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广
【摘要】自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以来,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各学科教师都对其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在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以情境打造趣味课堂、以情境达到交融境界、以情境构建多元思维,借此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法 应用
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教学具有这样的特征: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有效教学的要求,还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我在组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利用情境创设趣味课堂,利用情境实现交融境界,利用情境建构多元思维。
一、以境生趣,打造趣味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需要学生自主参与、自由表达的。当学生能真正地走进语文课堂的时候,其会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对知识内容进行想象,从而产生大量的想法,进而产生表达欲望。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法自主想象,毫无表达的欲望。
针对该情况,我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想象情境,借此使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产生探究兴趣,并在自主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自由想象、表达,进而在知识掌握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创设出极具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以《使至塞上》为例,诗歌内容篇幅较小,但却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形象,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带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这种感觉,如果学生不发挥想象力,是无从获得的。对此,我在组织诗歌教学的时候,会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内容,自由想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场景,同时利用绘画的方式将其直观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想象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由地用画笔对其场景进行刻画,从而呈现出诸多精妙绝伦的画面。在学生将自己大脑中想象的壮观的景色描绘出来之后,我鼓励他们用现代语言讲述场景。在绘画作品和语言的描述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再次发挥作用,透过文字语言和场景,感知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以此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到新的高度。
如此情境体验,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自由想象、创作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一举两得。
2.以境燃情,达到交融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知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以此在情感共鸣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促进情感的有效发展。理解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对于阅读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说,是困难重重的。大部分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尚存在诸多的问题,更不要感知情感了。学生在感知文本情感的过程中,往往觉得自己面前有一道幕布,阻碍着自己的理解。通过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观察我发现,这道幕布其实就是学生有限的经验。学生经验有限,其自然无法感同身受,在感知情感的时候自然会受到阻碍。
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了直观而形象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寄予其中,从而在“境”中感知“情”,在情境交融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具体地,以《雨的四季》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历无数次雨,其对雨是极为熟悉的。但是,由于生活观察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对四季的雨有何特点没有一个深刻的感知,由此导致无法在文字语言赏析中,理解刘湛秋眼中的雨,无法体会到其寄托在雨中的情感。针对该情况,我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舒缓的乐曲,以此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找出引发自己想象力的内容,之后则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在读到这些语句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在学生讨论之后,大部分学生对雨有一个新的认知。接着,我再次利用多媒体播放乐曲,同时,带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内容,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自由地想象。当我读到春天的雨的时候,语速适中,以此使学生感受到春雨的柔情;当我读到夏天的雨的时候,语速加快,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夏雨的热烈……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学生前后两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基于此,我鼓励其就自身的感受畅所欲言。
如此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情境体验中产生独特的感受,还可以在感知能力的驱使下,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从而在情境交融中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以境启思,建构多元思维
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倘若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剥夺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机会,其不仅无法理解文本内涵,也无法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会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其中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点,并以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我发现,部编版教材中所选取的大部分文章,其都有一些矛盾之处,这些矛盾之处,正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同时也是其思考的重点。对此,我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立足文本中的矛盾点为学生创设情境。
以《散步》为例,在分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包含有两处矛盾点,在閱读的过程中,不少学生觉得作者的写作很混乱,是难以理解的。由此,我结合不同的矛盾点,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第一矛盾点:“我”想要母亲外出散步,但母亲以自己年纪大,走不动为由拒绝我,但“我”却说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母亲散步的。据此,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母亲说自己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还要她出去散步呢?问题一提出就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少学生觉得“我”不体谅母亲,真的是如此吗?接着,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不少学生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喜欢一回到家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妈妈却要求自己出去走一走、跑一跑,这其实是为了孩子的身体着想。在该经验的迁移下,学生自主地认识到,原来“我”让母亲散步是为了让她多多锻炼。在该意图的理解下,学生感知到儿子与母亲之间浓浓的深情。第二个矛盾点:在散步的时候,母亲想走大路,但儿子想走小路,“我”自知还有很多时间陪伴儿子,于是,决定满足母亲的要求。但此时,母亲却改变了注意,选择走小路,且在走不过去的时候,选择让我“背”她。立足该矛盾点,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母亲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在给“我”制造麻烦呢?之后,则再次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如此情境教学,不仅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使得其在思考、讨论中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以境生趣,打造趣味课堂;以境燃情,达到交融境界;以境启思,建构多元思维,借此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丰富情感,获得多元思维的发展,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淑仪.浅谈初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证探究[J].读与写,2017,(11):57.
[2]苑丽莉.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赵贞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优化途径[J].现代语文,2017,(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