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占升 李彩琛
【摘要】小学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孩子学习基础知识,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做好小学阶段的教育,把握小学阶段的趣味性学习,意义重大。然而,我国目前的国情决定,存在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目前,我国教育机构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希望通过政策鼓励以及资金扶持,不断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公平的教育资源。为此,探讨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在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问题 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年纪是正处于接触教育的启蒙时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时期,而由于家庭的原因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极其不利。因此,学校、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重视对儿童的关爱,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在學习上、在生活上能够得到关爱、得到照顾,从而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本文将从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根本原因,分析留守的状态,进而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的学习、生活,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1.心态早熟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态早熟,主要是出自于家庭条件差、隔代监护的环境中。隔代监护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监护人一方年龄过大,被监护人一方年龄过小。承担监护人的一方是家庭之中的老一辈,老一辈由于长期呆在农村,受到的教育颇少,因此,文化素养和社会见识就较低。同时因为年老,体衰多病,在这样的情况之中,还得承担起家庭中繁重的农活。所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更无从谈起了。然而,到了农作繁忙的时期,儿童甚至还要承担起帮忙干农活的事物。
孩子需要的、心中所想的,监护人顾及不暇,无法做到关心到位。在孩子的心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时,孩子就不会再去奢求温暖。如此,也就造就了孩子的早熟。
2.心态脆弱
留守学生心态的脆弱体现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言行之中所透露出的胆怯、自卑、放不开等情绪,农村留守儿童中除了有隔代监护,还有旁亲或朋友的寄养照顾,被寄养的孩子在心理上都会存在距离感,不如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照顾的亲切感。因此,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束手束脚、很不自由。在这样条件的影响下,孩子就会存在胆怯、自卑、放不开等心理现象。这就会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学校集体中格外变得不合群,这样的不合群极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潜力在学习中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处在小学阶段末期的六年级学生,这样的情况更加的严重,如若将这样的状态带入初中,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学校、教师应当格外留意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有学生进入到不良状态的死胡同之中时,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及时的关心,以免学生因独自消化不了又不肯与他人倾诉而导致步入歧途。
二、根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依据上述农村留守学生的状态,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学生问题的根源有三点:其一,是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学生得不到应有爱护,进而使学生的感情缺失变得早熟;其二,过早的承担沉重的家务;其三,是教育的缺失。再加上农村的地势和家庭环境,也无法辅导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得农村留守学生获取知识的资源极度匮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
1.耐心、细心、关心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上,教师需要做到“三心”,即耐心、细心、关心。耐心即在为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将题目为学生事无巨细的分析;细心是看到学生在学习问题上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把学生不了解的地方使其了解;关心则是主动去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不好的地方,然后予以帮助。如在数学《分数除法》中,教学生认识什么是倒数,分数的相除如何计算。在课堂上布置例题,请学生上台回答时,让学习不好的农村留守学生起来回答,看看学生的掌握的情况。之后,再结合课题作业,将学生不懂的问题以及错误的地方予以详细分析,给学生解惑,使学生能够透彻掌握这节课程,学习到何为倒数、分数应当如何相除的知识。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缘故,相比于普通家庭的学生要更加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他们会形成格外敏感的性格,待人接物上也极具戒备心。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的时候应当做到“三心”,用真挚的情感给予学生爱。学生在校园的时间比家中长的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家中,会使农村留守儿童反而觉得在学校中的集体环境更令他们熟悉。因此,教师需要好好善用在校园的时间,给予农村留守学生“三心”的关怀,让农村留守学生好好放下心防,认真度过在校园中的时光。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不懂的课业问题予以帮助,耐心的指导学生,对农村留守学生而言,教师就是在自己学习中的明灯,照亮前方黑暗的路。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从根本剖析学生的难点,让学生将难点攻克,不留下陈年的疑点,学生就能收获到进步了。特别是六年级,它是学生的重点学期,是学生告别小学生涯的最后的一个阶段。因此,在学生的人生中这个阶段的冷暖也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成为学生最要的回忆。而农村留守学生告别了小学生生涯,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成长会伴随着压力的增长而增长。教师务必要关注这一点,予以学生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得到提升,做到事无巨细的为学生解惑。学习是学生增加知识、感悟人生、增长见识、认识世界的最好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将农村留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铺展,给学生构建一个看得见的蓝图,让学生通过点滴的进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家访农村留守学生的长辈
教师定期家访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给农村留守学生的长辈讲讲学生的现状。通过农村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再通过学生现在的状态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同时,教师还应当定期与农村留守学生远在外城工作的父母联系,聊聊学生的近状、学习情况,等等,使学生的父母参与到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在跨年级的阶段更需要来自父母的关怀。父母的关怀会促使农村留守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进而上进学习、健康生活。如在语文课程《怀念母亲》一文中,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写出对自己母亲的感情。教师要特别注意农村留守学生写的内容,通过内容了解学生的内心,多给予学生关怀。同时,联系学生的父母,让学生将这篇文章念给父母听,让父母听到学生的心声,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
3.开设兴趣班
由政府或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免费开设兴趣班、寒暑期班,等等。招募有经验与热情的教师或者大学生群体,为孩子们上课,拓展孩子的知识与见识,让孩子能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兴趣班开设的同时,也弱化了其父母不在家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三、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的原则,完善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创造优良条件。
参考文献:
[1]姚源松,黄世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师,2017,(28):111.
[2]李荣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102):189.
[3]连玉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7,(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