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分析

2020-07-06 03:26刘美丽
经营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分析策略

刘美丽

摘 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内外部环境复杂,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自2014年起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加大了对公职人员的监管,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考核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单位了解内部控制有效性,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不断提升单位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重视不足,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改进策略,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评价,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全面落实。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评价 分析 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简述

内部控制评价有两种形式,一是不对其他方面进行评价,只对财务报告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对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大多是后一种,就是对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和风险应对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价[1]。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包含单位内部的自我评价、外部机构的监督评价两方面。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需要在单位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内部控制目标,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顺利开展。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严格遵循基本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等基本内容。首先,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应涵盖单位运行管理各个层面的基本内容,评价指标的选择就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确保评价指标涵盖单位各个不同层面的基本情况。同时,各评价指标之间还应具备一定的关联性,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科学合理。其次,任何单位都有工作重点,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应该有所侧重,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应该坚持重要性原则,确保单位可以对重要工作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第三,单位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在单位战略目标与内部控制评价目标的指标下进行,确保评价指标整体一致,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一致性原则。第四,内部控制一项持续的动态活动,必须随着单位运行管理状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优化,因此,评价指标也必须随着改变,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坚持动态性原则。

(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基本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从单位整体层面与业务层面两方面出发,因此,评价指标就应包含单位整体层面的指标和业务层面的指标。单位层面的评价指标侧重于宏观层面,包括内部控制目标与基本要素、组织架构、归口管理、权责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从这些基本内容出发设置一级指标主要有内控工作机制建设、组织机构建立、岗位设置、信息技术、风险评估等。而单位层面二级指标的设置应根据内部控制实施的具体情况而定,确保评价指标可以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科学分析,比如在关键岗位设置一级指标下设置关键岗位人员考核、关键责任制度建设等指标[2]。业务层面的指标设置与单位日常的运行管理活动紧密相关,由于单位各项具体活动开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各种风险,因此,业务层面的指标设置应重点关注风险防范与管控。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资产管理、收支管控、采购管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因此,一级评价指标的设置也应从这些具体方面出发,而二级指标的设置应从具体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管控出发,确保单位的具体业务顺利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的策略

(一)不断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内部环境的支持,因此,单位应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支持。一方面,单位应在内部控制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单位的实际运行管理需求,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科学设置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与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单位的日常运行管理活动有序规范的开展。另一方面,单位应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加大对单位各项具体活动的监管,并根据相关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单位的管理制度、组织规范、活动程序与规则等,促使单位的运行管理环境不断完善。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单位的纪检与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管,督促单位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加强内部控制评价。

(二)加强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内容不断增加,单位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也会不断增多,加强风险评估,对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中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与工作职责,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3]。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单位应对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价,详细了解单位的风险管理能力,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有效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同时,单位还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为风险防范与管控提供支持。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前分析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因素,了解单位的风险承担能力,确定风险承受范围,并详细了解单位的主要风险来源,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与应对措施,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风险扩大给单位带来重大损失。

(三)积极开展内控活动

内控活动的有效落实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而内部控制活动主要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当前,比较常见的内控活动有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内控活动,并根据内控活动的实施情况,选择合理的内部控制評价指标,对内部控制活动的落实情况以及实际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单位内部控制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在预算管理方面,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应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出发,根据预算管理流程,设置评价指标,主要的一级指标应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评价等,在此基础上,应根据一级指标设置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中的关键岗位设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情况等二级指标,还可以进一步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使评价工作更加细致、科学。另外,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也离不开信息沟通,因此,单位各部门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并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单位的信息沟通能力,为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信息支持。

(四)不断强化内控评价监管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应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内部审计与纪检部门是单位的主要监管机构,因此,单位必须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纪检部门应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权利、责任以及经济状况的监管,督促单位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法律规范,有效落实自身职责。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科学指导与全面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这有助于单位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督促单位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合理对策,不断完善、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实施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而确保内部控制目标落实,促进单位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为中共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参考文献

[1] 唐洋,黄冠,薛之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素研究[J].商业会计,2019(14).

[2] 曹玉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运行研究[J].辽宁经济,2018(10):30-31.

[3] 刘光明,沈永年.做好内控审计,探索评价督审[J].宜春社会科学,2018(2).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分析策略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Passage Four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