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摘要:以评价任务驱动课堂学习,即“评价驱动的课堂学习”,包括螺旋进阶的三个板块:以评价要点为重点,理解评价任务;围绕评价要点,开展个体与小组学习;根据评价要点,展示与分享学习成果。这是一个且评且学、且学且评的过程。评就是学,学在评中,评导向学、证明学、确保学。
关键词:评价驱动评价要点学习板块
以评价任务驱动课堂学习,即“评价驱动的课堂学习”,包括螺旋进阶的三个板块:(1)以评价要点为重点,理解评价任务;(2)围绕评价要点,开展个体与小组学习;(3)根据评价要点,展示与分享学习成果。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开展评价驱动的课堂学习。
一、以评价要点为重点,理解评价任务
评价驱动的课堂,追求“教—学—评”一致性,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都应聚焦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黄山奇石》一课教学,以“小导游”讲解为大任务,以“小导游”如何讲解为主线。其中,“小导游”的讲解要点(评价要点)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提炼,而非教师直接给出。讲解要点(评价要点)来源于学生,他们自然能更好地理解。
【片段1】
师黄山奇石的名字都很有趣,作者写得也妙趣横生!让我们走近第一块奇石——“仙桃石”。
(学生朗读课文片段,教师出示“仙桃石”图片。)
师(指图片)你从哪里感受到“仙桃石”的有趣?
生它好像一个大桃子!
师好像一个大桃子,这块石头真有趣!(课件点红:好像、大桃子)你能把有趣读出来吗?
(学生尝试。)
师还有哪里也让你觉得很有趣?
生桃子從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很有趣!
师这是“天外飞桃”吗?作者可真有想象力。又刚好落在石盘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作者的哪两个字都把石头写活了?
生飞、落。
(教师课件点红:飞、落。)
师作者赋予桃子生命力,由静变动了。多么有趣的“仙桃石”呀!你能通过朗读告诉我吗?
(指名读,齐读。)
师“小导游”们,第一个任务来了,自己试着看图介绍一下“仙桃石”,(再次出示图片)要像作者一样有顺序地介绍。先介绍——
生名字。
师再介绍——
生样子。
(教师板书:名字+样子。)
师像作者一样有顺序地说,是合格“小导游”的第一项讲解要点,如能完成,可得一颗星。(板书:1.有序地说)“小导游”们,有序地说还不够哦!还要把“仙桃石”说得有趣。比如“好像一个大桃子”这样的比喻,(板书:比喻)比如“飞”“落”这样的动作。(板书:动作)所以,第二项讲解要点是——
生有趣地说。
师(板书:2.有趣地说)两项要点都能做到,得两颗星。讲解要点都明确了吗?好!现在开始练习。
(学生围绕“有序”“有趣”解说、评价。 )
师“小导游”们,瞧,那边又有一块有趣的石头了。(出示一组图片)这些是游客在不同时间段、不同角度拍的照片,欣赏一下。(学生看图)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看作者是怎样有序、有趣地介绍“猴子观海”的。
(学生齐读。)
师“猴子观海”,你觉得有趣在哪?
生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师还有什么地方也让你觉得有趣?
生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很有趣!
师你能找出相关动词吗?
生抱。
生蹲。
生望。
(教师课件点红“抱、蹲、望”并板书。)
师多有趣的猴子呀!你能抓住这些动词读好“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这句话吗?
(学生试读。)
师“小导游”们,让我们一起把有趣的地方读出来吧!
(学生齐读。)
师这段话先介绍了奇石的样子,再介绍了名字。(板书:样子+名字)作者这样写也很有条理哦!“小导游”们,有信心挑战“猴子观海”的介绍吗?
(出示填空练习:在一座的山峰上,有一只。他两只胳膊,,望着 。这就是有趣的“”。学生尝试解说、评价。)
这一板块的学习,学生逐步明确了“小导游”的任务,即围绕“有序地说”“有趣地说”展开讲解。如何在讲解中做到“有序地说”“有趣地说”呢?“有序地说”,就是按“名字+样子”或者“样子+名字”的顺序进行介绍;“有趣地说”,就是要抓住关键字词,如“好像、大桃子、飞、落、抱、蹲、落”等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评价要点、理解评价要点,这是评价驱动课堂学习的第一步。
二、围绕评价要点,开展个体与小组学习
在学生明确评价要点后,改变学习方式——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轮流担任“小导游”。“游客”根据“小导游”的讲解,结合评价要点做出手势(竖大拇指)评价。这样的小组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体验如何“有序地说”“有趣地说”。
【片段2】
师“小导游”们,接下来我们要挑战最后一个任务了: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中选择一块石头介绍。准备前,老师提醒大家:一要记住你介绍的内容,因为没有哪位导游会看书本介绍的哦!二要有序、有趣地介绍。具体规则是:(1)同桌两人为一小组,相互介绍;(2)听完介绍后,为同桌竖起大拇指,“有序”“有趣”都做到的竖2个大拇指,做到其中一项的竖1个大拇指;(3)一人讲完立马换另一个人;(4)全部介绍完,两人都坐正,用姿势告诉我。
(学生准备3分钟,轮流讲解,互相竖大拇指评价。)
这个板块的学习,学生准备3分钟,同桌轮流讲解4分钟。整整7分钟,是完全属于学生的。教师则隐身其后,巡视、观察、收集讲解中存在的问题,其间,发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第一,学生对于评价要点尚不明确,停留在有没有感情、声音是否响亮等偏离要点的元素上;第二,关于如何“有序地说”,学生能理解并评价,但对“有趣地说”要抓住哪些关键词,并不能很好地把握。
三、根据评价要点,展示与分享学习成果
针对上述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再次让学生在全班的展示与分享中进行反思与再学习。
【片段3】
师在刚刚的介绍中,“小导游”们大展身手,个个自信满满,像真的导游一样,把“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介绍给同桌听。谁愿意上台试一试?
生(第一组交流)……“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师你给他的评价是?
生一个大拇指。
师为什么?
生他讲解的声音太轻了。
师你可以给他点建议,让他下次做小导游时要大声。那他的讲解内容围绕“有序”“有趣”了吗?
生有,他先介绍了“仙人指路”的名字,再介绍样子真像一位仙人。动词“站、伸、指”也抓住了,很有趣。
师他“有序地说”“有趣地说”都做到了,就可以得到两个大拇指。你想要他大声点,我相信他已经收到了你的建议。
(学生点头,竖起两个大拇指。)
生(第二组交流)……每当太阳升起,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师请你来评价一下。
生我给他一个大拇指,因为他按“样子+名字”的顺序有序地讲解了“金鸡叫天都”,但他漏掉了“有座山峰上”的“有座”,“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的“不住地”,这样就不有趣了。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吗?
生我给他两个大拇指,因为他有序地讲解了“金鸡叫天都”,虽然少掉了“有座”“不住地”,但这不是关键词,只要抓住金鸡的动词“伸、啼叫”,我认为就很有趣了。
師同意的同学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
师“有序地说”,我们很容易评价。但要“有趣地说”,我们就要抓住关键的有趣的词语,比如动词(伸、啼叫)或“像、好像”这样的词语。
这个板块的学习,解决了个体与小组学习中凸显的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评价要点聚焦在“有序”“有趣”两点上,只要能做到,就可得两个大拇指。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有感情、声音响亮地讲解,还可以“附送”掌声。关于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白要解说“有趣”,就要抓住关键字词。关键字词怎么抓?这就要结合“仙桃石”“猴子观海”,让学生发现关键字词是指动词(站、伸、指、啼叫)或代表比喻的字词(像、好像)。问题的逐一解决,会让学生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之感。
评价驱动下的课堂学习,是一个且评且学、且学且评的过程。评就是学,学在评中,评导向学、证明学、确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