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之行杂记

2020-07-06 03:26猫丫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王昭君昭君

猫丫

没去呼和浩特之前,我以为那里会是广袤的大草原上点缀着云朵一样的蒙古包,到了才知道,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城市该有的呼和浩特都有:蓝天白云之下,高楼大厦林立。望着汉蒙两种文字并存的招牌,我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匈奴的大本营。

大召寺

到呼和浩特,游人必去的景点是大召寺。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地历史人文介绍。原来,呼和浩特并非我以为的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大窑文化”的发现证实了呼和浩特曾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辽金元时期这里被称为“丰州城”,是中原地区通往漠北的交通枢纽,后来又改名“归化”“绥远”……我对呼和浩特,对内蒙古,实在有太多的误解。

大召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它之于内蒙古,地位堪比布达拉宫之于西藏。

大召寺的正式名称叫“大召无量寺”,是成吉思汗后裔阿勒坦汗主持建立的,阿勒坦汗是将藏传佛教引入蒙古的人。这个我之前没听说过的人,据地方志记载,文治武功都相当了得。与他的祖先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洲的辉煌战绩不同,阿勒坦汗做的是造福一方百姓的事:结束了蒙古和明朝两百多年的战争,让百姓享受了半个世纪的和平。这样的统治者本来非常值得赞美,可是后世却鲜有传颂。难道是因为血与铁的传说更吸引人,而和平之歌不够煽情?

大召寺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多平方米,规模宏大。作为藏传佛教寺院,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我平时常见的寺庙都是青砖灰瓦,极像青衣老僧,而大召寺就显得华丽多了。它由黄琉璃瓦铺就,虽然一样有飞檐斗拱,但飞檐斗拱之上的装饰物都是金色的,佛像也大都是金色的,大殿里的装饰也都以金色为主,这些表明它曾经作为帝庙的地位。

我非佛教信徒,和很多普通游客一样,在大召寺内只认得千手观音、转经筒等大众熟知的事物,借助殿前的文字介绍,才认识了普明佛、文殊菩萨、绿度母、白度母、密集金刚等诸神。它们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狰狞可怖,有的状如常人,有的三头六臂,有的安宁祥和,有的张牙舞爪……这么多形态各异的佛像,加上四周花样繁复、色泽辉煌的装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当见到那尊据称是世界第一大的玉佛时,我不由得眼前一亮。玉佛低眉垂眼,仿佛在俯视芸芸众生。虽然四周依然是繁复辉煌的装饰,却反衬得它洁白无瑕、安静低调。

席力图召

与大召寺一街之隔,还有一个藏传佛教寺庙,叫“席力图召”。人们常将它与大召寺相提并论,称它作“小召寺”。与大召寺相比,它确实规模小得很,但其实并非小召寺。它虽没有大召寺金碧辉煌,但也别有特色。这里文物很多,文字介绍却不多,不请导游的话,一般游客往往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进了大门,正要穿过庭院准备深入时,可以看到对面菩提过殿的匾额上题着“阴山古刹”四个字。如果不是导游提醒,我还没反应过来这居然就是“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呢。

文物多,可讲的故事自然也多。导游一直喋喋不休,不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处。

在许多佛像中,有一尊是仓央嘉措。那是一个给大众留下“不务正业”形象的活佛,他写了许多“情诗”,留下了好多传说。我望着那尊面目寻常的佛像,心想:仓央嘉措生前应该是不喜欢当活佛的吧?不知他是否愿意自己死后被雕成佛像供在这里呢?

我还看到一尊佛像,歪着头对着主殿的佛像微笑,看起来十分俏皮。我凝视了好久,问导游这是谁,得到的回答居然是文成公主!据导游介绍,文成公主是绿度母的化身。想不到嫁入西藏的文成公主也成佛了!不过想想,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当时中原与吐蕃的文化交流,确实称得上是功德无量。

昭君墓

在内蒙古还流传着另一个汉族女子的传说,她就是王昭君。在呼和浩特南郊有一个昭君墓。这个昭君墓又称“青冢”,看上去像一座高大的梯形山丘。其实昭君墓不止一处,然而哪个真哪个假,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这个昭君墓被开发成昭君博物院,可惜展品乏善可陈。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年代久远,匈奴又没有文字,相关信史太少。昭君博物院里面有个匈奴文化博物馆,有很少的一些文物,关于王昭君的资料就更少了。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大家通过诗歌、音乐传颂的,不过是由文人演绎出来的美好形象。至于她本人的际遇,历史真相大都已掩埋在千年的风沙之中。

博物院里最吸引游客的是情景舞台剧《昭君出塞》。舞台剧在仿单于大帐的5D电影院演出,整个演出借助声光电多媒体效果,以及演员精湛的表演、考究的造型,配以荡气回肠的音乐,很是吸引人。那舞台上的王昭君,所嫁的匈奴单于是一个年富力强又温柔的汉子。当他弹奏起胡琴,昭君出塞的琵琶怨,便被草原汉子深情的胡琴转化,最终琴瑟和鸣,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查阅史料,现实中的王昭君,嫁的是呼韩邪单于。双方究竟多大岁数无从考证,不过,他们成婚三年,呼韩邪单于便去世了。后来,王昭君嫁给他的长子。导游说不能把后人的演绎当成史实。当她告诉游客们,王昭君奉皇命“从胡俗”,在丈夫死后不得不嫁给丈夫的长子时,大家纷纷惊叹,都表示对匈奴的“收继婚制”无法接受。

博物院内还有一比一复原的建筑“昭君故里”。葱葱绿树掩映着青砖灰瓦、小桥流水,房间里陈列着能反映汉代民俗的实物。没想到,王昭君原来是湖北人。她从葱茏的家乡走出去,走到长安,再一路走到“天苍苍,野茫茫”的塞外,从此故乡只在梦里。

离开昭君博物院时,回望那被装修得气势恢宏的青冢,我不禁想到,历史上被迫和亲的女子不计其数,昭君不过是其一,只因为后人演绎的“平沙落雁”“昭君出塞”,她才在青史留名。

千年的风呼啸而去,历史的长河浪淘沙。风沙中,不知都遗落了些什么,掩埋了些什么?大概只有人类的信仰和传说,一直不曾湮灭。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王昭君昭君
昭君
昭君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新时代“文成公主”
——西北民族大学于洪志教授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昭君别院
长歌一曲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