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国
诗歌是我灵魂里的宗教,是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我从15岁开始写作,从1975年第一次让文字变成铅字,在四川省富顺县《业余文艺创作选》第3期上发表诗歌开始,至今已从事诗歌创作44年。在这40多年里,我做过森林工人、医生、秘书、宣传干事、编辑等职业,但我从未放弃诗歌写作,无论富贵贫穷,无论人生的顺境逆境,我对诗歌不离不弃,上下求索、吾志所向,不惧不退!我得感谢诗歌,感恩詩歌,是诗让我有不一样的活法,是诗让我变得从良、本真,向善,是诗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我常常这么想,如果我不写诗,也许已成为一名显赫一世的官员,但在复杂多变的中国社会,走仕途无凝是如履薄冰、如走钢丝;如果我不写诗,也许已是一名腰缠万贯的包工头或大老板,但除了不缺钱以外可能剩下的都缺,我认为那种纸醉金迷、行尸走肉的人生,是畸形的、不完整的人生,它将使自己的心灵缺失一个完美而独特的世界。
诗人是社会的良心,是人类的母亲和摇篮。作为诗人,我除了写诗,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编辑。在当今这个熙熙为名而去,攘攘为利而来的社会,做一位文字编辑不易,做一位诗歌编辑更不易,它是一件苦差事,也是一件耗人、磨人的烧脑差事,弄不好会把你的灵气、锐气、才气全部磨完磨尽,磨得一点也不剩,难怪现在的专业诗歌编辑奇缺,而诗人则遍地都是,大家都不愿去幕后,都不愿去隐姓埋名,去为人作嫁。我为人作嫁三十多年,始终觉得一个《星星》诗刊的编辑,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诗歌编辑业务生涯中,传承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星星之火可以在苍茫大地燎原,可以让诗歌得以代代薪火相传的无穷魅力所在。除了传承诗歌精神,我觉得《星星》还应该传递一些东西,比如它外在的气象气度,内在的品质品格,它的开放包容,它的通达浩瀚,它的先锋前锐,它对艺术的严厉与苛求,它对探索的偏执与玩固,它的波澜壮阔,它的涓涓细流,它的阳光春雨,它的喜怒哀乐,它的妄自尊大,它的无以撼动,它的长河旭日,它的跌宕起伏……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天上的星星,也爱护地上的《星星》,也就是要像屈原那样,以九死一生而无悔的求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来护卫、传递并彰显这种诗歌的精气神,尤其是在《星星》诗刊工作越久,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这种胸襟和意志所浸染,所感召,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大地的人格操守,就会不由自主地推动你的身躯和灵魂,在漫漫诗歌长路上匍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