,在关于鲁艺精神的中文学科分类统计中,类别高达十三种,其中艺术类居首位,占比57.20%;第二大类为文化、科学、教育,占比13.26%;第三大类为文学,占比12.88%。由此可见,对于鲁艺精神的研究虽仍以艺术类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但随着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于鲁艺精神重视度的提升,研究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展。

而在上述相关文献中,真正对“鲁艺精神”进行学理探究的文章寥寥可数。现对中国知网已有涉及鲁艺精神学理探讨的多篇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鲁艺精神的形成、内涵、外延,归纳鲁艺精神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

一、鲁艺精神的形成

鲁艺精神萌芽于上世纪30 年代。鲁迅艺术学院诞生在延安,在面临诸多困境的条件下,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进行正规化建设,为鲁艺精神的产生营造了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为鲁艺精神营造了具有精神向度和深度的思想文化环境。[1]仇珊华.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7:21-22.

(一)鲁艺精神与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发源于革命之都——延安。鲁艺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导下才得以形成、发展。也就是说鲁艺精神是在延安精神的感染下形成的,其物质基础在延安,延安精神是鲁艺精神形成的中坚力量,鲁艺精神的精髓便是延安精神。[2]孟璇.从黄土地到黑土地的生华与结果——“鲁艺精神”在东北美术界的延续[J].理论界,2019,4.因此,鲁艺精神可以说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它包含于延安精神之中。[3]赵德山.鲁艺精神的当代传承——写在沈阳音乐学院80 周年校庆之际[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鲁艺精神与延安精神虽有联系,但二者依然是有较大区别的。鲁艺精神代表的是社会主义文艺道路的方向,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政治理想和追求,两者均体现出共产党带领下的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下直面困难的勇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气魄,以及在此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磨砺自身意志的态度和情怀。鲁艺精神是延安精神在文艺方面的解读,它是比延安精神多了人文关怀的文艺精神,它弱化了延安精神的政治色彩。[4]高彤彤,白加栋,申圆圆.延安精神之鲁艺精神的育人效应[J].山西青年,2019,13.

(二)鲁艺精神与延安文艺座谈会

学界对鲁艺精神与延安文艺座谈会关系的论述是鲁艺精神形成背景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不可忽视的核心。对新文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在当时延安文艺界存在思想分歧的背景下召开的。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鲁艺工作者因此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为工农兵服务。之后,文学家、艺术家纷纷响应号召到群众中去,到工农兵中去,到革命斗争中去[5]刘春芽.延安鲁艺精神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作用研究[J].北极光,2018,6.。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文艺的政治方向是鲁艺精神的结晶和升华,是鲁艺精神形成的奠基石,也是鲁艺精神纲领性的表述。延安文艺座谈会核心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与鲁艺精神的内涵及核心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也可以说,鲁艺精神是延安文艺座谈会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二、鲁艺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有学者直接从命名角度将鲁艺精神与鲁迅精神相联系,认为鲁迅精神与鲁艺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即爱国精神、牺牲精神、斗争精神。[1]张岩岩.鲁迅精神与鲁艺精神评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2.还有学者认为鲁艺精神不仅融会了鲁迅精神,还总结了鲁迅的创作经验,把鲁迅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大众文学论,化成三方面: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这三化与鲁艺的艺术有着直接关系 。[2]余庆.谈鲁迅与鲁艺精神[J].美苑,1996,6.

学界在鲁艺精神的内涵问题上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对于鲁艺精神具体内涵的把握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学者对于鲁艺精神内涵的认知基本相似,多将鲁艺精神的内涵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相联系而展开。[3]仇珊华.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7:15.总结为以下五点:首先是以民族精神为内核的民族性;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性;三是以兼容并蓄为特征的包容性;四是以开拓进取精神为特色的创新性;五是人本主义精神为内涵的教化性。[4]白玮.鲁艺与鲁艺精神评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2.也有学者认为鲁艺精神的内涵具有更广阔的外延性。将鲁艺精神与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相联系,认为鲁艺精神内涵也体现了新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提出以下四点:“崇高性:新人民艺术教育的坚定取向;人本性:艺术教育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的;创造性: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属性;实践性:艺术教育是与现实相衔接的。”[5]李哲.鲁艺精神与艺术教育的方向[J].南方文坛,2007,4.还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同志当年为鲁艺亲笔题写的八字校训高度概括了鲁艺精神基本内涵——“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它将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艺术学院的革命校风准则,牢牢地刻在鲁艺师生的心中。

鲁艺精神的内涵是延安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信仰、品质、德性、意志等精神特质。鲁艺精神的外延则是通过其教育、艺术、生活实践等折射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情感倾向、审美情趣等。

三、鲁艺精神的本质

(一)鲁艺精神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鲁艺精神的本质在鲁艺创办人联名发布的《创立缘起》已初露端倪,其本质是应抗战所需,培养和造就一支由革命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大军。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明鲁艺精神的本质是使文艺成为有力武器服务于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6]仲呈祥.继承弘扬鲁艺精神,开创新时代中国文艺新局面[N].文艺报,2018-4-27(03).艺术的发展是为了人民。在鲁艺精神的本质问题上,“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7]刘芬.基于鲁艺精神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研究[J].戏剧之家,2019,15.鲁艺艺术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义艺术为人民的作用,就是为什么这种艺术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最直观、最本质的解释。[1]李翎.艺术,实实在在的事 ——“鲁艺”精神浅议[J].美苑,1992,2.

(二)鲁艺精神的本质是爱国意识

鲁艺精神就是坚守文艺报国理想。鲁艺的艺术人才利用自身专长将爱国热忱转化为报效国家的具体行动,创作优秀的精品力作助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奏响时代文化自信的强音,为时代鼓舞、为祖国欢呼、为人民歌唱,抒发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三)鲁艺精神的本质是民族大义

鲁艺精神的本质是恪守民族忠义气节,复兴民族大业。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根植民族文化的沃土,保有文化自信、兼容并蓄、创新发展的优良传统,彰显民族文化价值,弘扬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文化。

总体来说,学界对于鲁艺精神的本质认知是较为一致的,关键词主要集中于“为人民服务”、“爱国意识”和“民族大义”。

四、鲁艺精神实践路径阐释

鲁艺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映射了鲁艺精神的本质,体现在鲁艺的教学、创作、表演、理论等诸多方面。

(一)教学方针与时顺修

学者们普遍认为鲁艺在建校初始的宣言中便已奠定其教学方针和实践路径的发展方向,以此创造新中国的艺术,加速中华民族的艺术成长。[2]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3-4.简而言之,就是将文艺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武器)与客观政治环境相结合,为人民服务。与时顺修体现在鲁艺教育方针和教学体系中,鲁艺最初的“三三制”(即三个月学校教学、三个月前方实习、三个月回校提高)教学模式鲜明地显示出共产党领导下的“战时文艺政策”和鲁艺成立宣言时的要求。鲁艺的教学也曾因过于注重艺术技能的培养,忽视初衷,这种不合时宜的教学方针,从而忽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而这不合时宜的教学方针随即受到了关注与批评,随即对其进行整风、纠正,调整了教学方针。之后,鲁艺的教学积极地与边区实际需求相靠近,及时自觉地丰富文艺表现形式和艺术实践的内容,专业课也增加了民间艺术的内容。[3]仇珊华.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7:46.不仅如此,在艺术教育中还开创了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好风气,如设置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文艺理论方面,重视马列主义艺术理论和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的学习,形成这一时期共产党创办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模式,艺术院校的教学特色区别于当时其他专业艺术教育机构。

(二)人才培养注重实践

秉承鲁艺精神的文艺人才是推动鲁艺精神实践的重要动力,因中国共产党自由而宽和的文艺政策和延安火热的革命氛围所吸引,鲁艺迎来了大批具有深厚艺术底蕴的文艺家。如文学家何其芳、周扬、周立波等;戏剧家沙可夫、李伯钊、左明等;音乐家吕骥、冼星海、贺绿汀、马可等;美术家胡一川、江丰、沃渣等。他们的到来充实了鲁艺的师资队伍,提升了鲁艺的师资力量。各学派学者可在学院自由讲学,教职学员可以自由听课。在培养文艺人才过程中推行学生自主学习并十分注重艺术实践。在这种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下,鲁艺师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作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高。[1]张岩岩.鲁迅精神与鲁艺精神评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鲁艺的创新还体现在重视学员的实践能力,经常组织教师和学员上前线演出实习。[2]仇珊华.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7:48.鲁艺在延安办学期间,培养了大量文艺战线的骨干奔赴祖国各地,其毕业学生日后成为鲁艺精神付诸实践的主力军,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3]王学仲.“鲁艺情结”与“鲁艺精神”——以计晓华研究鲁艺音乐文章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三)创作体现民族精神

鲁艺精神的实践路径也深刻反映在鲁艺师生对创作民间、民族化的不懈追求中。有学者指出鲁艺自建院伊始便一直在采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鲁艺民间音乐研究会在延安期间编辑多部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理论的专著和曲集,采集并整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曲目。歌剧《白毛女》更是学界公认的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部民族化探索代表作品,具有划时代意义。[4]同[3].在专业美术实践发展上同样硕果累累,学者们普遍认为鲁艺在延安时期通过木版画、年画、连环画和漫画等形式表现了延安军民的抗战激情和陕北地方特色。[5]孟璇.从黄土地到黑土地的生华与结果——“鲁艺精神”在东北美术界的延续[J].理论界,2019,4.美术家古元以其为本国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有本国的特点的“中国气派”新版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被徐悲鸿誉为“边区生活的歌手”。[6]李翎.艺术,实实在在的事——“鲁艺”精神浅议[J].美苑,1992,2.此外,充满中国北方民族特质的新有画派——关东画派秉承鲁艺精神,对新中国的美术事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从教学方针的演变、文艺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民族民间化创作等方面,学者们均论证了鲁艺始终把鲁艺精神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精神航标,立足于实践路径进行切实探索。

五、鲁艺精神的当代价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鲁艺精神当代价值的研究、考察多立足于文艺领域,并与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息息相关。从鲁艺精神助力当代文艺创作、鲁艺精神加固红色文化教育、鲁艺精神推动教育创新改革等方面论述鲁艺精神的当代价值。[7]刘春芽.延安鲁艺精神的当代意义研究[J].北极光,2018,7.把鲁艺精神在文艺领域的当代价值总结为:传承、弘扬鲁艺精神有助于坚定新时代文艺的人民性,激发新时代文艺的创新性,突显新时代文艺的时代性,提升新时代文艺的开放性。[8]张天闻.鲁艺精神在新时代文艺工作中的价值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41.

有学者明确提出鲁艺精神契合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求的文艺人才的思想,有利于文艺工作者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艺工作者的“政治自觉”意识,加强文艺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1]仇珊华.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7.以实现我国文艺与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等。[2]都广燕.延安鲁艺教育研究(1938-1942)——以文艺与政治关系为中心[D].清华大学,2017.

结语

形成于延安时期的鲁艺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注重实践治学以及勤劳刻苦、艰苦奋斗等精神特质。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是鲁艺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孕育了代代不息的知识与信仰。鲁艺人秉承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的鲁艺精神,最初把延安当成主阵地。之后,鲁艺的旗帜与精神为适应新形势需要,飘扬在了东北广阔的黑土之上,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的鲁艺在教学、创作、表演、理论的多方实践中继承鲁艺精神,地方文艺实践联系过程中继续发扬。今天的沈阳音乐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不断走在鲁艺精神指引的大路上。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习近平文艺思想,某种程度上是对鲁艺精神的弘扬[3]仲呈祥.继承弘扬鲁艺精神,开创新时代中国文艺新局面[N].文艺报,2018-4-27(03).。薪火相传,回顾沈阳音乐学院八十余年发展历程,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始终坚定地走在继承和发扬鲁艺精神的实践之路上。鲁艺人以及所有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开展中,必将充分发挥鲁艺精神的指导作用,将鲁艺精神与文艺实践紧密结合,让鲁艺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为人民服务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新时期“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坚守“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推动保险事业发展
浅谈“为人民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不忘初心”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新意
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论析
以人民为本 牢牢把握治国理政的正确方向
张思德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