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大众化低龄化,背后是怎样的考量

2020-07-06 20:42李香玉
教育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家长妈妈孩子

李香玉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之下,“留学生”成为我国舆论场上关注度颇高的词语,这也折射出我国学生出国留学日趋大众化。据教育部消息显示,我国约有160万出国留学人员,目前仍有约142万人在海外。另外,我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去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家长们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态送孩子出国,孩子们到国外留学又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留学家长心声——

你的孩子在哪个国家留学?孩子是在哪个阶段去国外留学的?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基于一种怎样的考量?

子霖妈妈:孩子是在小学二年级到加拿大的。主要是因为国内现行的教育体制与孩子的性格不兼容,遇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打算“放过”老师、“放过”孩子,当然也是“放过”家长。

胡赫宸爸爸:目前儿子在美国读书,他是在国内读完高一后出去的。儿子在国内就读的学校是一所百年名校,那为什么还要放弃,跑去国外读书呢?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第一,大多数人的思维是这条路行不通了,所以必须走那条路。这虽然不算错,但会显得被动,命运不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应该是自己能调控的。在你还如日中天的时候,早早备好“火烛”,在“日落西山”后,也依旧看得清前路。出国读书,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主动求变。

第二,我一直不太喜欢国内缺乏个性的教育。没有个性,就很难有创造力。去国外读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追求和实现个性,虽然不一定办得到,但从国外诸多科技成果来看,和别人想的不一样就能做到和别人做的不一样,从而在科学技术方面获得突破,对人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国际视野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在国内一所很好的中学读书,读大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目标如果止于考上一所大学,对于青少年来说未免有些低。少年时期,凌云志是必须要有的,到了青年、中年,目标可以实际一些。

第四,儿子选择的留学国家是美国,不管你爱它还是恨它,美国都是当今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到强大的国家去学习,这是多數人都愿意做的事情。儿子从初一痴迷信息科学后,就希望到信息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去学习更多知识,增长才干。

Eric妈妈:之前由于工作原因带孩子出国了两年,孩子打算在高三或大一时去美国读书。我在工作中时常接触到美国高等教育,感受到中美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不同。美国教学体系对大学生课业的严格要求,对技能培养、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重视都令我印象深刻,也由此萌生了送孩子出国读大学的想法。

在将孩子送出国这件事上,你有没有过纠结和矛盾?

子霖妈妈:可能是因为孩子尚处在小学阶段,所以我身边同年龄层的华人妈妈们很喜欢在朋友圈转发类似《快乐教育养出“平成废物”》这样的文章,她们大都觉得加拿大目前的教育方式太简单,孩子们既学不到“知识”,又不懂得“坚持”,因此大多数上公校的华人家长都相当焦躁,有一些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继而又让孩子回到国内,继续接受国内的教育。

不过我家的情况恰恰相反,首先我自己就不是“精英教育”的拥趸;其次,在国内又曾深受与老师教育理念不同的痛苦,相当明确孩子必须“送出国”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做到心安地守护自己的“初心”,不被动摇。

胡赫宸爸爸:纠结肯定是有的,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对于工薪家庭,高中出去需要在国外学习很多年,能不能在经济上有保证,是个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虽然现在交通发达,但孩子不可能常回来,孩子不在身边的那种思念,肯定是一种折磨。

Eric妈妈:当孩子因语言问题忍受交际障碍时,当亲眼看到有留学生在美国生活得不尽人意时,曾经犹豫过。

作为家长,你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如果给想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一些建议,你想说什么?

子霖妈妈:我家的情况是有点“逼上梁山”的意味。孩子是百里挑一的“难搞”,自主意识强烈,喜欢问“为什么不行”,爱挑战权威。作为“一对一”的家长,都要费尽力气引导、帮助他,那么对于“一对多”的老师,我们自然不能要求他(她)有足够的耐性甚至是智慧,去将“个别案例”处理妥当。当时之所以义无反顾选择把孩子“送出国”,也是因为身为孩子的妈妈,已经能感受到孩子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了,他情绪焦躁,动不动发脾气,通过几次交心了解到他从未对身边任何人、事物不满意,只是对自己特别不满意,气自己无法达到大人们的要求。我体察到了他的有心无力,毕竟还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也认真思考了他的问题是否能够通过调换老师或者学校得到解决,正好亲戚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通过和她交流,坚定了将孩子“送出国”的决心。

没有哪一个地方的教育方式是可以体贴到所有个体的,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让人一劳永逸的。对于那些想送孩子出国的家长,我只有一点小建议,就是一定要想清楚是为了什么送孩子出国,作为家长希望从中得到什么,切忌为了出国而出国。最不应该的是以“送出国”的方式逃避问题,那问题依旧会在不远处等着你,拖延也许会让问题变得更无解。再就是要和孩子做好思想沟通工作,尊重孩子的想法。

胡赫宸爸爸: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第一考虑肯定是能不能很好地生存。生存的含义不是单纯地活着,而是能够独立应对绝大多数事情。儿子从四岁开始就和我单独出去旅行,几乎走遍了国内,这磨炼了他的意志,在旅行中他有独立处理事情的经历,也会做饭,还练了多年的空手道,感觉生存问题不大。后来在国外的生活也印证了这一点。另外,他相对比较自律,学习能力和自觉性都较强,而且善于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能力,就能辩证地看待国内外的不同,避免偏激,所以我们能放心地让他一个人带着行李出国,虽然那时他仅仅16岁。

如果您的孩子生存能力比较差,还是不要出国读书,毕竟生存和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安全,其他一切归零。

Eric妈妈:我认为对于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制力和适应能力。美国是一个主张个性自由的国度,孩子远离父母,最担心的就是他们能否做好自我管理和情绪应对。在生活中,我主张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常常在孩子有情绪问题时冷处理,让他慢慢冷静,自己解决。另外,他在学校是一个比较随和的学生,朋友很多,这一点比较让我们放心。

你对孩子的留学期望是什么?

子霖妈妈:找到自己,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争取可以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胡赫宸爸爸:平安、健康、长进就可以了,至于其他,是他自己要考虑的范畴。

Eric妈妈:希望他学有所得,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方向,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真实留学感受——

到国外留学,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

子霖(12岁):作业少,教学简单轻松,真的很不错。

胡赫宸(19岁):来美留学之后,自己收获了很多新技能。

首先,時间管理能力。从读高中开始,每天我可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因此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变高了。常规作业是两天一交,但有很多作业(展示、论文等)也给了学生数个星期的时间去完成。这种作业就必须要求自己每天做一点,不然就只能在截止日的前一天晚上“抱佛脚”了。虽然我从来都没有做到过“每天写一点”,但一有时间我就会去查阅相关资料,即使不动笔也为之后具体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自我规划能力。毕竟选课比较自由,如果你只想选一些轻松、简单的课程,也不会有人来强迫你选择更难的。然而,如果一学期选的课都特别难,就很难拿到高分,绩点也会受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自己安排考试和准备申请材料的时间。

再次,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阅读量变大了之后,要处理的信息也更加繁杂。比如,在写一篇文章时要参考很多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是网上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学会如何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会在网上见到什么都信以为真。很多时候,我会尝试心平气和地去认真分析对立双方的观点。

此外,锻炼了我的基本生活能力。不过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如何把现实经验总结成抽象概念,如何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同一件事,不一而足。

Eric(15岁):在美国学习一年,我的感受是:美国学校非常有秩序,课间安排紧凑,大家都不慌乱;美国人尊重孩子,认为孩子的意见和家长的意见一样重要;美国非常重视课外活动和俱乐部;美国非常自由,感觉上学压力比国内小。

在国外留学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可以举例来说。

子霖(12岁):一开始感觉语言比较难,有很多生词没有接触过。学校额外的语言课帮了我很多,后来,语言不再是障碍,就没有问题了。

胡赫宸(19岁):留学期间我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然而,我在高中刚来的那一年感到有点迷茫。开学几个月,在最初的兴奋感消失之后就不知所措了。毕竟也有未来大学申请的压力,不可能只是随着自己的性子走。然而,大学也只是一个空泛的目标。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哪种职业,这些都需要自己思考。有时我会在晚上到草坪上漫步,想象自己以后的生活。不过,幸好平时闲暇时间多了,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因此,差不多一年后,我就找到了目标,生活也充实起来。

Eric(15岁):语言啊,刚到美国时,自己什么都不会说,越不会说就越不想说。虽然有语言班,可是因为语言不通,第一个月我和班上一些同学基本上没说过话。开学第二个月,我参加了学校的篮球俱乐部,老师让我运球,他喊了两遍我也没听懂,直到他把球扔给我,当时感觉特别沮丧。

你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没有初步的规划?

子霖(12岁):刚和妈妈聊过,以后想要以“车”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管是修车,还是改装车、设计车,我就是喜欢车。现在正在玩“2018汽车机械模拟器”的游戏,了解了更多汽车构造方面的知识。最近还在看异种移植LS引擎方面的内容。

胡赫宸(19岁):我打算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深造。未来的理想职业是做研究工作。

Eric(15岁):我想学经济专业或者贸易专业,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在大学期间,我一定会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美国社会。我以后想做一名商人,并想大学期间就找机会试试。另外,我想有机会好好学篮球,做一名业余篮球选手。

猜你喜欢
家长妈妈孩子
家长错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