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2020-07-06 03:16林芝
新教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考级语感古诗

林芝

长期以来,低年级语文教学停留在“课上读一读,生字抄一抄,作业写一写”的机械、浅层、低效的教学状态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语用”这一主要教学目标,让低年级学生的“语用”学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一、朗读教学,“语用”的根基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朗读是母语教学必须采用的手段之一。朗读是通过有声的行为活动来表达课文中的语义及其思想情感,也是获得语感的重要途径。根据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有研究表明:5~6岁儿童词汇量达到3000多个,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表达意思,也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语言多是在自然语境中无意识掌握的,其文法结构、逻辑性和得体性等都显得很欠缺。通过规范的普通话学习,可以完善与丰富他们的言语系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因此,重视和善用普通话教学中的朗读手段,必定对“语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教学《项链》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这样的长句时,笔者采用了画节奏、标重音、示范读等办法,首先给句子断句,然后在“雪白雪白”“哗哗”“涌向”“悄悄”“小小”下面标识三角号,再一遍一遍地采用示范朗读、跟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这样长期训练,长期积累,必将提高学生对长句子朗读的语感。

对于有感情朗读,《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读熟每一个句、段,要舍得把时间花在读“熟”上。读熟了,才能获得语感,才能感悟汉语言的魅力。如教学《江南》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境,读出了“鱼戏莲叶间”的活泼欢快,读出了诗歌语言的优美,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够真正受到感染,才能在脑海中形成美好的画面。语感就是在这样不断地朗读中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认读的技能训练也是在这样不断地朗读中训练出来的。只有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大量、反复地朗读,学生才能在中高年级具备熟练的阅读技能,才能够一行一行地扫读,才能够在脑子里马上将文字符号转换成文字意义加以理解。

二、字词教学,“语用”的保障

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语文识字量的要求,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要会写。所以,字词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这些字所带出来的词汇量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源头,扎实把好识字关、识词关、造句关,使“语用”有扎实的基本功。

识字量的多少,影响学生的朗读,所以识字是基础。“拖读”是因为学生识字能力差,太多的字不认识引起的。比如,在读二年级《古诗二首》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一句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读到“不知细叶谁”时,停在“谁”上发愣,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裁”怎么读,于是就形成了“拖读”。再如,学生在读《小毛虫》中的“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这句时,对“斑斓”两字也不熟悉,于是就在前面的“色彩”两字上拖延读,“拖读”就是这样形成的。可见,朗读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要双管齐下,两手都要硬。笔者狠抓识字关,每课必听写。一段时间后,学生朗读时的错别字减少了,朗读时添字漏字的现象也减少了,而且也不再拖长读音了,学生的朗读基础明显扎实了。班级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语感慢慢提高了。

三、诵读考级,“语用”的库存

如今社会上有许多考级,如钢琴考级、书画考级等,“诵读考级”是笔者和年级同事一起保留的一种传统语文学习形式,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的兴趣。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优秀诗文就是其中的奇葩。教育部推荐了许多可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如何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呢?也就是,学生的阅读时间哪里来?教师如何监督?如何让学生产生阅读的自觉性?笔者的做法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鼓励学生积极背诵古诗。一年级寒假,背诵1~10首,开学检查落实。背诵不过关或者不熟练的,利用周末复习巩固。对先行完成任务的,考级发给奖状认证。一年级暑假,要求背诵11~30首。暑假期间,利用QQ、微信平台,在班级群里进行古诗背诵展示,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积极背诵氛围。这样,到了二年级上学期,全班能熟练背诵30首左右古诗的学生就有一半以上了。二年级上学期,再利用周末复习巩固30首左右的古诗。二年级寒假,可以再利用QQ、微信平台继续往下布置背诵任务,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背诵数十首。这样,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大部分学生就能把75首古诗全部背诵下来了。让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浸润,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提前练笔,“语用”的践行

“语用”在低年级是否就只是单一的“口语用”呢?如果不把“语用”从口头表达逐步地转到书面表达,中高年级的书面表达又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书面语用总要进行的,不妨提早进行。笔者的做法是,除了加强书面造句外,还鼓励学生写日记、随记,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写新鲜事、情感事,让学生产生写的兴趣。而要收到成效,关键在于教师要发动、引导,写后要激励。

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笔者让学生一周写一篇命题作文。刚开始题目由笔者出:学校举行诚信征文比赛,就写《诚信伴我成长》;学完《玲玲的画》,就写《坏事变好事》;学校召开家长开放周,就写《家长来听课》;清明节放假了,就写《清明扫墓》;平潭沙雕节来了很多外国游客,就写《我和非洲朋友照张相》。就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自己出题目,写了《难忘的一件事》《学校的消防演练》《记一次打架事件》……一篇篇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鲜活材料与真情实感的作文呈现在了笔者的眼前。每周五,笔者专门拿一节课做写作讲评课。作文得90分的奖励一朵小红花,90分以上的奖励两朵,被选到读自己习作的,再奖励一朵。看着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庞,笔者意识到,其实,只要好好引导,学生就还是热爱写作的。

总之,“语用”的根基在朗讀教学,只有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朗读教学,同时,其他教学手段也齐抓并举,坚持不懈,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城东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考级语感古诗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