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物性”生命是外在的、顯性的,但人的“价值性”生命是内在的、隐性的。课堂教学需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挖掘人性中求真、向善、尚美的力量。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生命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而初中阶段作为中学生的重要成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初中阶段对中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认识人生的意义”一课为例,深入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命温度,体悟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营造认知冲突,感受生命温度
人的“生物性”生命是外在的、显性的,但人的“价值性”生命是内在的、隐性的。课堂教学需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挖掘人性中求真、向善、尚美的力量。教育其实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何才能让教室中作为学习者的“我”与课程内容所呈现的生活事件中的“我”相交会呢?需要营造一个适切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温度。在这一节课中,笔者就试图营造这种情境。
师:上学期,我们家与许多普通家庭一样,上演了一场分离苦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封我们家的家书——我女儿给爸爸的信。
(出示家书的内容:亲爱的爸爸:
自从您去新疆霍尔果斯支教以后,我们都非常想念您。妈妈和奶奶每天都很忙,而我则拼命做功课。虽然每天都能通过电话联系您,可我还是非常地想念您……)
从这封家书中,大家看出我和家人为什么分离了吗?
生:您爱人周老师去新疆支教了。
师:是的。支教是很多人的梦想,是一种情怀。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支教老师的生活状态。
(出示支教老师的图片。)
新疆霍尔果斯是一个冬天非常寒冷的地方。老师们每天上班要走单程近40分钟的雪路,课余时间还要与孩子们一起扫雪,对当地的饮食也是非常地不习惯……
初中学生由于知识、阅历的限制,对生命的价值几乎没有深入的体验与思考。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和自媒体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表现得更加自我。从生活现实来看,他们愿意选择舒适的生活。而作为情境的感受者,他们又要体验生命的价值,这种内心的认知冲突会让学生陷入两难的境地。从个人发展来说,不会选择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忍受环境的恶劣和亲情的割舍。那么“去”的价值何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家书这种真实、有效的材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二、建构探究活动,感悟生命价值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正在增强,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对于具体的道德行为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或价值追求,但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会察言观色,说出成年人想要的或书本上的答案,而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会说不会做,言行不一致。因此,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师生围绕问题的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有效思辨和深度挖掘,才能解开内心的疑惑,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师:你们觉得周老师这样的人生有价值吗?
生:为祖国作贡献肯定有价值。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觉得人的生命的价值表现在哪里?
生:人的生命的价值表现在人的存在和活动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意义。
师:有人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生命的价值,有人以地位的高低、名声的大小、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生命的价值,有人认为只有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生命才有价值。在你们看来,生命的价值到底应该用什么来衡量?理由是什么?
生:由贡献的大小来衡量。因为人的生命的价值常常在他所达到的高度上展现出来。
师:如果生命的长度是横坐标,生命的高度是纵坐标,那么人生的价值就在这个坐标系中演绎出曲线。每个人生命的长度不会相差太远,然而生命的高度却可以不断攀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与航天事业有关的故事。
(出示材料:1999年到2016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短短十七年间,中国载人航天的神速发展,震惊了世界。伟大成就的背后,是七十万中国航天人的伟大奉献。从茫茫戈壁到无垠海洋,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操作平台到指挥岗位,一代一代的中国航天人,为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荣耀,将自己的奉献、拼搏和牺牲载入了民族振兴的史册。)
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多年,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研发两弹虽然只得了20元奖金,但他一直到最后都惦记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是许许多多人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太空之旅。光荣属于伟大的祖国,成绩属于全体航天人!”
你们还能列举出更多为人类作贡献的人的名字和事迹吗?
(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为人类作贡献的人的名字和事迹。)
刚才我们每个小组都展现出了很多乐于奉献的人物及其事迹,有众所周知的伟人,也有我们身边不为人所知的小人物。正是这些贡献,提高了其生命的质量,提升了其生命的高度,拓展了其生命的价值。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评价周老师的行为入手,通过他们熟悉的人和事对学生的生活和道德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把学生的思想认识逐步引向深处,再通过介绍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逐步感悟生命的价值。
三、挖掘素材内涵,体悟生命真谛
初中生对生命充满热情,愿意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很少有机会真正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即使有机会思考生命的价值,也大多停留在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少有学生能思考如何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榜样式的道德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模仿,学生能够作出与榜样类似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但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这样选择的后果有哪些,学生往往缺少正确的价值判断。正如朱明光老师所言:唯有尊重学生自主辨识、选择的权利,帮助他们经历以建设性批判思维为特征的辨析过程,才能使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基本观点”,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两难的道德情境,引领学生思辨,通过思辨活动挖掘素材内涵,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辨中走向高阶,在思辨中体悟人生的价值。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深度的教学。
师:我們一起来看看周老师为新疆带去了什么?
(生结合材料讨论。)
周老师通过教学研讨、开设讲座、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手把手地教当地的老师把握教材的重点,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实效。同时,他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国家的伟大创造。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9年4月,在我国的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会国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了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小到周老师,大到国家,都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造,才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有哪些小创意、小发明?请与大家交流分享。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小组1:我们组的班长上课经常会想出与老师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小组2:我们班级的黑板报一直是我们组的宣传委员设计的,而且每次学校评比黑板报,我们班级总是第一名。
小组3:我们组的小薇为学校的校刊设计了刊徽。
小组4:看来我们组最牛。我们组的小辉上学期和他爸爸一起研究了个太阳能小汽车,还申请了专利。
师:刚才我们班同学展示了各个小组内的小发明、小创造。可见,虽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伟大的发明,但创造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而且我们每个人的创造都是有意义的。
我们来看看周老师的《援疆手记》。
(出示《援疆手记》:选择了援疆,意味着要放弃……我们的付出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反而得到的却更多……新疆之行是我人生成长中的重要一课,有此经历,以后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都能欣然面对。)
你们觉得周老师舍弃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生:舍弃了家庭,得到了新疆人的尊重和爱戴。
生:舍小家、为大家,为新疆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师:我们来看看周老师自己的答案。
(出示答案:能够到霍尔果斯参加支教工作,是一种荣幸。支教不仅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而且让我心灵上得到了很大的慰藉。我认为支教是一个教育从业者的责任。)
“舍”和“得”本身就是一个哲学话题。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围绕“舍”和“得”展开辨析、讨论,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直面“小我”和“大我”的碰撞,在情境中思考,在思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最后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路可以走,但人生的真谛在于我们应坚守崇高的信念,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践行道德选择,激发生命智慧
课堂不单是传授知识的物理空问,也是人性养育的精神殿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育的本质理应包含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因此,从学生立场来看,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必须要给他们创设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情境中直面问题,通过内隐的学科思维过程来作出道德选择,并通过外显的学科行为来彰显出学科关键能力,帮助学生在践行中提升生命智慧。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终将从事不同职业,在不同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你平凡,抑或伟大,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探索不同的人生真谛。
请你们选择一种职业(或角色)来谈一谈你们准备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探索人生的真谛。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小组1:如果我们是教师,就要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坚守一心为学生的信念,实现普通教师的人生价值。
小组2:如果我们是医生,就要做好每一台手术,坚守治好每一个病人的信念,实现全社会都健康、快乐的目标。
小组3:如果我们是教师,就要像周老师一样,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坚守一心为教育的信念,让西部教育跟上祖国发展的节奏。
小组4:如果我们是警察,就要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安全,坚持为民执法、改革创新,创造国秦民安的局面。
师:你们真棒。老师希望你们能将想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送大家一首诗,作为本节课的小结。
(出示小诗:生命很可贵,奉献价更高。人生有真谛,要靠你创造。)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笔者立足学生的成长现实和成长需要,通过职业(角色)的选择,引导学生与未来的生活展开对话,让学生通过学科思维主动建构自己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平凡的人(职业)都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只要我们自觉将个体生命与国家、集体、社会、他人,乃至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学生的生命智慧得以激发。
【王海燕,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
责任编辑|孙格格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2017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政治教学课例研究”(Sjh4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