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本 牢牢把握治国理政的正确方向

2015-04-10 16:12李孝阳,周宗顺
世纪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

李孝阳,周宗顺

摘要: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民主专政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价值取向。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重温这一思想,不断校正我们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自觉进行党性修养,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治国理政的正确方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政以民为本;绩为民所评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1-0019-0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1944年在纪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讲演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 (P.1003)由此鲜明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后在《两个中国之命运》、《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多次强调这一思想。它的提出,实际上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民主专政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价值取向,即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毫无疑问,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实践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真正的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钢铁战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具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无坚不摧的战斗意志。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利益格局如何变动、价值观念如何多元激荡,共产党人的真挚为民情怀始终如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2]在团结带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今天重温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认清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价值取向,不断校正我们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自觉进行党性修养,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治国理政的正确方向意义重大。

一、权为民所用,不断校正我们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来源、性质、价值取向、行使方式等认识的根本观点,集中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权力观的革命,真正形成了科学的权力观。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世界观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正是立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维护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力,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权为民所赋的权力观,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君权神授论和天赋人权论的权力观。在现实中有的人不认为自己掌握的权力是来源于人民,归人民所有的,不是人民赋予的,反而理直气壮地认为权力是上级任命的,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结果自觉和不自觉地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的行为时有发生。历史上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人权的旗帜,宣扬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整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夺权和掌权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虽然他们提出的主权在民思想摧毁了君权神授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而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主权在民思想的理论前提——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是建立在唯心史观上,所谓全体人民享有主权也只是一种幻想,权力也就不可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从不抽象地思辨地分析权力问题,而是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视角考察,认为权力不是天赋的,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源于原始时代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共同体处置生产工具、食物等和从事公共仪式、活动的经济社会权力,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权力异化为统治阶级支配和控制被压迫阶级的力量,它以社会整体代表的形式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质上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既然统治阶级是支配者物质生活资料的阶级,那么它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从本质上看,权力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力量制约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社会关系不同,权力性质和本质也就不同。本来意义上的社会公共权力在阶级社会发生了异化,异化为少数人对大多数人进行的政治统治、经济统治和社会统治,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等。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3](P.376)这就是说在消灭了私有制的新社会中权力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性质和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权力异化的彻底扬弃创造了条件。区别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国家,工人阶级政党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源自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和本源。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4](P.581)“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地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共产党人。”[5](P.1128)因此,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保持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清醒,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赋予的。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坚持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反对权为己所用的权力观。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反而把自己当成是人民的“衣食父母官”,视人民群众为“粪土”、“草芥”,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牟取个人利益的资本和筹码,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自己服务,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扭曲错位,责任感、纪律法律意识淡薄,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实际上,权力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权力观的应有之义。“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官大官小,不妨碍你为人民服务呀!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要勇于做事、敢于担当。”[6](P.231)正如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共产党员郑培民所说,权力属于人民,我没有理由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赋,必然要求权为民所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当作以权谋私、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的工具。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对中央负责与对所在地方和部门负责、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始终做到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二、政以民为本,不断校正我们的事业观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她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从建党的第一天起,我们党就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人民备受压迫的悲惨命运,紧紧依靠人民不懈奋斗。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我们党才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正在不断向前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人一贯的事业追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事业观主要是关于事业方向和事业道路的看法,决定着人们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遵循什么样的事业精神、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7]这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指明了方向。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要坚持政以民为本,反对以少数个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普通的个人,它充分肯定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占社会成员大多数的普通个人,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P.1031)因此要旗帜鲜明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个人是社会存在物,是追求自由的存在物;从历史上看人们是在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中逐步获得自由的。由于人的自由状况与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在以前的阶级社会中,自由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少数人的专利,个人有自由只是因为他属于统治阶级的成员。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而不是少数人,才开始真正获得全面自由发展自身的条件。党员干部应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和贡献是有限的,只有把个人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建功立业。可以说没有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的所谓事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以民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利为民所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旗帜鲜明地反对以个人利益至上的官本位、权本位的思想和言行。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反对在情感上与人民相隔膜。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们的爱恨情感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和客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群干群关系鱼水情深,而在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今时代,一部分党员干部由于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个人理想动摇、私欲膨胀、贪图享乐,脱离群众、忽视群众的倾向相当严重,甚至把自己置于群众的对立面。我们的事业没有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无法想象的。民心相背决定事业成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为古今历史所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民生连着民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8]只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走群众路线,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人民性,我们的事业才会万古长青。

三、绩由民所评,不断校正我们的政绩观

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成绩。政绩观是指关于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等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我们共产党人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始终相信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才是正确的政绩观。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评价当时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实践是否进步及进步程度的标准,“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P.1079)这实际上确立了从实践维度进行考核的政绩观。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 由此更加鲜明提出了衡量政绩的群众的根本标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绩如何,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因此要绩由民所评,以人民群众作为政绩考核的主体。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衡量政绩,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坚持群众路线: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反对片面发展;既要看人民群众直接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实现,又要着眼根本利益和长远的发展,反对急功近利;既要看物质财富增长,又要看最广大人民得到的实惠,反对两极分化;既要看看得着、摸得着的“显绩”,又要看短期内难见效益的“潜绩”,反对腐败工程、面子工程;既要看局部发展,又要看整体发展,反对失调失序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把政绩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现实中某些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明一套,暗一套。要有效破除言行不一的分裂人格,仅有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是不够的,仅靠个人道德修养是不够的,还要抓制度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绩考核具有发展“风向标”作用,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要建立能够体现经济发展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包括健康、教育、就业、收入等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在内的综合指标体系,改进政绩评价标准,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评议与“组织考评”、“考试考评”结合起来,改进考核方法,形成“官评”与“民评”相统一、以“民声”决定“政声”的考核模式,有助于形成官民的互信互动,有效破除那种“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不怕群众不呼应,就怕领导不答应”的政绩观,才能让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实至名归。用科学的政绩考评制度促党员干部观念和作风转变,保障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7]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

[8]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为人民服务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新时期“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坚守“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推动保险事业发展
浅谈“为人民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不忘初心”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新意
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论析
张思德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