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治
【摘要】
目的:对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在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其在预防性体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单位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接收的各类预防性体检从业人员5000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检验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应用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对照组应用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照两种检测方法所检出的沙门氏菌的检出率。结果:应用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检出的沙门氏菌概率0.64%,高于标准检测方法检出率0.12%,组间差异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有对比分析价值(P<0.05)。结论:在临床检测中,作为必要检测项目之一,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能够优化便检检出的效率,检出的准确率更高,且操作简便,有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中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43-01
预防性体检时重要的体检项目之一,在疾病传播的预防中有重要价值,常规检查方式能够对体内细菌的感染情况有明确了解,有利于在初级阶段对疾病传播进行控制,沙门氏菌是预防性检测内容之一,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菌种,感染途径多样,通常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后会出现身体不适,包括乏力、躁动等[1],部分沙门氏菌从业人员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如果此类从业人员从事食品、饮水相关行业,会造成病原菌的大规模传播,因而需要做好食品卫生行业人员的疾病防范措施,现就沙门氏菌優化检测方法在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作如下内容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选取我单位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接收的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人员5000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检验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2500例,包括男性1500例、女性1000例,人员的年龄分布为22-68岁,平均年龄分布为(43.42±3.45)岁,观察组男性共1400例,女性1100例,人员的年龄分布为20-67岁,平均年龄分布为(42.45±3.57)岁,所有参与者基线参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国家规定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将采集的样菌标本放置于225mL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所称取量为25g,放入增菌液中进行培养,维持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16h-20h,完成培养后,将混合物轻轻晃动,随后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在37℃环境下继续培养24h,对平板上菌落的长势进行观察,将无色、半透明、中间黑色的可疑状菌落挑取出来,接种于三糖铁琼脂及赖氨酸脱羧酶中持续培养,同时对菌落分离物进行生化以及血清检测,根据最终反应结果判断是否为沙门氏菌。如确定为沙门氏菌,则需要将其转钟余琼脂平板,持续相同培养温度维持24h培养后,制备菌悬液,后通过细菌鉴定操作软件进行鉴定。(2)观察组应用优化检测方法:将采集的25g样菌标本放置于225mL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增菌液更换为 SBG 增菌液,37℃培养环境下培养6h-20h,培养时间为,完成培养后,将混合物轻轻晃动,挑取一环该增菌培养液划线接种 XLD 琼脂平板,在37℃环境下继续培养24h,对平板上菌落的长势进行观察,将无色、半透明、中间黑色的可疑状菌落挑取出来,接种于三糖铁琼脂及赖氨酸脱羧酶中持续培养,同时对菌落分离物进行生化以及血清检测,根据最终反应结果判断是否为沙门氏菌。其余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方法的沙门氏菌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应用的统计学软件包括Excel统计软件及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标准差形式表示,通过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形式表示,组间对比应用χ2检验,差异性显著存在则P<0.05。
2 结果
两组标本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对比可见,观察组应用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检出的沙门氏菌概率为0.64%,高于对照组标准检测方法检出率0.12%,组间差异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有对比分析价值(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病原菌的一种,感染者会发生食物中毒产生腹泻等病症,沙门氏菌感染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尤其是餐饮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服务人员,需要在上岗前进行预防性体检,避免相关疾病大范围蔓延[2],我单位有丰富的微生物检验经验,接收各类预防性体检的人士多例,我单位采用优化检测途径,应用了 SBG 搭配 XLD 琼脂平板的方法,因不同的增菌液细菌培养的生长时间不同,SBG增菌时间相对较长,能够适应最低分离浓度,在合适的时间达到细菌生长高峰,提升了增菌能力[3],且对于其他菌群有抑制作用,SBG 搭配 XLD 琼脂平板的方法,能够发挥XLD平板的作用,使得沙门氏菌中的木糖以及懒氨酸发酵,产生中和效应[4]。此次研究将所有预防性体检便检人员5000例根据检验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应用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对照组应用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照两种检测方法所检出的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检出的沙门氏菌概率为0.64%,高于标准检测方法检出率0.12%,组间差异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有对比分析价值(P<0.05)。综上所述,在临床检测中,作为必要检测项目之一,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能够优化便检检出的效率,检出的准确率更高,且操作简便,有广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敖琴芳.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在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中的作用[J].口岸卫生控制,2016,21(2):55-57.
[2] 刘晓晨,徐品,张默宇.预防性体检便样中沙门氏菌的优化检测方法[J].口岸卫生控制,2013,18(3):21-23.
[3] 周燕霞,任岩,王青龙, 等.沙门氏菌传统血清凝集分型和分子血清分型试剂盒方法比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8):6068-6077.
[4] 赵仁强.健康人群体检行便常规加隐血筛查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