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楠
【摘要】本文以“厚基础,重实践,突出应用”为定位,以本科生导师制培育模式为导向,对我校医学工程专业指导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说明医学工程专业导师制导向培育模式对在校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工程 本科生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16-01
本科在校生导师制将教书与培育人才并重,不仅将以人为本的要求具像化、个性化,还需要根据校内学生的需求优化教育教学思维,兼顾学生的个人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对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有利,同时,能够给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师指导,有利于提高本科教育的整体水平[1]。
1.我校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现状
由于我校医学工程专业属于较新的专业,目前没有完整的、较成熟的学生培育模式。这就导致我校该专业的教育水准与国内外同类院校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距。虽然我校该专业的在校生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医学类本科课程基础知识,同时得到各附属医院丰富多样的临床实习支持,但是,学生培育模式依然存在缺陷,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困难。
1.1本科人才培育现行方式与工作岗位的需求不相适应
构筑依托岗位需要的人才培育框架,是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医学工程专业更应围绕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目标,以医学发展为抓手,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确定人才培育模式;通过附属医院、学校、相关企业的密切合作,设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这样才能保证本科人才培育符合医学发展的需要,为各级各类医院培育大量的符合标准的专业人才。
1.2本科在校生工程技术基础薄弱
医学类院校更为注重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育,导致学生对于工程技术理论的學习不够重视。同时医学工程专业所用教材内容难度较大,本科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困难,归根结底是医学工程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存在较大短板。
1.3我国医疗设备市场现状
在了解我国有关医疗器械市场这个领域的现状后,我们认为医学院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为了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而服务。从医、工结合的角度出发,以培育有关医疗仪器设备的研究、运行、维护、管理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这对于该专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由此可知,目前我校所开设的医学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需进行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以培育出高层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医学工程专业实行本科在校生导师制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学生培育过程中,我校利用有多家附属医院的优势,开展校、医院合作,充分利用相关附属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实验条件,使学生接受较为全面、合理的技能训练。并且,通过不断丰富和改进课堂内外授课的模式和内容,把医学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整合,以创新教育模式为核心,培育一批适合社会需要的、完全符合医院期望的创新型、综合型医学应用型人才。
2.1 培育高质量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当务之急
目前为止,各级医院对医学工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在全国数万家医院中医工结合型人才只占百分之十左右,与此相对应的,外国医院的医工结合型人才比重为百分之三十左右。我校针对本科在校生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及自治区人才市场的需求,于2008年设立了医学工程专业。该专业紧紧围绕 “厚基础,重实践,突出应用”的目标,对学科专业进行系统定位;在课程设置方面,密切联系医学工程技术专业的独特之处,以相关附属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为依托,力求为学生提供临床培训机会。
2.2提升学生科研水平的第一要务
随着科研能力在工作岗位的需求增加,为培育能够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需求的、具备信息管理能力的,能够进行医药卫生信息管理管理工作和学术研究工作的科技人才,在本科阶段培育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个原因,我校为医学工程专业制定并实施了专门的方案,即本科生导师制培育模式,这就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育造就了良好的基础。
2.3提升教师授课水平的迫切需要
在导师制导向培育的过程中,我们利用与相关医院合作的方式,充分使用医院的设备与实验条件对学生进行了全面技能训练。通过对往届本科生培育模式的探索,整合医学院校自身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将理论型人才转化为创新型应用人才。
3.结束语
在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中,引入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解决本科生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并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及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岁霞,杜守洪.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工程方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9):1248-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