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担当作为?

2020-07-06 03:35胡建新
杂文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本领灾难常态

胡建新

对于一些官员不担当不作为的庸政懒政行为,人民群众向来深恶痛绝,中央也一直严饬不怠。然而,此种现象犹如痼疾顽症一般,一时难以根绝。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仍有不少官员因不担当不作为被问责处罚,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应该说,某些官员不担当不作为,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忘记了初心、淡漠了责任,有的是当官懒政惯了,一时勤勉也难,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想担当也担当不了,想作为却无能为力。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你说哪个官员不想控制住疫情、不愿为抗击疫情贡献一己之力,那肯定是冤枉了他们。可他们中有些人实实在在地缺乏防控疫情、化解危机的能力,一遇突发灾难便慌了手脚,不知该如何应对和处置。面对记者的提问,有人还在那里逐字逐句地念稿子;面对上级指导组的咨询,有人不知道疫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平时,这些状况可能也是一种“常态”,但往往被人们忽视或被当事者掩饰过去了,而在突发灾难面前,在公开透明、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平庸无能的状态一下子暴露无遗,既无法掩饰又难以搪塞,最后“出洋相”被问责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怪了。

最近从媒体上看到一桩往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成都部分地区受灾严重。5月12日傍晚,几百万惊恐不安的成都市民滞留在大街上,不知道能不能回家,急切希望听到来自政府领导或地震专家的回答。当时,市委书记和省委主要领导都在外地考察灾情、指挥救災,值守的葛红林市长当晚在电视里郑重宣告:“除危房外,今晚市民都可以进室内正常休息!”讲话前,好心人提醒他,召集所有在家领导开个会,讲话内容由集体决策。但葛市长断然拒绝了,他说:“这个时候做不做决定、做什么样的决定,完全取决于我!”

葛市长的这个大胆宣告,可不是匹夫逞勇,更不是莽汉撞运,而是基于他既有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厚实知识功底。他清楚,成都平原沉淀着厚厚一层鹅卵石和沙土,这种双相材料具有优良的吸能和阻尼性能。他判断,这次地震是由两大板块剪切造成的,对平行断裂带的长轴方向影响很大,而对成都地区的影响很小。在事后举行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上,葛红林说:“这是一次承担了风险的艰难抉择。真要出了事,我是准备掉脑袋的。”这真是令人油然动容而又肃然起敬的勇敢行为!

葛市长敢于担当作为的决断,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第一,他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本事做出那样的决断;第二,他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重要关切极其负责,有勇气做出那样的抉择。反观有些官员,他们虽然也有担当作为的意识,却没有担当作为的本领。在平安无事的正常情况下,他们可以按部就班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展现的是理政办公的“标配式”工作常态(如上班批文件、开会念稿子、下基层边走边看等),公众很难知道谁有没有本事、谁的本事有多大。但在重大事件尤其是突发灾难面前,他们这些常态型的工作模式被骤然打乱,于是措手不及、惊慌失措,早已潜藏的能力不足的危机便彻底显露出来了!

我曾在多种场合表达这样一个观点:真正能够唯才是用、杜绝用人腐败的,是在生死攸关的考验面前。譬如,在两军对垒、生死相搏的战场上,谁有本事拿下山头,领军者肯定会将攻击山头的指挥权和官衔交给谁。这个时候,完全摒弃了和平时期存在的以论资排辈、亲疏远近乃至会否吹牛拍马来决定谁升官、谁掌印的弊端。倘若不是这样,不但山头拿不下来、仗打不赢,甚至连领军者自己的脑袋也可能保不住!在这种状况下,谁还敢随心所欲地选人用人呢?

问题是,灾难和战争毕竟不是常态。那么,在平时正常状态下,如何才能让官员们的能力水平与其职位、职责相适应?这个问题太大、太复杂,不是一篇小文章所能说得清楚的。但从这次疫情和以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我们似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和警示。譬如,可不可以有意识地将选拔对象放到特殊的环境中磨炼摔打,突出考察其履职尽责的素质和本领;多角度审视选拔对象的德才情况,重点考察其处置临机事件或重大情况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全方位考察使用干部,不以平时表现和常态工作成效做定夺,不让那些平时“看看还不错”、一到关键时刻就“抓瞎掉链子”的人得到重用,等等。

疫情的考验,让我们看到,消除官员队伍中的“本领恐慌”,让更多既敢于担当作为又具有过硬本领的人脱颖而出、适得其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切不可等闲视之。

猜你喜欢
本领灾难常态
小透明,大本领
雷击灾难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灾难不是“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