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MRI表现

2020-07-06 17:47郭庆胡杉杉张福洲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郭庆 胡杉杉 张福洲

【摘要】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共17枚病灶)肝脏PEComa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病灶最大径在2.0cm-6.8cm。结论:含或不含脂肪的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富血供肿块,“快进慢出型”强化特征,病灶内出现血管影或边缘供血动脉,对于肝脏PEComa有一定诊断价值。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磁共振成像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RI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c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RI data of 17 patients with liver PEComa (17 lesions)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Results: All the 17 patients had single lesions, and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the lesions was 2.0cm-6.8cm. Conclusion: A round-shaped blood-rich mass with or without fat and a clear border, with a "fast-in, slow-out" type of enhanced features, and vascular shadows or marginal blood supply arteries in the lesion have certain diagnostic value for liver PEComa.

[Key words] liver tumor; perivascular epithelial cell tum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57-02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在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上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特征的间叶性肿瘤。PEComa發病部位最多见于子宫、泌尿系统等,发生于肝脏较为少见,影像表现复杂,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PEComa患者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以及鉴别诊断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6年10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17例肝脏PEComa患者,其中男1 例, 女16例;年龄32~66岁,平均(44.6±8.3)岁。

1.2 研究方法

MRI扫描:采用GE MR 1.5T扫描仪,32通道相控表面线圈。常规MR平扫包括轴位T1WI、 T2WI、DWI以及化学位移成像,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LAVA),对比剂采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s的流速注射,注射对比剂后30~35 s行动脉期扫描,60~65s行门静脉期扫描,6 min 行延迟期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2名拥有丰富影像诊断工作经历的医师采取双盲法共同阅片,达成一致意见。观察病变的数目、大小、信号、是否含有脂肪、是否合并坏死囊变、以及肿瘤强化方式、增强扫描病灶内血管影、边缘供血动脉等。

2 结果

2.1 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形态

17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最大径在2.0cm-6.8cm,17例病灶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8例,16例病灶边界清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例病灶不规则,呈浅分叶状。

2.2 MRI表现特点

17例患者通过MRI平扫以及多期增强扫描,17例均为单发型,其中8例病灶内见斑点状、小片状短T1长T2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图1-2),提示病灶内含有成熟脂肪成分,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均动脉期明显强化,8例病灶边缘可见供血动脉影(图3)。其中2例病灶inphase-outphase可见斑片状、条状信号差异(图4-5),提示病灶内含脂质或脂肪变性。1例病灶内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提示可能为液化坏死区域(图6)。

3 讨论

PEComa发病部位最多见于女性子宫,发生在肝脏的病例少见,肝脏PEComa多发生于女性,且以中年女性为主,本组病例以女性为主,仅1名男性患者。肝脏PEComa通常无临床症状,多数为偶然体检发现,少数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等症状,本研究中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为单发,肝左叶9例,肝右叶8例,肝左叶发病率稍多于肝右叶,国外文献报道单发PEComa以肝右叶多见,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偏少有关。

肝脏PEComa多为单发,多发少见,以中年女性居多,大多数境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MR平扫通常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占位性病变,D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与肿瘤内组织成分有关,病灶内弥散受限的组织均呈高信号,如平滑肌等,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强化程度减低,呈稍高信号,延迟期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本组10例(10/17,59%)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由于肝脏PEComa实性部分以平滑肌细胞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并含有丰富的血窦,呈富血供肿瘤表现,故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而病灶内或边缘血管影为厚壁畸形血管,磁共振对比剂GD-DTPA从血管内弥散到血管外需要较长时间,故门静脉期或者延迟期病灶呈相对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本研究所有病灶周围肝组织均未出现异常灌注,说明一般的肝脏PEComa并不会引起肝内血管潜在交通支的开放或异常通道的形成,而有部分研究报道[8]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动脉期出现早显的引流静脉,提示病灶内存在微小的动静脉瘘。本研究其余阴性征象包括无肝硬化,肿瘤不侵犯门静脉,腹腔以及腹膜后无淋巴结转移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4 鉴别诊断

①肝细胞肝癌:典型的肝脏PEComa表现为含脂肪肿块,“快进慢出型”强化特征,病灶内出现迂曲血管影或边缘供血动脉,易与肝细胞肝癌鉴别;部分体积较小乏脂肪、乏血管的病灶,“快进快出型”强化模式,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征,在影像上与肝癌难以区分,但肝癌一般有乙肝、肝硬化病史,AFP往往较高,此时可结合临床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予以鉴别。

②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病灶中心可见条索状纤维瘢痕影,纤维瘢痕延迟强化为FNH特征性表现,可与肝脏PEComa区分。

③肝腺瘤:肝腺瘤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有长期口服避孕药的病史,肝腺瘤可表现为与肝脏PEComa类似的强化方式,但病灶内外无扭曲血管或供血动脉。

综上所述,肝脏含或不含脂肪的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富血供肿块,“快进慢出型”强化特征,病灶内出现血管影或边缘供血动脉,是肝脏PEComa特征性影像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胡儒话,王平怀等.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CT和MRI表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9):669-673.

[2] 孙娜娜,徐青 ,刘希胜等.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的CT以及MRI表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2):1757-1760.

[3] 林洪平,查云飞,邵晓彤等.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0):1525-1529.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点及两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