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俐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顺应了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而经过不断提炼和完善的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在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中形成科学概念。我们如何转变传统课堂,将课外活动—课堂活动—课堂结束后的后续活动进行有机高效的结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利用现实情景和前沿素材开展生物学科的学科教学?本文针对课堂内外活动的双向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开发的研究,以期切实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的落实;课堂内外活动、资源;教学设计分析
2018年全国1卷理综生物第29题的(1)(2)小题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一节内容为命题素材,对共同进化的核心概念以及收割理论的概念进行了考查。见下图:
在传统的全国1卷四道大题中,进化部分的考查相对较少,不少一线教师对这一节内容进行简单讲授或者让学生自学。暨核心素养的提出之后,这样的一道高考题出现,也让老师们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机缘之下,笔者以本节课为主题,完成了一节公开课的汇报。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从课堂内外活动设计、课内外资源整合的角度,就教学设计过程的铺设和整合进行以下几点的思考。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基于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达成的要求,预设完成如下的教学目标。能基于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解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规律(生命观念),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共同进化与经济生活进行联系(科学思维),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生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社会责任)。
一、借助公共资源,触动前概念的形成
40多亿年的沧海桑田,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这漫漫时光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然而教材中仅以一页的篇幅介绍了地球的演化史。笔者在任教班级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对班级中有意参加活动的16名同学进行了分组安排。分为5个小组,课前安排学生查阅生物进化历程的相关资料,5个小组各自领取任务(将生物历程以地质年代为依据,进行阶段划分),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
(一)培养学生多方位采收集信息的能力
40多亿年的进化史,学生如何在教材的大框架下,获取更多的信息丰满这部漫长的进化史呢?笔者组织学生周末到市图书馆查阅进化的相关资料,根据关键词寻找书籍,利用流程图的方式,构建框架,对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回校之后进行交流整理。另外,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找,搜集图片证据,对文字内容进行丰富、补充。
(二)培养学生认同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学生参观广东省博物馆,走近化石馆,近距离的接触、观察史前生物的化石。将学生带回那已消逝久远的洪荒古泽年代、神秘多彩的史前世界,在感受古生物世界之美的同时,认识到化石证据对研究生物进化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整理文献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后,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化繁为简,整理出核心要点,并制作成课件。5个小组的代表在课堂上依次上台汇报各地质时期的环境特点和生物变化。
而其他同学则在小组成员汇报中解决以下问题:研究进化历程的依据是什么?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們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多细胞生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恐龙什么时候灭绝?物种灭绝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可能带来什么影响?通过以上的学习,尝试从多个角度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抓各地质时期之间的衔接点,挖掘问题,梳理知识。并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中讨论落实社会责任。
在这样的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在于,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他们已经意识到地球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间可以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也彼此作用,形成了共同进化的前概念认知。并且能意识到我们现下所处的新生代并不是地球进化的终点,如果我们再不注重环境的保护,未来的人们将如何生存?这是在课外活动中提炼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意识形态。学生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二、跨学科的融合,发展知识的连贯性
《列子·天瑞》中提到,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也就是说经常生死、经常变化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生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从哲学的观点看待进化史,达尔文提出的生存竞争只是一个偏激的辅助假说,“生态重叠原理”、“完全竞争不能共存原理”等相关研究均表明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是环境与生物之间的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发展。我们不能企图以一种学说来解释所有的现象,这是有些教条和不符合实际的。在课堂教学初始,就以哲学的观点领略一番“共同进化”这一观点形成史。
三、结合真实情景,强化素养的落地
1.通过真实素材,树立生命观念
材料一: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的彗星兰,其花体很长,但(花管)内径很小,其蜜腺长达近30cm,但仅仅底部大约一英寸半有花蜜,彗星兰如何能顺利完成授粉?达尔文“预测了”一种蛾,它们的喙部是可以深入到花距底部!”后人证实了这个预测!
材料二:课本素材:猎豹追捕斑马。
材料三:美国总统罗斯福盛赞黑尾鹿体形优美,而这个美丽的物种却被狼虎视眈眈,人们为了保护黑尾鹿捕杀了它的天敌,结果鹿群数量在一段时间上升后,就一直处在了下降趋势中。
基于真实情景的讨论,让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说明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活动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来活动干预,人类应该控制自身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力吗?
2.通过真实情景,养成科学思维
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教学和评价,尝试分析广百商场的经营项目,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想法,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与传统商场相比,现代商场的经营项目更加多元化,服装区、饮食区、儿童游乐区、电影院、健身房等等。以周末一家三口(年轻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的商场之行,分析商场各经营项目之间的潜在联系。有学生分析到看完电影饿了要去吃饭,孩子吵闹不肯进超市,父亲陪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母亲采购食材等等。分析了这样一个综合性强的大型商场中,各经营项目存在的协调性。而各经营项目之间的潜在配合,使双方彼此获利不正好就是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的真实写照。
四、用发展的眼光,去延伸课堂
“课外—课内—课外”,课外活动是课堂顺利开展的启发性过程。前概念形成后,继续在课堂中完成学习进阶。而我们的所学知识又如何应用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去呢?在课堂结束之时,展示一则资料:
2018年的化学诺贝尔奖的得主们受到进化现象的启迪,并使用与进化相同原理,利用定向进化研发新药。2020年的当下,全球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下,在科研人员的奋战背后,我们又当如何理性的看待新冠病毒的进化路径呢?结合热点内容,让同学们意识到生物进化理论还在不断地发展,共同进化这场表演还没有停止……
五、结语
课堂内外活动的高效结合同样也适用于其它章节的学习,新授课中开展这样的活动,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扩宽视野,而在课堂中继续走近社会和生活,能更加深入、形象的加强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延展。但如何保证课外活动的有序开展,时间和安全问题的考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摸索。
参考文献:
[1]桂起权,傅静,任晓明.生物科学的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65.
[2]刘恩山,曹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