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手法按摩预防老年骨折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020-07-06 18:11杨晶晶赵清李美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杨晶晶 赵清 李美芳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手法按摩预防老年骨折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手法按摩,对两组患者舒适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干预前的舒适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下肢手法按摩可提高老年骨折患者舒适度,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手法按摩;老年骨折;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76-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为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术后长时间卧床可增加DVT发生风险。DVT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肢肿胀、活动受限等,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干预,最终可导致患者残疾,降低其生活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可引发肺栓塞疾病,部分患者可因肺栓塞导致死亡,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预防DVT成为临床热门研究[1]。手法按摩为中医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可起到疏通筋脉、促进血气运行的作用,本研究将下肢手法按摩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中,旨在观察其对DVT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60-91岁,平均(74.42±2.36)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60-92岁,平均(71.9±2.33)岁。两组资料经比较后,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讲解DVT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方法、注意事项等,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嘱患者术后穿宽松衣裤,术后48h对其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密切观察,嘱患者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及时通知医师。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包括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膝关节屈伸、踝关节主动背伸跖曲等运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下肢手法按摩,具体措施见下:

(1)按摩者双手自然伸开,并拢四指,手掌紧贴患者小腿后部,灵活运用手指指腹、掌跟或大小鱼际肌,进行旋转活动、肌肉拿捏,保持力度适中,指尖不要接触患者皮肤,一边手法按摩一边移动,从小腿三头肌开始向上按摩直至大腿根部。(2)对患者足三里、阳陵泉、殷门等穴位进行点压,点压结束后对患者行皮肤表面抚摸。每2h按摩1次,每次按摩10~15min,夜晚以不影响患者休息为主,可延长为4至5h按摩1次。以患者肌肉松弛、按压皮肤无僵硬、触摸有正常软组织弹性为理想按摩效果。

1.3 观察指标

应用自制主观舒适度评分对两组进行测评,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舒适度越高。记录两组DVT发生率,DVT诊断依据:存在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淤血等临床症状,皮肤温度明显上升,腓肠肌有明显压痛,患者站立或行走时疼痛程度可加剧,结合下肢静脉彩超或血管造影确诊为DVT。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舒适度评分差异

两组干预前的舒适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DVT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干预后出现DVT共1例,DVT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干预后出现DVT共3例,DVT发生率为7.50%,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x2=3.914,P=0.048)。

3 讨论

DVT为老年骨折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发病率,可延长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其生活质量。老年骨折患者出现DVT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老年患者血流相对较为缓慢,肢体在术前、术后需制动一段时间,容易引发DVT。(2)手术创伤导致患肢静脉壁损伤也可引发DVT。(3)下肢骨折因血管内膜损伤,可释放大量炎性介质,造成凝血激活酶形成及血小板聚集,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增加DVT风险。DVT可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甚至可出现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预防DVT十分重要。

既往临床多指导患者术后进行足踝主动运动预防DVT,但因骨折后关节疼痛、无力、心理等多种因素可导致患者依从性较低,难以得到其完全配合,故应用足踝主动运动的患者仍有发生DVT的风险[2]。下肢手法按摩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经济实惠等特点,在预防DVT中具有一定优势。通过手法对患者皮肤、关节、肌肉、血管、淋巴等进行刺激,可促进局部血循环,对机体新陈代谢进行改善,利于提升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炎症快速吸收,进而缓解肌肉疼痛、肿胀、痉挛等症状[3]。在对患者实施下肢手法按摩的过程中需注意按摩力度适中,切勿暴力按摩,也不能于胫骨上滑动,避免引发皮肤损伤或疼痛[4]。按摩时注意掌指协调配合,正确、灵活运用按摩手法,保持力度均匀连贯,从小腿向上按摩至大腿根部,以皮肤发热、肌肉松弛、触摸皮肤有正常弹性为度[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下肢手法按摩可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还可降低DVT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下肢手法按摩可提高老年骨折患者舒适度,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垚, 邱颐.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6):10978-10978.

[2] 陈亿芬.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1):98-100.

[3] 李赛賽.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9,28(16):37-38.

[4] 熊丹.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5):101-102.

[5] 范春芳.补阳还五汤配合手法按摩伤肢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4,46(6):110-112.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探讨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